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慈善是企业与社会的双赢选择.企业慈善可以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达到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发展的目的,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系统中表达一种“关爱与和谐”的理想与信念.同时,企业慈善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形象,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增进企业内部凝聚力.当前我国企业慈善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我国企业应该大力参与慈善事业,开创和谐社会下企业与社会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2.
如何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从慈善事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来看,要以协调发展理念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就必须使政府部门与慈善组织之间协调、物质援助与精神支持之间协调、慈善事业与其他社会保障事业之间协调;要使政府部门与慈善组织之间协调,就要使慈善组织处于主导地位、简化慈善组织注册手续、提高慈善组织办慈善的积极性;要使物质援助与精神支持之间协调,就要在社会上营造慈善氛围、树立慈善榜样、通过新媒体宣传慈善理念;要使慈善事业与其他社会保障事业之间协调,就要加强慈善团体和社会保障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现代中国慈善文化的缺失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慈善文化非常发达。中国的传统慈善活动源远流长,形成了尊老爱幼、扶危济困、邻里互助等优良传统。明末及清前期,慈善事业日趋兴盛。进入近代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传统慈善事业开始了近代转型。弘扬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发展慈善事业,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慈善事业制度化建设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政府职能为依据,论述了政府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我国由于政府职能发挥不当而导致慈善事业发展受阻,指出政府在我国慈善事业制度化建设中应努力构建慈善文化、完善慈善法律法规、加强慈善监管和培育民间慈善组织,从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收入分配合理有序。  相似文献   

5.
慈善事业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必要的补充.通过分析具有普适性的慈善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基础,构建合理科学的制度安排,积极完善慈善环境,培养公众现代慈善意识,重视慈善行为的社会评估与回应,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企业慈善——新时期我国企业与社会的双赢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慈善是企业与社会的双赢选择。企业慈善可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达到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发展的目的,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系统中表达一种“关爱与和谐”的理想与信念。同时,企业慈善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形象,增进企业内部凝聚力,培养优秀的企业文化。当前我国企业慈善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我国企业应该大力参与慈善事业,开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企业与社会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公民慈善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慈善意识,是影响和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深层原因,而公民慈善意识的培养是我国慈善事业建设的重点.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努力推动传统慈善观念的现代转化、大力加强慈善事业的制度建设、广泛开展慈善意识的培养教育等方面积极探索我国公民慈善意识的培养路径,构筑我国的慈善事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慈善事业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然而,我国慈善事业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对于社会的需要,其发展比较滞后。本文通过对我国传统慈善文化的分析,对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反思,以期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汤仙月 《东方论坛》2010,(3):112-115,122
我国的慈善事业存在捐赠额占GDP比例小、民众积极性偏低、政府运作色彩浓厚、慈善机构社会公信力较低等问题,这是慈善文化困境的一种反映。当前,我国慈善价值观面临如何正确对待个人美德与社会责任、施予与尊重、施善与回报、志愿性与强迫性的二元悖论。应推动慈善文化转型,构建"以人为本"的慈善文化,包括确立和谐社会观、社会责任观、现代财富观,并建立相应的慈善制度。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缺失严重阻碍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包括慈善组织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外部的诚信监督,没有实现完全独立以及完全非营利性,社会信任危机严重.应从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入手,加强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