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胃腺癌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在Hp诱导胃腺癌发生过程中,异常DNA甲基化修饰是其中重要的分子机制,本文在综述Hp对DNA甲基化影响的基础上,对其实际发生位点及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和讨论,期望以DNA甲基化为对象,为寻找Hp相关的胃癌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合成扎鲁司特,改进工艺。方法5-硝基-1H-吲哚经甲基化、付-克反应、缩合、还原和酰胺化反应制得扎鲁司特,主要对甲基化、付-克反应和还原工艺进行了改进。结果通过优化条件合成了扎鲁司特,总收率31.6%,目标化合物结构经红外、质谱、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确证。结论改进后的工艺原材料价廉易得,降低了生产成本,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表观遗传修饰在基因调控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抑制疾病发生的相关基因在健康长寿的个体中可能也受到表观遗传修饰,从而参与促进健康长寿的表型。年龄相关的DNA甲基化改变,涉及到老年个体中的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增龄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关于长寿和延缓衰老的作用目前基于基因变异领域得到支持性的证据有限,但近年来DNA甲基化的增龄性变化模式已经得到多个人群证实贯穿于生命全程而存在,其改变受到性别和年龄阶段影响,这将是我们认识生命发生发展的重要科学突破口。但是对于DNA甲基化的发生原因和确切机制还需要未来进一步研究,未来对于认识衰老、延缓衰老,以及个体化"精准"监测衰老进程和干预疗效,将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香豆胶片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香豆胶的羧甲基化条件进行优化,考察了各实验因素对羧甲基化香豆胶水溶液表观粘度的影响,得出了香豆胶羧甲基化的最佳条件:氢氧化钠(NaOH)浓度为0.15mol/L,NaOH与氯乙酸钠(ClCH2COONa)物质的量比为1∶1.25,碱预处理时间45min,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h。同香豆胶原胶相比,改性后的香豆胶水溶液中水不溶物质量分数由35.8%降低到了7.9%,表观粘度显著提高。可为工业化生产羧甲基香豆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DNA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更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其在中药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DNA分子标记包括以分子杂交(southern杂交)为基础的DNA分子标记技术、以PCR为基础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和以DNA序列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本文对DNA分子标记的分类、原理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DNA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更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其在中药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DNA分子标记包括以分子杂交(southern杂交)为基础的DNA分子标记技术、以PCR为基础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和以DNA序列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本文对DNA分子标记的分类、原理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衰老是一种多因素复合调控的过程,表现为DNA损伤、DNA的甲基化、染色体端粒长度的改变以及细胞的氧化损伤等。近几年的研究也形成了许多有关衰老机制的学说,其中端粒学说成为衰老研究的热点之一。我们已知细胞衰老是器官衰老和机体衰老的基础,而细胞衰老是由于细胞在不断分裂的过程中,端粒长度逐渐缩短、结构功能发生改变所引起的。现对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衰老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阐明端粒-端粒酶在抗衰老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际意义,为攻克医学领域中癌症、衰老和特定遗传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一项最新市场研究指出DNA微阵列技术(DNA芯片,或基因芯片技术)正在催生一个新兴的市场领域——毒理基因组学(Toxicogenomics)市场。 DNA微阵列技术已经在众多生物医疗领域如药物发现,诊断等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相当的影响。现在,这一技术正在另一个全新的领域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即毒理基因组学领域。 为了获得一种更加精确和快速的方法来检测一种化合物的毒理特性,现在许多毒理学研究者都在利用DNA微阵列技术从基因组水平的基因表达分析来研究毒理学。研究者  相似文献   

9.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是一种对特定的DNA片段在体外进行快速扩增的新方法。该方法一改传统分子克隆技术的模式,不通过活细胞,操作简便,在数小时内可使几个拷贝的模板序列甚至一个DNA分子扩增107~108倍,大大提高了DNA的得率。在PCR反应过程中,Taq酶对PCR定量检测结果起到很大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Taq酶对PCR定量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常见的有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序列变异、DNA甲基化变异、基因的活化与沉默等。转座子和逆转录转座子的激活表明通过组织培养发生表型遗传变异。本文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中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表观遗传变异在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美国Myriad案是引发已分离DNA分子是否具有可专利性论争的重要案件。2011年,美国联邦巡回法院推翻纽约南区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认定已分离DNA分子具有可专利性,这一裁判的根本性逆转更是激起利益各方的广泛关注和持久争辩。争辩中,对立双方往往忽略一个事实,即基因、天然DNA和已分离DNA三者内涵和外延不尽相同,应予以区分。因而,认为所有基因及DNA分子都不具有可专利性是不可取的,但不加区分地一律赋予授权资格同样毫无依据。判断已分离DNA分子的可专利性资格,重点应考量与天然DAN分子的组分差异,并采用多重标准综合判断。同时,应严格将科学发现排除在可专利性资格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12.
从核酸的发现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历时80余年,人类最终确认了DNA是生命的遗传物质,解决了一个生命科学研究中极其关键的重大问题。因此,对此段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回顾此间发生的对揭示DNA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包括米歇尔发现核酸、列文提出"四核苷酸假说"、格里菲斯等人的转化实验、査伽夫提出碱基配对规律,以及沃森和克里克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阐述人类发现DNA是遗传物质的研究历程,进而探讨科学研究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DNA疫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DNA疫苗的研究也进展迅速.DNA疫苗就是将重组的带有外源的抗原基因的质粒或病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从而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相应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反应.DNA疫苗多价疫苗相对于一二代疫苗具有更加安全、稳定、可同时诱导广泛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及不受母源抗体的影响等一系列优点.随着对DNA疫苗研究的不断进步,DNA疫苗在21世纪第三代疫苗免疫预防方面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DNA疫苗的进展与动态.  相似文献   

14.
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细叶榕(F.microcarpa)基因组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针对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对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对从事分子生物学实验工作者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企业DNA中的文化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生物体类似,企业也拥有其基因,了解这种基因有利于明确企业固有的特性,进而可以了解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和原理.将企业基因与DNA模型相类比,研究对企业影响较大的四个因素(决策权、组织架构、激励机制和信息传导),可以构建出企业基因的模型,文化力作用于各因素之间,并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类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指人体的一段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人类基因专利是指依照专利法的规定,发明人、特殊基因携带人对具有明确功能的DNA片段在专利法规定的期限内享有的独占实施权。人类基因专利保护赋予了这种基因资源开发者以垄断法权,这种保护也是人类自身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一个实例给出了粘贴系统模型的基本定义,讨论了粘贴系统模型的正则文法特性,并从自动机的角度给出了相当于正则文法表达能力的有限自动机模型。  相似文献   

18.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回顾DNA双螺旋模型建立的背景和过程,科学家Wasron和Crick获得成功的因素不外乎:正确的科学方法、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科学家完善的知识结构、良好的科研合作。青年科学工作者应当认真借鉴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9.
研究修辞既需要"学"的假设与模型,也需要"术"的假设与模型。修辞学研究的假设与模型属于认识论范畴,主要包括修辞本体论、修辞系统论和修辞价值论等;修辞术研究的假设与模型属于实践论范畴,主要包括修辞信息论、修辞策略论和修辞控制论等。就汉语修辞研究而言,无论是修辞学的研究还是修辞术的研究,既需要提倡踵武前贤的顺着说,更需要鼓励超越先贤的反着说。  相似文献   

20.
小学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小学生在生活、学习、自我意识与人际交往等方面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做好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智力素质与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自觉性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