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社会学的文化资本概念为分析出发点,基于经济学视角探讨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是指消费者拥有的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它形成消费者的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属性,决定了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偏好结构。消费者文化资本积累的来源包括家庭、教育、社会交际交往,而文化消费更是重要的积累方式,收入水平、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产品创新是影响消费者文化资本积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消费在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从社会学视角看,消费是结合经济与文化的社会活动过程,亦为人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的链接点;消费选择表明,消费生活显露了人通过自己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双重角色与他者结成一定的分工、合作、交换和互动的社会交往关系。消费文化对人们消费选择的调控,可见于后现代享乐主义的种种社会表征,而对消费文化层面的深度阐释提示:后现代享乐主义与人们消费选择彰显内在关联;消费者追求经济效用最大化实为消费个体进行"意义"建构和趣味区分。  相似文献   

3.
信息消费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人们消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为个人或非生产经营目的的单位(法人),客体为信息产品或信息服务。随着信息消费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消费者也逐渐形成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日常消费的信息化消费习惯,而且其依赖程度将随社会经济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不断加强,因此,文中所提出的信息化消费特征与影响因素等8个主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消费模式直接关系到地球的承载力,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消费足迹直接体现为碳足迹,人类碳足迹影响到地球的承载力。当碳足迹超出地球的承载力时,就会带来灾难性的结果—地球的崩溃。从法律规范的角度考量,无论是绿色消费还是生态消费,都具有法律调节的不确定性。低碳消费作为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消费的理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性选择,符合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低碳消费是后工业社会消费者低碳消费理念与低碳物质资料及劳务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消费是由不同的消费群体构成的 ,其中某些消费群体的消费增加能够直接影响社会消费总体水平 ,只有促进这些消费群体的消费 ,才能有效拉动社会生产 ,促进经济的繁荣。而能够持续推动社会生产的消费群体 ,是占人口多数的普通消费民众。因此 ,目前刺激消费 ,促进生产 ,关键是要面向普通民众构筑我们的消费政策 ,把普通民众纳入到消费者大军之中。  相似文献   

6.
战后西方国家开展消费教育的动因、方式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西方国家之所以开展消费教育 ,其主要动因是为了维持社会稳定、维护和保证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 ,缓和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危机 ,当然也与消费者主权思想的影响分不开。西方国家开展消费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相应的消费教育课程 ,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工具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消费教育 ,利用各种消费者组织等分别对消费者和生产者进行教育。西方国家开展消费者教育的动因、方式对我国开展消费者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消费社会是以商品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炫耀性消费是一种追求身份和地位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满足的行为。在消费社会,广告通过建构商品符号意义,强化目标受众的身份认同,刺激消费者的欲望,来推助炫耀性消费心理,夸大其对心理满足的功能。对炫耀性消费与广告应持一种识别和警惕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消费政治并非是一个隐设议题,其内嵌显著的政治因素。民众通过消费间接参与政治,表达其政治态度,以此影响政府的政治、经济以及外交决策,并借助市场与政府形成政治互动,最大化实现消费层面的社会民众广泛参与,由此建构了消费者民众和政治消费主义的概念。现阶段,一是要对民众和消费者这两种身份进行区分,二是将对政治消费主义的本土化研究与我国消费治理的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消费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人们对消费价值的感知,可见顾客消费价值的多少是消费者评价消费质量的前提。因此探讨消费质量问题应基于顾客消费价值,可以通过引导新的消费理念来指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通过提高消费品质量来增加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产品价值和服务价值;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以增加环境价值来全方位地提升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社会理论多在生产社会的基础上形成,对消费社会的不平等与抗争行为难以提供有效的解释。基于中国迈向消费社会过程中的山寨现象,从全球消费社会的结构性背景以及消费政治与生活政治的阶级斗争逻辑出发,分析了底层消费者反抗魅力意识形态和争取文化领导权的实践,对新马克思主义从物质不平等到符号不平等的理论演化进行了进一步讨论,提出反抗符号霸权是山寨消费的核心。新的社会不平等需要从消费政治角度出发理解,底层消费群体的山寨消费是全球化消费结构转变过程中符号神化与去魅过程的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1.
从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型是一种基础性秩序变迁,意味着社会运行结构性条件的重构。面对新的社会转型,注重生产的传统社会学理论已经无法对当代社会的巨大消费差异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为我们诠释消费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符号消费、异化消费、拟像消费作为鲍德里亚分析消费社会的概念工具,为我们揭示了基于象征性权力的当代消费社会的运作逻辑。  相似文献   

12.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鲍德里亚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年起,开始关注并研究新的消费社会的特征,集中研究社会消费过程、性质及其运作机制。他认为,当今已从生产社会发展到消费社会,消费已取代生产而成为社会的中心,消费不再只具有消极意义,而成为一种积极的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语境下的社会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社会,而市场的扩张需要消费的支持,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市场的最大化导致了消费的最大化,催生了消费社会的出现。消费社会的产生使消费文化得以产生,由于大众传媒和文化工业的发展,消费主义文化具有了绝对话语权,商品拜物教逐渐让位于符号拜物教,消费的异化使社会异化现象更加严重。本文阐述了消费社会的内涵及特征,分析和揭示了消费主义文化的产物——符号拜物教的精神实质及形成原因,进而说明消除消费主义的负面影响对于已经进入消费社会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消费社会的到来创造了多元共生状态的文化形态,它在给传统地方戏剧的传承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机遇。地方戏剧必须在创作题材、传播途径及方式、发展空间选择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内部范式的转变,才能适应消费社会的需要,增强社会的审美认同。  相似文献   

15.
进入“丰裕社会”后,强调消费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缓和资本主义矛盾以及推动社会发展的主题,资本主义社会从工业社会进入了后工业社会或者说消费社会。现代消费社会的经济特征主要表现为: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随着现代消费社会的出现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包括:企业追逐利润与社会利益的矛盾、虚拟资本盲目扩张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矛盾以及社会福利资金不足与政府债务负担过重的矛盾等。  相似文献   

16.
德莱塞通过《嘉莉妹妹》这部作品对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充满欲望和炫耀性的消费社会进行了详细描述,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消费社会的图景,显示了作者对新兴的消费意识形态的认可态度,同时还表明了作者对主人公背离传统道德标准、追求无尽的物质享受的行为和消费意识形态所持的怀疑、困惑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消费社会的敏锐洞察、思考和困惑。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更多的是分析问题的两个视角,而并不预示着相互更替的时代的出现,两者可以是一种并行不悖的关系。消费社会的出现是后现代性理论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因素,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都深深契合和体现在消费社会之中。文章致力于梳理消费社会中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以论证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18.
消费活动伦理意蕴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它还具有伦理意义。消费活动与社会道德状况密切相关。消费心理总是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的体现,反映一个阶级或时代的道德风貌;消费行为总是对社会产生一定的道德后果;消费方式总是影响着一定阶级或时代的道德风尚。因而,我们应提高精神文化消费,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合理消费方式和艰苦创业的良好精神风貌,不断弘扬倡俭崇实的良好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9.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符号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消费社会,人不仅被具体的物品所异化,而且处在强大的物的体系中,被符号所异化。符号体系成为控制人的新力量,消费者陷入永无止境的符号体系的模范/系列和个性化的追求之中,永远难以满足。鲍德里亚早期的‘符号政治经济学’为当代消费社会中的消费需求、媒介交往和社会一体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他看到了传媒与符号对人心灵的腐蚀,疾呼消费社会对人类精神的危害。但鲍德里亚的的思想带有浓重的技术决定论色彩。此外,他的超真实、内爆、模仿、仿真等符号学概念遮蔽了不平等的经济制度、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罪恶,掩盖了符号背后的真实与利益,使符号本身被神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