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世界上,任何两种发达民族的现代语言,都具有相互对称的性质。研究这种性质,对于明确外语教学的最高目的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所独有的交际工具。虽然民族不同,所形成的语言也不同,但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是人类用来交流思想的,而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这个总的客观存在,这个共性的东西,反映在不同民族的语言上,就提供了各民族语言相互对称的基础,即发达民族的现代语言,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反映了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间存在着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这是正确的。因而,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就成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这一点也是明确的。但许多人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即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发展的两个基本趋势问题。这两个趋势,即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间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距就会逐步缩小,民族间共同性的东西将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各民族的特征将  相似文献   

3.
民族关系在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这一主题在民族的不同发展阶段却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实质,并且因国家而异也有各自的实际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但由于我国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分别由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的甚至是跨越了几个社会发展阶段进入社会主义。在此背景下,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性质、特点以及如何改善和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4.
民族形成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斯大林民族理论模式驳议》一文中,否定了“民族是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产物”这个命题和“部族”理论。这就很自然地产生一个问题:民族是何时形成的?是否应当承认民族从部落发展而来?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的道德生活中,不同类型,不同阶级的道德具有本质的区别,各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之间也存在不同性质的区别,这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已经揭示和说明了的真理,但是,每一种特殊性质的道德在其发展阶段上是不是也会具有质量的变化,伦理学在说明道德的质的区别的基础上,是不是也还有必要对每一种特殊性质的道德,在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作些度量变化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我以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需要深入研究这方面的课题。(一) 人类的道德生活,在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道德的善究竟存在不存在一个度量适当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显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答案也应该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一、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国内的少数民族问题,把民族问题看成整个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的总方针指导下,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纲领和政策。但是在解决民族问题的具体方式上,是采取民族自治,还是民族自决?是建立单一制的国家,还是联邦制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并最终选择了民族区域自治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一个突出口号是“革命排满”,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个口号,至今仍然存在不同看法。“革命排满”口号的实质是什么?它的历史作用怎样?有必要进行探讨。本文试图就此问题提出一点看法,以就教于史学界。一、“革命排满”口号的实质是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朝封建政权。  相似文献   

8.
我们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研究和应用,经历了一个光辉的历程。还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理论家,就对它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把它运用到中国革命实践中来,为党制定了解决我国革命中民族问题的正确的纲领和政策。这就为新中国这一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合作大家庭绘制了蓝图。 建国后,随着民族工作在全国的开展,民族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地开展起来,并在风风雨雨中度过了几个不平凡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怎样认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质?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西北民族学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发表了丁汉儒同志的《论‘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以下简称《论实质》)一文,对“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向题”这个命题提出了“再认识”,这是必要的。多年来,林彪、“四人帮”蓄意歪曲毛泽东同志的有关民族问题的论述,在民族问题上极力扩大阶级斗争的一面,搞乱了民族理论的研究。现在,必须拨乱反正,肃清其流毒。但  相似文献   

10.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是产生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根源。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铲除了民族压迫的根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正确选择,也是史无前例的创举.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我国民族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发展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消除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和内容。实现我国各民族地区和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是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时期,当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灭后,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虽然还会长期存在,但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问题。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有同志认为是民族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有同志对此持有异议,认为是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提高我们对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问题的认识,努力完成党在民族工作方面的任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彭英明、唐奇甜二同志在《民族研究》1981年第1期上发表了《民族问题及其实质浅论》一文,就当前大家共同关心的民族问题的概念、实质、分期、民族同化、民族融合等理论问题作了探讨,读完之后,颇受启发。这里就文章中的某些观点,谈谈自己的不同看法。由于研究不深,难免有不当之处,请作者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当前理论界有人认为是“消灭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这个提法是否科学呢?我认为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实质即是事物的本质,属于规律性的东西。所谓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应该是指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而“消灭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的提法,不具备这种属性。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说明:  相似文献   

14.
近来,报刊上发表文章,对“四人帮”攻击按劳分配的谬论进行了有力的批驳;同时,也就有关按劳分配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按劳分配问题时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不要物质鼓励?物质鼓励是不是就是物质刺激?本文就这些问题发表一点意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既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又是调动人们积极性的一种手段;它具有报酬的性质和鼓励的作用。怎样认识和发挥按劳分配的这种作用,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需要弄清的一个问题。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社会,都需要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以求生产力的发展。靠什么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呢?不同社会因性质不同而采取的手段不一样。例如:封建社会用功名利禄、发家致富来刺激人们为统治者效劳。资本主义社会靠的则是竞  相似文献   

15.
民族解放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环节。二十世纪初,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形态迈向实践形态,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随之进入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面临着新考验。列宁和卢森堡从各自不同境遇出发观察分析新的时代问题,在民族自决权问题上形成各自观点的同时也产生了分歧。围绕民族自决权理论的本质、运行原则、实施策略等议题,他们之间爆发了三次激烈的论辩。观点的分殊源于两人所处社会背景、研究路径以及逻辑理路等多方面差异。但是,这种论争并非迥然异质的,本质上属于革命阵营内部面对具体现实情境时的策略方法之争,实质上促进了民族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对卢森堡与列宁民族自决权问题进行理论透析,不仅能够厘清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脉络,而且可以据此进一步评估民族自决权理论对进一步发展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们伟大的祖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这样一个穆穆雍雍的民族大家庭里,必须正确处理民族问题。要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必须把它和社会革命问题联系起来对待。必须明确,民族问题不是什么独立自在、一成不变的问题,它是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只有通过革命才能解决。而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在实现四化的过程中,正确地认识民族问题的实质,认真地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对于做好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因此,民族问题在各个不同时期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利益,并具有各种不同的色彩,这要看它是由哪一个阶级提出和在什么时候提出而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奠基者马克思、恩格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立场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在批判地吸收前人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民族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民族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民族问题的规律和实质,指明了民族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正确途径,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处理民族问题的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上的伟大的革命变革。这一革命是何时实现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哪些著作可以作为实现这一革命的标志?这些问题,是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的一个关键,又是关系到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特点的重大问题,必须弄清。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无论在阶级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因素对民族问题都存在着制约和影响。它们在阶级社会的表现是:阶级斗争是民族自身发展的动力;阶级压迫是民族压迫的实质。在社会主义社会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的消除决定了民族关系一般不再具有对抗性;社会阶层的变化会对民族问题的内容和走向产生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的民族问题上反映出来。文章还提出,对“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理解即便在阶级社会,也是应该有条件的、具体的;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民族压迫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对于弱势民族合乎“规则”的支配和剥削,其中蕴涵的阶级压迫关系具有隐匿化和“合法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纵观当今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看到一个共同现象,即这些国家都不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革命前,这些国家前资本主义关系比较严重,直接面临着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而民主革命胜利后便立即转向了社会主义革命。在这一方面,俄国革命又具有自己的特点。与东欧、亚洲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俄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胜利后没有掌握革命领导权,更没有取得政权,但却在短时期内把革命推进到了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并取得了胜利。这是为什么?本文试图研究、探讨这个问题,目的是从革命进程角度说明十月革命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