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清照词在美国的英译可以概括为两类:汉学英译与创意英译。许芥昱、叶维廉、欧阳桢等学者的译文是汉学英译的经典,肯尼斯·雷克斯罗斯的译本则被誉为创意英译的典范。前者以汉学研究的学术性为出发点,追求原作与译文之间信息转换的完整性;后者以传递原作的精神情感为导向,在翻译过程中添加创作的成分。这两种翻译方法都成功地在美国传播了李清照词。毋庸置疑,总结二者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文化身份与翻译策略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笔者在史学会上海分会某一次座談会上的发言稿,现經整理,并稍加增删,以就教于厂史的写作者。工厂史的两种形式当前的工厂史,大体有文、史之別。前者用文艺形式写成,后者用史学体裁写成。前者在叙事的生动性方面比后者好,但后者更便于系統地記述史实。現在客观上既存在这两种形式,就应該讓它們共存共荣,不必去强求一致。事实上也无法一致。对史学工作者說来,自然以写史学体裁为宜。在当前大搞群众創作和提倡老干部写革命回忆录的情况下,文艺形式的厂史将日見增多。应該說,这对史学工作者是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3.
两宋050101.gif (175 bytes)括词考     
檃括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类.狭义的檃括词即把词以外的文学作品微加增损,虽改其词而不改其意,改编成为可以使之入音律的新词.苏轼的檃括词可分为以古近体诗为原篇的櫽括词和以散文作品为原篇的櫽括词两类,前者主要停留在措辞的改编上,后者则明显呈现出创作的成份.南宋中兴期产生了篇幅比原作长的櫽括词;南宋晚期櫽括词的创作最活跃,檃括对象的范围有所扩大,且出现了制作檃括词的专业词人.檃括词的创作带来了词的制作的典雅化,具有提高士大夫作词动机的效果,而檃括词之所以在后世被忽视,与乐曲失传后把周邦彦视为宋词艺术顶峰的主流词学观有关.  相似文献   

4.
两宋檃括词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檃括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类.狭义的檃括词即把词以外的文学作品微加增损,虽改其词而不改其意,改编成为可以使之入音律的新词.苏轼的檃括词可分为以古近体诗为原篇的櫽括词和以散文作品为原篇的櫽括词两类,前者主要停留在措辞的改编上,后者则明显呈现出创作的成份.南宋中兴期产生了篇幅比原作长的櫽括词;南宋晚期櫽括词的创作最活跃,檃括对象的范围有所扩大,且出现了制作檃括词的专业词人.檃括词的创作带来了词的制作的典雅化,具有提高士大夫作词动机的效果,而檃括词之所以在后世被忽视,与乐曲失传后把周邦彦视为宋词艺术顶峰的主流词学观有关.  相似文献   

5.
櫽括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类烈宓臋永ù始窗汛室酝獾奈难ё髌肺⒓釉鏊?虽改其词而不 改其意,改编成为可以使之入音律的新词。苏轼的櫽括词可分为以古近体诗为原篇的櫽括词和以散文作品 为原篇的櫽括词两类,前者主要停留在措辞的改编上,后者则明显呈现出创作的成份。南宋中兴期产生了 篇幅比原作长的櫽括词;南宋晚期櫽括词的创作最活跃,櫽括对象的范围有所扩大,且出现了制作櫽括词 的专业词人。櫽括词的创作带来了词的制作的典雅化,具有提高士大夫作词动机的效果,而櫽括词之所以 在后世被忽视,与乐曲失传后把周邦彦视为宋词艺术顶峰的主流词学观有关。  相似文献   

6.
过元琛 《理论界》2010,(3):126-127
晚唐诗歌创作与此前诗歌创作的一个显著差异在于爱情题材成为诗人们大力抒写的内容。李商隐无疑是晚唐爱情诗的突出代表,而与他并称"温、李"的温庭筠则开晚唐艳情词之风气。温、李二人在诗的创作上具有相似性,而温庭筠的词与李商隐的诗在艺术上实则也有相通之处。本文拟从对李商隐的无题爱情诗和温庭筠爱情词的比较来看一看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和后者对前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乔力 《东岳论丛》2001,22(3):119-123
唐五代词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而区分为前后两段。处于初发萌生时期的敦煌民间词和中唐文士词 ,或仍保持着新兴文体特点的原生态及其实验探索性质 ,或笼罩在传统诗歌影响下 ,深深浸润了绝句的情味神韵。而晚唐五代的花间词与南唐词 ,则属成熟发展时期。前者标志出真正的文体独立 ,建构起自我的艺术精神、操作规范与价值取向 ,从而开启“艳科娱人”的主导传统。后者循此而作补充、更益、扩大之 ,抒怀写绪、变类型化为个性化 ,融入沉重的生命意识 ,重新朝向诗化道路复归。要之 ,二者共同形成词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垂范有宋一代 ,蕴育铺垫着它的极顶辉煌。  相似文献   

8.
张文珍 《东岳论丛》2012,33(1):136-139
政治黑暗、吏治腐败是晚明的史实,以小说为代表的俗文学体裁大兴也是人所共睹的事实.前者为后者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后者对前者予以形象深刻的表现,二者相得益彰,共同造就了晚明政治题材文学的兴盛.政治批判成了晚明俗文学的一种主导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汉语通语词汇和方言词汇在相互竞争中发展。前者对后者的竞争方式主要是冲击和扩散,而后者对前者的竞争主要是渗透。二者竞争结果主要有三种:通语进入方言、方言转化为通语、通语和方言合璧成词。通语词汇和方言词汇存在表层和深层两个竞争层次。  相似文献   

10.
姚蓉  王兆鹏 《江汉论坛》2004,(11):117-121
本文从唱和活动入手考察明末云间词派的词论与词作,认为唱和活动的游戏性、竞技性对云间词人的词学观念、创作实践影响甚大。云间词派以词为“小道”、以词为“言情之作”的词学观念,及其词作多闺阁题材、小令体裁,其婉约风格、浓艳词藻等风貌,都和他们的唱和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建构独到创意精深──评谢桃坊《中国词学史》一鸣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理应包括古典文学史的研究和古典文学学术史的研究,才算完备。但多年以来对于前者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与心血,而对于后者则注意不够。因此,近年的古典文学研究界开始对学术史的研究投入了较多的力量。最...  相似文献   

12.
唐五代北宋时期绘画与词的关系,从词人与绘画关系看,存在两种情形:一是词人未必能画,但收藏、鉴赏、品藻过绘画,二是词人能画。词人兼画家身份的鉴定,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一批画家或词人。从词与画的结合看,有以词意入画和题词于画两方面,后者即题画词。唐五代北宋题画词,范围较广,可概括为题写人物画、山水风景画、竹梅图三类。题画词的认定,对理解词意大有益处。题画词不仅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而且使词家能"换位"思考,从而为抒情写物、驰骋才情开辟出崭新的艺术境界。绘画对词的深层影响,体现在词家借鉴绘画的白描、钩勒、大斧皴、点染、着色、取景、构图等手法技艺,以刻画人物、描写景致、创设意境、抒发情感。  相似文献   

13.
宋先梅 《天府新论》2005,(3):124-127
苏轼生活的北宋时期,是主流文化士人群体文人意识最为浓烈的时代,文人更多地关注于自身拔节、绽放、凋零、陨落的生命过程,表达属于个体的、经验的,由形而下的生命事件而上升为整个人类命运的叹息和感伤."学究天人"的苏轼,敏锐地把握了这股时代精神的意向,并以"以诗为词"为突破,将这一时代的文化精神与词体这一方兴未艾的艺术形式完美地挈合,反映着时代精神并规定着宋代写作文化的走向,奠定了苏轼作为词人在词史上的里程碑地位.因此,对苏轼"以诗为词"的文体价值与文本意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浙江新兴民间组织党建工作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组织党建工作有其特殊的意义和条件.民间组织中的两翼--"社团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党建工作,又各有其特殊条件,如前者为会员制后者是员工制;前者以会费和捐赠为主,后者是产品、专业等有偿服务收入为主;前者为松散型管理后者是紧密型纽带等等.本文对民间组织中两种组织的生存背景和党建工作条件、环境做出了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并就改变目前党建工作粗放式套用传统经验、提高新兴民间组织党建工作实效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词是语言的核心,不同语言中词的形态差异尤为明显。基于词汇形态学意义上的英汉词的比较涉及两个层次:词的构件之比较和词的构造规则之比较。汉语中的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包括复合词和派生词)。单纯词分单音节单纯词和多音节单纯词,前者的构件词素很具立体性与复杂性,后者则呈双重性与多源性;而英语词素却呈现线性排列且适用范围更广的特点。在构造规则方面,英汉复合词构造结构各具特色与优势:汉语注重意合,英语则更依赖于形合构词;英汉派生词都有极为不同的词缀构造。  相似文献   

16.
字和词是不同层次的语言单位,从先秦到清代,虽然小学家们心目中,“字”常常等同于“词”,但在沟通文献语言的实践中,在探讨字的形、音、义三要素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在厘定字际关系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讨论中无不体现出对“字”和“词”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单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常州词派的词统建构始终处于一种不能自圆其说的状态。其症结在于 ,建立统系 ,实即选择一种较充分发展的传统作为流派事业的起点 ,而常州词派的两代盟主 (张惠言、周济 )对嘉庆以前词坛的主要流别虽然不乏了解 ,却不承认任何一个流别足以成为常州词派的效法对象。常州词派词统建构的失误 ,造成了两个重要后果 :其一 ,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疏离的流派 ;其二 ,常州词派的创作缺少鲜明的风格标志。  相似文献   

18.
宋代吟咏昆虫的词作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宋词中涉及昆虫的词作很多,但单纯以一种昆虫为表现对象的词作却较少。《全宋词》中的蝴蝶词和蟋蟀词是出现较多的昆虫词,我们选取这两类词作,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文学意蕴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找寻宋代昆虫词的发展脉络。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言情"的词向"言志"的诗逐渐靠拢,词与诗不再有截然不可逾越的鸿沟,进而完成了词作的开拓与蜕变,由此凸显宋代昆虫词在中国词史中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重复”漫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所讲的“重复”,是泛指言语表达中共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项.它既包括同一个语言单位的反复使用,也包括不同的几个语言单位的反复使用,前者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后者如“也许我长眠,再不能醒来,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脉”.前者便是同一个“盼望着”的先后重复使用;而后者却是用另一个“再不能醒来”对长眼”作重复.一、从概念的界定说起本来,在传统的研究中,“重复”是赘余、罗嗦,烦冗的同义语.从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发表至今,“重复”一直被确定为“是指语言中出现完全不必要的相同性质的词语、句子”.无疑,这种界定下的“重复”是令人深恶痛绝的语病.但是,本文对“重复”这个概念重新做了界定.所以如此这不仅是为了适应我们讨论对象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出于我们对“重复”这种本体的一种假设.与传统的“重复”相比,显然,我们的重复”这一概念的外延明显扩大.我们觉得,立足于这种泛指意义的本体,有利于讨论传统上狭义的“重复”及其他相关现象,有利于梳理并描写出相关的整组言语运用现象.对传统的狭义“重复”,我们试图以“赘余”取代,其实,“重复”作为一个概念,它所概括的是一类表现形式,至于这种形式是否正确并没有反映进“重复”的内涵,它在人  相似文献   

20.
稼轩词在审美上追求奔腾驰骤的动态美,最长于以大起大伏的跌宕变化来表达壮怀激烈的悲壮情感,所以在结构上往往采用大幅度的调整与变化,既在宋词上片写景、下片言情的常格上,予以各种变化,又打破常格,在分片处意脉不断,在不分片处横截拦住,形成多与少,即n:1的格局。倒过来,又是1:n结构。前者便于发抒悲愤难扼的情感,这与词的主旨相关,后者则是表现手法的需要,为宋词结构提供了种种创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