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娱乐广场     
幽默与笑话瞄准一个农村老头正在路上拾粪,忽然远处一辆自行车摇声大喊:,拔脚想”地一声,这时恍然得不让我一次在病生发现后上:“屁打儿子。什么要打他?”妻子说:“这个小东西,居然想长大了当警察。”吹牛一天,两个不同国家的人在吹牛。一个说:“我们国家的桥很高,人从上面跳下去,一小时才跌入水中摔死。”另一个说:“那算不了什么。在我们国家,人从桥上跳下,没到底就饿死了。”利润甲:“听说你们厂生产的收录机,成本是500元,售价也是500元,那么利润从何出来?”乙:“从修理中来。”半聋某人对医生说:“医生,我…  相似文献   

2.
乐翻天     
玉秀 《新少年》2010,(1):40-40
比妈妈打得准 妈妈:“和你最好的朋友打架,你难道不害羞吗?” 儿子:“可是他先用石头打我的,所以我也就用石头扔他了。”  相似文献   

3.
《新少年》2023,(4):14-15
<正>亲爱的多多熊:下课总是没有人和我玩儿,我需要如何改变?大宝懿下课的时间那么宝贵,不用等别人叫你玩儿,咱们可以做玩游戏的“领头人”。我屡试不爽的好办法是:自带“道具”,当好“东道主”。比如拿出跳绳,下课的时候自己先去跳,锻炼身体的同时又吸引同学们参与。只要有一个人感兴趣,你就可以玩儿“一带一”跳;有更多人感兴趣的话,可以两个人摇绳,其他人一个接一个跳。或者带一个沙包,问“有谁想玩儿打口袋”,同样喜欢玩儿打口袋的同学自然会找你一起玩儿了。自己去创造游戏机会的多多熊  相似文献   

4.
这几年,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上,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被有人视为“不按常理出牌”的我,却是“歪”打正着,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热情和习作水平普遍提高。那么。我在作文教学上是如何指导学生“歪”着写的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作文教学“歪”理。  相似文献   

5.
“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每当我抱着电话问你时,你总说:“快了,过年就回来。”然后我就听见话筒那边嘟嘟的响声。在我的记忆中,你是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  相似文献   

6.
周立波 《可乐》2010,(12):25-25
我妈那时天天打我,除了不打头,其他都是她的打击目标。打了之后,我就像斑马一样到学校去,真的很丢人。两个女同学看到我,老起劲儿了,说:“呀!周立波,你妈妈又买新拖鞋啦?”我问:“你们怎么知道?”她们说:“你今天这个花纹跟昨天那个花纹不一样啊!”  相似文献   

7.
《人生与伴侣》2009,(3):28-29
(1)弟弟和妈妈从日本打来长途,要我抽空回家劝说爸。妈妈很无奈:“说了几百回,他总是不听,还是你试试吧!”我回老家。十一月的故乡,景色萧条,冬意浓浓。我在县城下车,搭公交车回村。在路上,打他的手机:“爸,等一会儿到路口接我。”他正在堂哥家帮忙脱玉米,笑呵呵地说:“好,好。”  相似文献   

8.
蒙言 《社区》2008,(18):10-12
晚饭后,夫妇在看电视。女儿做完作业,听到隔壁夫妇在吵架,便问:“爸爸,大人为什么总吵架?” 父亲说:“打个比方,我们家的八哥老是欺负鹦鹉……” “胡说,是鹦鹉欺负八哥。”母亲说。 “我只是比方。”父亲说。  相似文献   

9.
原谅小狗     
一天,我放学回到家,看见奶奶正拿着一根棍子,气冲冲地追着小狗,一边追一边骂:“偷吃鸡蛋哪,我打死你!打死你!”我赶紧放下书包,跑过去,抢过奶奶的棍子说:“奶奶,别打小狗。你应该原谅它一次呀!”奶奶停下来,气呼呼地说:“为什么要原谅它?它把老母鸡的蛋都偷吃了!”我拉住奶奶的手,着急地说:“奶奶,  相似文献   

10.
清代学者、戏曲家李渔曾说:“戏曲结构就如同盖房子,先要胸中有蓝图,然后才能挥斤运斧,打地基,起构架。”写文章也是如此。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了,所以举笔挥毫之前,亦须有一番运筹帷幄、排兵布阵之“蓝图”,这,就是构思。老舍说“想清楚,然后写”,这“想”就是构思。 那么,一篇文章应“构思”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荷生,如果有一天我需要你时,你可否帮助我? 她想了片刻,把这样的话打在屏幕上给我看: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会给你一只手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游蕙嘉 《社区》2008,(20):46-46
刚到瑞士时,我患了重感冒。有一次在公车上,我喷嚏连连。我每打一次喷嚏,车上乘客就“轮流”转过头来对我说:“祝你健康!”当时,我好不习惯这样的“关注”,怪尴尬的,还没到达目的地就提前“逃”下车,不料下车前还有不少人(包括司机在内)齐声祝福我“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2013年5月23日,《大宅门1912》热播之际,导演杨树鹏在凌晨发微博幸福地“供认”,刚刚与剧中路青青的扮演者张歆艺领证结婚,并在微博中向爱妻传情称:“那么,一起打怪兽吧!”两个小时之后,张歆艺转发了这一微博,并赞扬杨树鹏:“套马杆的汉子你威武雄壮!”并附上了一连串的“飞吻”,至此,他俩的恋情终于瓜熟蒂落!  相似文献   

14.
石文 《21世纪》2000,(5):52-52
李泽厚在广州中山大学的一次讲演中说,如果说,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是保守主义,谭嗣同的“流血遍地”是激进主义,那么,我以为处在两者之间的康有为,恰好可算是“西体中用”的自由主义。张之洞强调的是维护、捍卫传统的等级秩序,谭嗣同要求用激烈方式打破这种既定秩序,强调人人平等。那么康有为则更多立足于个体自由,主张渐进地改变现存秩序。这便是我所赞同的第三派意见。“革命性的创造”,是彻底地打破、冲毁、推翻旧有的、现存形式模态、秩序、制度,尽速地创造出新的东西。我今天强调的恰恰相反,主张不必彻底破坏,迅速改变,…  相似文献   

15.
记住与忘记     
张珂 《山西老年》2012,(1):47-47
有两个人在沙漠中行走,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在途中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吵了一架,其中一个人打了另一个人一巴掌。被打的人很伤心,于是他就在沙里写道:“今天我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相似文献   

16.
小寒 《人生与伴侣》2007,(12):18-20
他是湖南卫视《晚间新闻》里贫嘴的主持人李锐,平日里看上去还挺忠厚的一大老爷们儿,怎么一到镜头前面就油腔滑调、口若悬河起来,特别是嘴角还老带着那么一丝坏笑!难怪老丈人一开始怎么都不同意女儿方方嫁给这么一个“坏小子”。李锐和老婆的恋爱就在一方死缠滥打、一方犹豫不决的状况下胶着了整整7年。临了,还是李锐一句简单坚定的“誓言”打动了方方的心:“我随时可以放弃一切跟你走。”  相似文献   

17.
真爱有痕     
“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打养麦……”每当我听到这首古老的童谣,就想到了我的奶奶。奶奶70多岁了,那双不大的眼睛总是那么慈祥,在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有不少细密的皱纹,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18.
早上刚走进教室,兰就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要告婷,她在咱们班放高利贷。”我乍一听这话猛地打了一个冷颤:班上竞有这样的人。还是个女生?我不由得气愤难抑,想问明白后好好教训教训这个无法无天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群居法则     
一个算是我领导的人常拍着我的脑袋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的工作能力很强,但要注意人际关系。” 我所在的是个自由、民主、文明的团体,我打心眼里视同志们如兄弟姐妹,我不明白为何落此下场。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我的妈妈很漂亮。可是,她有个坏毛病,就是老喜欢“吃醋”以前,老师布置关于写人的作文,我总会写爸爸,比如《父母之情》、《“懒”爸爸》……老师给我打个“优”,有时还打个“优+★”,妈妈总是和我一样地高兴,可后来就吃起“醋”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