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略论东南亚华人语言的研究李如龙东南亚的华人,大都是从闽粤琼三省移居的。虽然移民的历史久远,与本土的交往在中断近半个世纪之后已经日趋疏淡,在东南亚各国,除新加坡之外,都只是少数民族,但是几乎故土的方言品种至今都仍一应俱全。从大类来说,有闽方言、粤方言、...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印度历史的重心,使古代印度文明带有浓厚的宗教特色,在古印度先后产生了拜物教、吠陀教、婆罗门教和佛教,并通过双向性贸易往来和向东南亚移民,使印度的宗教文化传入东南亚,并对东南亚的政治、宗教、文化、艺术、风俗、建筑、雕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等五国华人企业集团在中国的投资为例,从一个侧面讨论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活动,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投资动因、现状以及特点的分析,了解其跨国经营的一般特征,并正确认识当今东南亚华人与中国之间经济关系的性质。一、投资总量东南亚华人资本是在8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的,但是,作为华人企业集团对中国的大规模投资和众多集团进入中国,则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今东南亚…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华文文学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华文文学。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东南亚华文文学与台湾文学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文化交流、传播演变所形成的各种复杂的原因,东南亚华文文学与台湾文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贺圣达 《学术探索》2011,(3):118-122
探讨东南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阶段,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东南亚历史和文化发展脉络及其各个阶段的以及总体上的特点。东南亚历史和文化发展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即原始社会和东南亚文化孕育时期、早期国家和古代东南亚文化雏形期、走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和东南亚传统文化成型和发展期、东南亚近代历史和文化变化与转型期,以及1945年以来东南亚国家的新生和文化的新发展。这五个阶段前后相承,每个阶段又都有一些质的变化,反映了东南亚历史和文化的演变以及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籍对东南亚的记载在世界上出现最早 ,中国学者一直重视中国古籍在东南亚历史研究方面的作用 ,并对各种要籍进行评介 ,这些古籍对东南亚古国的记载内容相当丰富 ,包括当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情况 ,不仅论述了相互之间的使者往来 ,还记述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记述了当地的政治制度以及同邻国的关系 ,这些材料为研究东南亚历史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与海上丝绸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咽喉孔道,它的社会历史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东南亚国家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对东南亚地区的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叶以前华人在东南亚海岛地区的活动及其特点马勇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的华人、华侨历史有较多的著述,而对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华人在东南亚海岛地区活动的历史却鲜有研究。结果,不仅使华人、华侨历史研究显得不够全面,而且也影响了中外关系史、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向东南亚迁移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华侨向华人的身份转变,这种转变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东南亚传承和发生变异的过程。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传统文化在东南亚的复兴仍然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金融危机述评马树洪1997年7月从泰国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现已席卷到东南亚和东亚各国,冲击到全球金融市场,其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大,都是史无前例的。这一危机至今尚未过去,成为各国政界、商界、学界和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热...  相似文献   

11.
王民同 《学术探索》2003,(12):85-87
作者对《剑桥东南亚史》的特点作了评介,认为该书中文版的出版发行,对推进中国东南亚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际关系是影响当代东南亚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把1945~2005年的东南亚文化放在国际关系的背景下进行探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影响冷战时期东南亚文化发展的主要国际关系因素是冷战格局和意识形态对抗、民族解放运动和独立的赢得、亚洲国家传统友谊的恢复和新关系的发展以及新独立国家对原宗主国及其留下的文化遗产的关系。在这些因素影响下,东南亚出现了越南式、菲律宾式、泰国式、缅甸式、新加坡式以及印尼式等不同的发展模式。冷战后东南亚文化在新的国际关系下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东南亚各国在努力发展民族文化的同时,提出了并在积极推进东盟区域文化的一体化,但东南亚区域文化尚在形成中;在更开放的环境下,东南亚文化更多地受到更多的外来影响,但由于国情的不同,东南亚各国受外来影响的方向和内容也有所不同,这些都将使东南亚文化在一体化有所发展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情景。这两种趋势并存反过来也将影响东南亚的国际关系和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贺圣达 《学术探索》2004,(10):77-83
伊斯兰教对当代东南亚政治发展的影响 ,集中表现在三个大问题上。这三个大问题是 :分离主义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威胁 ;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对政治和社会稳定的破坏和冲击 ;政教分离还是政教合一之争对国内政治格局、民族、宗教关系和国家发展道路的影响。作者分析了这三个问题的背景、特点、影响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中国民营企业与东南亚华人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也越来越为世人瞩目。本文在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战略态势和东南亚华人企业战略态势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民营企业与东南亚华人企业战略联盟的形成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长傅先生在华人华侨史、南洋史地、中国历史地理等领域做出了具有开拓性的贡献。除所撰写的大量学术论文外,代表性的著作有《南洋华侨史》、《中国殖民史》和《开封历史地理》等。他之所以能够达此境界,逐渐形成的、贯穿于其学术活动之中的四块基石,即扎实的古文功底、多重的语言工具、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则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盟合作办学研究的梳理,提出海南高校与东盟国家间的合作办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后到10世纪前后的东南亚国家,可以看作属于次生形态的早期国家,并具有与此相应的政治上和宗教、文化上的一些特点.但在11世纪以后,随着缅甸蒲甘王朝的崛起、越南独立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柬埔寨吴哥王朝进入极盛时期以及泰族势力在泰国的兴起和发展,东南亚封建国家的发展趋于成熟.其主要标志是较为完善的中央集权得以建立、巩固和发展;各具特色的封建制度如泰国的萨迪纳制和缅甸的阿赫木丹制形成和发展,统治的核心地域和基本经济区①也得以形成和发展;在民族关系和文化上,出现了在一个国家中由一个占统治地位的民族占主导和一种主导性的宗教、文化占统治地位的状况.这些都展现了东南亚成熟的封建国家不同于早期国家的基本特点.这种状况,在中南半岛地区尤其显著,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占这些国家.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华人的地域认同,是华人研究的课题之一.按照其历史形态的演化过程,可以从心理地理空间认同、政治地理空间认同和跨国社会地理空间认同这个三重性维度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9.
杨中强 《阴山学刊》2007,20(1):119-122
从政治、经济、文化基础等方面看,亚洲油气合作也有其可行性。亚洲未来的油气安全也取决于中国进入此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因此,中国顺应亚洲经济合作的新态势,中国在国际能源地缘战略层面,也应该实现某种突破:东南亚方向形成“环南中国海能源经济圈”;东北亚方向形成“环黄海能源经济圈”;中亚方向建设“环里海能源经济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