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使当代大学生们尽情地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但同时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网络冲击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是影响到大学生的精神思想。互联网上的黑客、垃圾信息、色情网站、暴力新闻、“西化”思想,许许多多的引诱将矛头指向当代的大学生,也给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所以网络德育走进了大学生活,它指引着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以最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抵御网络上的种种诱惑,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 ,是网络普及化的世纪 ,是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并存的世纪。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大学生是一个活跃的群体 ,在一定的意义上 ,也是一个前卫的群体 ,他们是最早接触网络和“触网率”最高的群体之一。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 ,但网络的便捷、双向、复制、剪接和粘贴等功能又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发挥网络的优势 ,钳制网络的不足 ,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网络交往是21世纪人类社会交往的新方式,它在极大的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和活动空间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有关网络伦理道德问题尤为突出.文章试图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交往中出现的伦理问题的分析,探析新时期大学生网络交往伦理困境消解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网络普及化与网络道德建设的滞后性,已经成为高校道德建设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和急待解决的难题。当今社会,网络日益深入校园生活并成为大学生传播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然而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现,所以网络德育需要走进大学生活,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以最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抵御网络上的种种诱惑,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网络虚拟群体同大学生生活社区、大学生公寓等一样已成为新型大学生组织的一个重要形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教育和引导。在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未来,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必须和必然。要做好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开发性能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系统,建立精简高效的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深入开展有广泛影响的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信息网络化的到来,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同时网络也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学校应分析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培养一支新型政治工作干部队伍,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  相似文献   

7.
网络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特网(Internet)正在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的出现正在全面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网络正在日益深入大学生的生活,这个由鼠标、键盘等组成的网络世界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络人际交往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既给大学生带来新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但它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凸现出来。因此克服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当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的途径,网络生活也成为大学生主要的生活方式。网络的虚拟性、及时性和交互性等特点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拓展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围,同时也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已经成为大学生网络交流的一个主渠道,对大学生即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建设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和学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和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可通过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引导机制建设、管理机制建设和监督考评机制建设等加强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建设与引导.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校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存在许多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我国网络事业的健康发展。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不仅大有必要,而且势在必行。互联网已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针对新时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务必大力加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网络生态伦理哲学基础与高校德育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在给大学生提供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他们自我约束力和道德法制意识的降低.而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网络文化,也冲击着人类建立在现代化基础上的现代教育,使人们更加关注网络生态伦理问题.在网络生态环境下,高校应把"以学生为本"作为高校德育方法论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以"道德审美"作为高校德育方法论,以建构和谐的大学生网络生态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性学习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逐步形成的一种现代学习观。它采取开放式教学,主要由学生自主设计、自行学习,时间安排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选择自己想学的内容,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自我发展。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组织、指导作用,因而建立教学指导策略非常必要,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较为有利。基于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虚拟研究型学习环境的研究,探索与建立将使研究型学习模式的有效开展与推广更加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13.
网络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网络文化带给学生的积极影响要大于负面影响。如何培养学生网络文化信息的鉴别能力、加强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教育、繁荣校园网络文化以及提高教育者的能力等,如何利用好网络文化,使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力的工具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极大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时代的要求 ,借助网络这个载体 ,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技含量和工作效率。本文通过对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分析 ,提出了在网络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者的素质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树立网络安全意识 ,加强网络监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有利于大学生多元知识时代精神的形成 ,扩大社会交往的对象和空间 ,塑造非线性的思维方式。但互联网也使大学生面临西方尤其是美国意识形态文化的渗透和影响 ,还有可能造成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退化 ,对大学生的个性和心理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因此 ,我们应该建设网上“文化海关” ,净化网络信息 ;办好校园网站 ,丰富信息 ,增强吸引力 ;加强人文教育 ,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大学生网络危险行为的各种形式,为网络安全教育提供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大学生网络行为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网络安全教育举措:注重网络安全教育宣传与普及;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开展多种活动干预网络成瘾行为;培养大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技能;加大网络监督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浅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把握好教育的主流方向;要追踪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把握好教育内容的时代性;要突出“人本意识”,关心大学生自身问题。与此同时,要做到网络之中师生平等,灌输与引导相结合,增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针对性;要强化网络阵地意识,加快网络建设,净化网络内容,提高网络教育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作为当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已延伸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当中.随着大学生上网人数的猛增,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子冲击,也带来了无限的机遇.我们要主动出击,抢抓机遇,努力把互联网这一新事物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传播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对南华大学学生网络思想情况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基本状况,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思想的基本特征,总结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网络政治、网络思想、网络法制、网络伦理和网络心理教育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是"疏"、"堵"、"防"、"建"、"控"。  相似文献   

20.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远程网络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文针对继续教育,以现代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造了一个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方式模式;论述了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理论依据、内涵与意义、网络环境的功能与优势等,并进行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