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广西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农业改良 ,目的是为了实现新桂系军阀地方自治和满足抗战前线的物质要求。抗战时期的广西农业改良 ,一个直接的效果就是大大地发展了广西农村生产力 ,为抗战前线输送了大量的人员和物资 ,发挥了西南大后方对前线的支持作用。另一间接后果是启动了广西农业现代化的开端 ,成为日后广西农业现代化的雏形  相似文献   

2.
辽东,是明朝的九边之首,明朝建立伊始,朱元璋就认识到辽东的重要地位,对辽东进行了巨大的投入,不惜一切代价营建辽东的军事防御体系,而且对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了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在东北地区,这一政策的行使可以说是比较有效的。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个方面,在制约某个部族发展的同时也助长了另一些民族或部族的崛起,如女真族的建州部,直接影响了明末辽东的存亡,影响了明末时局,以至于后来成为取代明朝统治的新王朝,这是明廷所始料未及的。  相似文献   

3.
张斯 《理论界》2008,(5):138-139
明代的抚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边防重地。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其对东北的统治,从关内迁移来大批移民开垦东北,在辽东陆续修建了著名的辽东十八城,抚顺城就是其中之一。从抚顺城建立到抚顺城被满族人(女真人)最后占领,明朝的抚顺一直作为边贸地区。抚顺的马市沟通了汉人同建州女真的交往,见证了满、汉民族的友好与冲突。从女真人社会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辽东的马市贸易,特别是抚顺马市贸易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这种贸易又使建州女真在迅速发展起来的经济基础上不断地强大,为统一女真各部,进而取代明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明代辽东都司辖境南起旅顺口,北至开原,东临鸭绿江,西尽山海关,即相当于现今辽宁省的大部,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南望青徐,北引松漠,东控海西女真”,是中原地区北连奴儿干都司辖区的中间环节,辽东都司和后来设置的奴儿干都司,成为明朝在东北统治的两大支柱,而辽东都司尤其重要。在其存在的历史时期,它对于进一步发展辽东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进而对整个东北的开发,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它对于明政权在全国的统治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明朝推翻元朝后,先后修建了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的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榆林、宁夏、固原、甘肃九镇边墙。史称“九边”。这就是明代修建的万里长城。本文根据史书记载结合踏勘明代辽东边墙遗迹,作简略记述。一正统七年(1442年)开始修建的辽东边墙,历时三十九年,直到成化十七年(1481  相似文献   

6.
论明代海盐产地(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盐业生产也不例外。明代海盐产地分布于从辽东半岛至北部湾的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及其附近某些岛屿。明代海盐生产至少有177个盐场。与元代相比,盐场总数增加了4个。由北至南按照产区依次论述,其(上)部分主要研究了辽东、长芦、山东、两淮、两浙的情况。其中,交阯12场是新设,存在时间较短。两浙盐场减少了10个,主要是盐场合并所致。辽东盐场增加了14个,这一点与明朝政府在这一地区实行军事屯田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7.
明朝戕杀臣僚如草芥。熊廷弼就是被冤杀用封疆大臣之一。熊延弼(1569—1625年),字飞百,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万历进士。他曾三次主持辽东军务,在抗击后金的斗争中功绩卓著。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首次巡按辽东。他刚正秉直,不畏权贵,勇于弹  相似文献   

8.
万历末年,随着后金与明朝战事爆发,辽东集结大批军队和马匹,为解决粮料供应,明政府在山东登莱地区实施召买制度.从万历四十六年战争爆发到天启元年沈阳失守,辽东一带的粮料主要由山东筹集.在召买粮料过程中,山东地方有司、户部、督饷大臣和辽东边镇之间展开激烈的争论.晚明时期,随着明代中央政府政治控制力的衰败,在户部和地方的博弈中,户部往往处于劣势,最后只能以妥协而告终.  相似文献   

9.
有明一代,辽东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造就出了辽人这一特殊的边疆群体。大体而言,辽东都司建立之初,土著不多,居民主要来自中原、女真、蒙古和高丽,这种人口结构明显带有文化多元的倾向。明朝中期,由于少数民族不断南下定居,加之经济交往和武力冲突过程中的频繁互动,客观上维系并强化了原有的文化多元倾向,而这种倾向直接影响到辽人的政治选择,当中央政府强大的时候,他们有利于中原文化的辐射和传播,当中央政府衰弱的时候,他们很可能成为异己力量。正因为这一点,到了明朝末年,辽人成为明清双方争取的对象。明朝政府一方面期望以辽人守辽土,另一方面又疑信参半,而清朝政府也是一样,一方面希望辽人成为自己的同盟者,另一方面又亦用亦疑,双方围绕辽人的博弈,成为明清战争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一战"期间,俄国经济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与危机.战争给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和挑战,工业生产遭到破坏,工业结构严重失衡,工业企业关停数量增加,工业产量严重下滑.农业播种面积和粮食收获量明显下降,农业劳动力和役畜严重不足,战争后期前线和后方的粮食供给形势紧张.战争期间的交通运输,尤其是铁路运输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在严寒暴雪等极端天气条件下,蒸汽机车和车厢数量不足,铁路调度和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被无限放大.交通运输体系的混乱和瘫痪加剧了前线和后方燃料和粮食供给的紧张局势,进而引发了严重的粮食和燃料危机,并最终导致社会局势动荡和革命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整理了江南地区的人口、土地、资本和农业产出的相关资料.这一资料的时间跨度为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30年代.在数据整理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农业生产函数,对江南农业在这一时期的技术进步作了初步的估算.结果表明,江南农业生产倾向于土地节约型的技术创新.传统技术的进步仍然存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具有相当的潜力.改造传统农业要注重节约土地型的技术突破,将现代技术的变革与传统有机农业的优势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一三六八年(洪武元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即派人招抚辽阳行省等处军民,着手统一东北地区。不久,在辽阳设置了定辽都卫指挥使司,以马云、叶旺为都指挥使,这是明代在东北建立行政机构,取代元朝统治的开始。一三七五年(洪武八年),定辽都卫指挥使司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  相似文献   

13.
王荣湟 《学术研究》2022,(1):131-141
剧烈而持久的党争是晚明政局的突出特点。党争造成官员集团的分裂和内讧,辽东边臣也被卷入党争之中,其军事行动和个人命运深受党争影响。政治立场取代军事才能成为明朝选拔辽东边臣、评判将帅功罪的主要标准。天启前期袁崇焕守辽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东林党的支持。袁崇焕自视为清流官员,长期坚持同阉党作斗争,天启末年为顾全辽东抗金大局和躲避政治灾祸,又一度转而与阉党合作。明清战争是影响朝廷党争的重要政治因素。袁崇焕的个人命运是朝廷党争和明清战争相互作用关系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14.
明初为了加强对北疆地区的军事统治,政府当局设立了大量卫所,东胜卫便是其中一卫。它设置于故元东胜州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故,明朝和北元政权在此展开一系列角逐。明朝在争夺斗争中,军事上并未显示出特别突出的优势,致使东胜卫出现两次设置和内迁。由于两次设置兵源的不同,致使东胜卫生产方式发生明显转变,初置之时以牧业生产为主,复置时以农业生产为主。  相似文献   

15.
明代有大批“免死减等”的山西籍谪戍东北辽东的流人,他们离乡远井,跋涉山川,来到重冰积雪,绝塞异乡的北国大地,与当地的兄弟民族,披荆斩棘,辛勤劳动,携手前进,对祖国东北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明初兵源不足,粮饷匮乏.为解决这个问题,明王朝使大量谪戌流人充军.明朝规定,发配充军,不是地望道里相近两地互遣,而是流徙千里之遥,绝塞异乡,基本上是南方人谪戍北方,北方人谪戍南方.有大批“山西、陕西、宣大、河南(流人),发辽东”.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人才是防范农业风险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我国农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全面发展的经济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农业将面临着许多风险。而防范和化解农业风险靠的是掌握了农业科技的人才,农业科技人才是防范和化解农业风险的主体和关键,因此,必须重视农业科技人才在防范和化解农业风险中的作用,并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质就是实现农业发展的现代化,就是要不断推进农业的改革,破除农业发展存在的现实困境和体制机制方面的瓶颈.在此背景下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有必要就如何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现代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本文通过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对黑龙江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社会实践价值,并提出了促进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周柯 《中州学刊》2005,(3):27-30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走的是重点发展和依靠核心农业的道路,这一道路在使我国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积累起了许多问题和困难.由于忽视外围农业和农业环境建设,致使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艰难.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必须重点突破外围农业和农业环境的瓶颈制约,实施外围突破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特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业改革和开放导致农业发展的机理以及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目标特征、主体特征、手段特征、方式特征、机制特征、道路特征予以揭示,对新阶段农业改革、开放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在农业改革、开放和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之上,提出新阶段推进系统性、针对性和战略性农业改革,扩大农业有序开放,从而化解农业发展的资源紧约束,解决新阶段农业发展中“两偏高、十偏低”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作为传统农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优化了自然优势,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由于其发展过程中受到机制、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面临进一步发展的困境。因此,必须从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和实现农业法制化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示范园区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