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是马克思完整、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产权的本质、产权的权能结构及产权权利的统一与分离等内容。坚持马克思产权理论的基本观点,借鉴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合理成果,发展马克思的产权理论,能够更好地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权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我国当前国企改革中产权改革的含义及其局限性,产权改革与非产权改革的关系等角度入手,提出加强和推进非产权改革,以使国企改革步入协调、配套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兰军瑞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4):157-160,219
现代大学产权制度是关于大学的财产所有权、大量无形资产的产权和教师的教学劳动产权等的集合,它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现代大学产权制度建设的前提,但我国学界对此研究较少。通过论述大学法人产权、知识产权、受教育者的教育产权和国民的教育权利等产权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必要条件,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论人力资本产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力资本产权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它与物质资本产权有迥然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人力资本的产权结构必须以人力资本承载者为主体。人力资本产权的清晰界定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从社会环境、市场体系、企业股权结构、政府制度安排四个方面对人力资本产权加以清晰界定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是社会科学史上第一个系统创立科学产权理论的社会科学家,这是中外诸多学者的共识。人力产权研究是马克思产权理论基础上的传承和发展,其时代背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西方现代产权理论尤其是新自由主义作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工具对全球财富的攫取和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干扰异化。人力产权研究承接马克思产权理论,对人力产权范畴的内涵及其实现制度的人力产权型与资本产权型研究,进一步打通了马克思人的异化复归理论由哲学高度的抽象到现实产权制度变革的通道,在范畴体系和基本原理两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超越了西方现代产权理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产权理论为指导,而不应也不能以西方现代产权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我国生态资源效率低下根源于“公”权;但提高其效率的出路未必就在于“私”权化。因此,在我国生态产权制度改革中,既要引入激励性机制,建立市场化的生态环境公共产权规制;又要打破传统“公有”-“公用”-“公营”中的“公用”、“公营”生态资源运行范式,把使用权和经营权按生态资源公共性、外部性做技术性分离,明确使用权和经营权各自的权能,引入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参与生态产权的经营和竞争,使国有企业从部分生态资源的经营领域退出,形成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资源经营制度和生态产权混合型管理模式,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7.
物质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具有不同的性质,对两者进行比较,可以明晰理论边界,廓清理论观点,深化和拓展理论研究,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物质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的比较,可以从产权的来源、权能和流动三个方面展开。物质资本产权主要来源于先占、特权、投资、劳动和受赠等,人力资本产权主要来源于投资;物质资本产权由所有权(狭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权能构成,人力资本产权由所有权(狭义)、占有权、实际使用权、法权使用权、收益权、实际处置权和法权处置权等权能构成;物质资本产权既可以全部权能流动,也可以部分权能流动,人力资本产权只能是部分权能流动——法权使用权和法权处置权的流动。  相似文献   

8.
传统产权理论认为产权归属是有效的激励手段,本文剖析了这一理论的局限性。超产权理论认为,竞争是公司治理有效的先决条件,在这一条件下,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业绩是正相关的,而产权归属并不重要。本文结合超产权理论,探讨了我国国企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产权型保障房的退出方式可区分为主动退出和强制退出,构建公平、合理的退出机制是使产权型保障房回归"公共产品"价值属性的保证。完善产权型保障房的退出机制,须从分析退出机制的现存问题入手,以"有限产权"向"共有产权"理论的过渡为视角,重塑产权型保障房的物权属性,建立政府回购体系,推行交易的"内部循环"并制定统一的退出事由和多元化的退出措施。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改革始终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主线展开,宏观层面上的多元化产权与微观面上的产权多元化,是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式。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行股份制,是建立有中国特的现代产权制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