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卢卡奇努力恢复总体性范畴在马克思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而阿多诺则倡导否定的辩证法,不遗余力地对总体性辩证法进行了批判,二者处于直接的理论对立之中,而这种对立的背后却是共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变化要求发展变化了的批判理论,因此,阿多诺对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批判实质上是对传统革命路线的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2.
物化问题是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理论观点。卢卡奇从商品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物化、异化问题,从反面论证其总体性范畴的重要性。不过卢卡奇在阐述他的“物化学说”理论时,把物化、异化和对象化三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奠基人。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首次提出"总体性"基本范畴,总体性思想在卢卡奇哲学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全面准确理解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对于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奠基人。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首次提出“总体性”基本范畴,总体性思想在卢卡奇哲学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全面准确理解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对于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卢卡奇基于对表现为实证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的物化意识的批判,提出关于社会历史的总体性的思想,他认为康德敏锐地触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物化问题并对其作了妥协,提出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费希特和黑格尔力图克服康德的二律背反而未能奏效,只有马克思才建立起总体性的思维原则最终克服了资产阶级的物化意识。卢卡奇对总体性问题的阐释基本上符合马克思的思想,但在主体一客体关系问题上,没有摆脱唯心主义同一哲学的窠臼。  相似文献   

6.
总体性思想是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的重要思想。在对伯恩施坦、考茨基为主要代表的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以及重新解读罗莎·卢森堡的总体性方法的基础上,卢卡奇提出了自己的总体性思想。总体性思想的内在逻辑包括:总体性思想的基本内容,以及总体性与物化、阶级意识的逻辑关联性。虽然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具有不可避免的内在困境,但它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卢卡奇的思想经历是非常复杂的,他曾多次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广泛的自我反省和批评,然而,对总体性理论,他却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的看法。直到晚年,卢卡奇在对早期思想进行全面批判时,仍给予总体性思想以高度评价。因此,弄清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了解卢卡奇的整个理论,无疑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如何看透资产阶级物化与物化意识,达到无产阶级的意识自觉,这是青年卢卡奇的理论指向。怎样实现这一点呢?在青年卢卡奇的理论分析中,这是以一种历史认识论完成的。只有实现了对历史的认识,看清了自己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存在,无产阶级才能在历史中超越资本主义。因此,历史认识论构成了青年卢卡奇的理论基础。怎样才能达到对历史的认识呢?青年卢卡奇区分了历史认识论中的三个层面:直观、反思与总体意识。在他看来,科学的历史认识是通过批判直观与反思认识、以总体性认识为基本特征的认识。直观的认识指的是对资本主…  相似文献   

9.
刘建卓 《北方论丛》2015,(6):122-126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借助黑格尔的总体性范畴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彰显为关于历史的总体性辩证法。卢卡奇的这一总体性辩证法集中展现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结构的批判,以此不仅真实地揭示了人的物化存在,而且通过诉诸无产阶级意识把总体性辩证法最终绽露为摧毁物化和实现人类解放的革命武器。这深刻表明卢卡奇的辩证法已经触及到了存在论的根基,《历史与阶级意识》切实开显了隐藏在方法形式下的辩证法实乃作为存在论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10.
针对第二国际的庸俗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卢卡奇提出了把总体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核心的新思想.其总体性范畴主要有三个层次,即总体是一种整体统率局部的原则,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和统一,体现为一种历史过程.对卢卡奇总体性思想作以探讨,对纠正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违反辩证法的现象和倾向有重要意义,对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会产生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卢卡奇在改造德国古典哲学并发挥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概念.在他的哲学视域中,总体性概念实际上指的就是社会历史的总体性,而他对历史概念的论述实际上是他论述物化和阶级意识的直接前提,历史在物化和阶级意识概念中成为必要的环节.卢卡奇历史概念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维护和发挥,但他用历史辩证法排斥自然辩证法,没有科学地论述实践范畴,从而没有能够正确地阐明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一部重要的著作,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该书涉及内容较多,其中,总体性思想是其核心与实质;只有正确理解了他的总体性思想,才能准确理解其阶级意识与异化理论.<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总体性把握历史发展"的一次尝试,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当今国内存在着明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人本化倾向以及国际上十分流行后现代主义解构宏大叙事观点的背景下,认真反思这一理论,对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总体性"范畴是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具有核心地位的范畴。卢卡奇把这个范畴贯穿到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当中,认为它是马克思方法的本质。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主要具有整体性、现实性、具体性以及历史性等特点。卢卡奇的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中恢复了"总体性"的重要地位,重新引起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矫枉过正的问题,背离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14.
总体,或总体性(totality),是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是卢卡奇一生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在当代辩证法史上发生着深刻的影响。卢卡奇本人在1967年所写《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新版序言中,仍然认为此书的伟大成就之一,就在于“恢复了总体性范畴的中心地位。”然而,卢卡奇的总体性概念包含着比较复杂的内容和成分,而国内学术界进行评论时,又多倾向于批评和否定。本文试图分析它的渊源和含义,对其意义和贡献给以应有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卢卡奇历史本体论思想评析苏平富历史概念同“总体性”、“物化(异化)”概念一样,是匈牙利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卢卡奇早期代表作——《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历史本体论思想,即不是以自然或物质为本体,而是以历史为本体的思想,是其早期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一个全新视角对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进行解读,旨在挖掘物化意识、历史总体性辩证法和无产阶级阶级意识三者的内在一致性,最终形成了“历史总体性辩证法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在社会历史层面上具有鲜明一致性”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7.
物化、总体性与阶级意识——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归结为: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内容:物化与物化意识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总体性批判与主体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纲领性结论;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问题。可见,物化和物化意识是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研究的出发点;而总体性批判和主体重建问题则是其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最后,对阶级意识和意识革命的强调则是卢卡奇为其意识形态理论所设计的结论性纲领。  相似文献   

18.
物化、总体性与阶级意识 --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归结为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内容物化与物化意识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总体性批判与主体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纲领性结论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问题.可见,物化和物化意识是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研究的出发点;而总体性批判和主体重建问题则是其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最后,对阶级意识和意识革命的强调则是卢卡奇为其意识形态理论所设计的结论性纲领.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青年卢卡奇深刻批判了近代形式理性的物化结构.卢卡奇认为,近代形式理性是一种反思的、历史的和总体的理性,它是以认识论表现出来的本体论.思维遇到既定性的、非理性的事实,使近代哲学陷进主客体二律背反的理论困境.德国古典哲学乃至后来的人本主义思潮试图通过实践、艺术、历史、文化等路径解决这个问题,但都是在更高层次上说明了它的不可解决性.卢卡奇利用总体性辩证法,揭示了具体历史的内部结构.他把"主体-客体"的认识模式从空间结构维度推及时间历史维度,以主体性原则完成了对历史的重新构建,从而超越了形式理性的二律背反.  相似文献   

20.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 ,因为提出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 ?”强调总体性的辩证法和近于马克思的物化理论而在国内外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虽然书中不乏理论失误之处 ,但就其哲学探索来说 ,却是非常可贵的。对当今中国理论界而言 ,卢卡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视角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