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使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不再可能闭关自守,自然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亦不例外。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一个经济增长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综合发展体系,因此,保护和改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优势,是推动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健康、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西北少数民族大都属于游牧民族和游耕民族,他们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所居住和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立足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性特征,通过对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揭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力求为促进该地区平衡协调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新农合已经在我国全面实施,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该制度的实施状况存在一定差距,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该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运用实证调查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以北京市通州区和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为例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新农合的实施情况进行比较,总结出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发展新农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北民族地区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以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经济社会发展机制上仍然存在着缺乏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民族宗教关系造成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多变、社会建设滞后影响发展系统的稳定、地区发展差距与利益保障协调机制非同步性的矛盾亟待解决等问题。从非正式制度视角深入思考这些社会治理中的新问题,认为应通过引导西北民族地区群众合理表达利益需求、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政治资源,激发个体和群体的创新动力、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利益整合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逐步实现西北民族地区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选取西北各地市2000—2011年人均GDP数据,基于Arcgis 9.3空间分析模块中的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Ⅰ指数、Getis-Ord Gi*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西北各地市经济发展时空演化进行定量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西北各地市经济发展除2001、2002和2005年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外,其他年份其经济发展均随机分布。第二,2000—2011年间,热点地区数量有所增加,而冷点地区则有所减少;同时热点地区基本位于新疆西北部地区,且随着年份的推移其热点地区有向青海东部和甘肃西北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而冷点则基本位于甘南和宁南地区。第三,2000—2011年间,西北地区各地市经济空间分布整体呈现西北—东南格局,其经济发展重心在96.196°E-97.761°E,39.377°N-39.961°N之间变动,均位于甘肃嘉峪关、酒泉和张掖境内,且随着年份的推移其经济重心基本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转移,其中重心东西移动的距离大于南北方向的距离。并从历史发展基础、地理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条件以及政策因素等方面对结论进行成因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特殊的帮扶政策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受自然、历史、人口分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全国相比,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下。本文对中央扶持民族地区发展政策进行了简要归纳梳理,并分析探讨了现行民族地区发展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未来中央扶持民族地区发展政策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西部地区如何承接发达地区、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甘肃省地处西北,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为了尽快实现甘肃省的产业转移,需要研究解决一系列问题,制度创新就是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当代制度创新理论为依据,在分析甘肃省承接产业转移中制度创新诱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制度创新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8.
西北近代农业经济发展是西北近代经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对西北近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与规模,主要从通论、农业科技的推广、农田水利、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农业经济制度与农村经济发展五个方面,对1999至2009年十年间西北近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状况做一简单梳理。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平衡性突出、研究深度不够、视野略显狭窄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并简单阐述了几点建议。希望对深化西北近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各地区在自然资源、历史变迁、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统治,造成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严重不平衡.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有所缩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地区间经济水平相差仍很悬殊,客观上我国还存在着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东北部沿海地区,经济落后地区主要分布在边疆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给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更是西北穆斯林各民族在当代中国获得新发展的突破点.在此背景下,作者以民族、宗教、文化等因素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代西北穆斯林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其特点,从穆斯林传统的封闭社会经济、门宦宗教制度等方面所受到的冲击和影响,论证和评估"西部大开发"中穆斯林社会经济发展的转折点及对现代化的适应过程,探求落实"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决策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欠发达区域,其空间差异和空间收敛性问题亟需深入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西北省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性,从时间收敛与空间收敛对比分析着手刻画西北省区经济发展收敛趋势,使用时间收敛模型与空间收敛模型并结合静态面板数据与动态面板数据,从时间与空间两视角对西北省区地市级层面经济发展的收敛性问题展开研究。研究发现,2008年金融危机前西北省区经济发展收敛呈较强波动性,2008年至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收敛趋势明显;在考虑空间因素分析后,空间收敛趋势与时间收敛趋势基本相同,但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性显著减小,空间收敛测度结果更为明晰。经典收敛分析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前西北省区经济发展收敛性不明显,但在金融危机之后西北省区经济发展呈现显著的收敛现象;空间收敛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后西北省区经济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收敛特征。研究认为,西北省区经济发展具有后发优势,应打造西北省会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经济发展增长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是从民族共同体的角度对政治文化进行划分和界定而形成的一个特定范畴,指的是民族共同体成员中普遍存在的对政治的主观取向。为了尽快使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生长、发育、成熟,并在人们的政治思维和政治行为中占据主导地位,把握机遇和迎接挑战这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保障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尽管西部地区经济高速增长,但是依然存在经济增长过度依靠资源与投资拉动,能源、资源等主导产业综合开发利用效率不高,城市化率偏低,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性不足等问题。通过分析指出,西部地区的高速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资源产业的发展,资源产业开发中的制度与结构缺陷决定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高投入、低效率、低共享性的特点,进而提出从根本上转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系列制度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空间布局优化与区域治理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对西部地区而言,通过科学的空间规划和资源整合,实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演进中的西部经济格局重塑,是西部地区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文章从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设施发展质量、环境发展质量、科教发展质量五个维度对2011-2020年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测量,发现陕西、重庆、四川、内蒙古经济发展质量较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呈现的空间形态为"西北—西南"模式,进一步提出重塑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格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明代在北边地区普遍实行的开中制度与茶马贸易,为西北地区的商品流通与商人活动提供了必要条件,也使山陕商人成为西北边镇地区商业活动的主体。山陕商人在西北军事消费区积极进行商业活动,促成了西北边镇地区的商业化与粮食、棉花、茶叶、土特产四大市场的形成,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地区市场网络的形成和西北镇城及下辖卫所的城市化。这一系列的商业活动对明代以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先生的西北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吾国人之"西北观",在近代中国有一大转变焉。察国人以现代化观念全面审视西北、规划并进行之西北建设,端赖孙中山先生之倡导。中山先生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考虑,视西北开发为未来经济腾飞之希望;从边疆稳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进步繁荣考虑,力主及早并大规模的开发西北;他还借鉴先进国家经验,把建设现代化国家之交通网作为开发西北的前提任务。其思想对后人的教益,文献资料可征。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掀起的近代开发西北的舆论和实践中,处处反映着孙中山思想的深刻影响,本文将一一论列之。  相似文献   

17.
招商引资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打破封闭、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正确认识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的不利条件及制约因素,充分发掘、运用优势资源和潜在条件,努力培育招商引资优势,是促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各省2010-2014年的GDP、环境投诉量、环境犯罪案件惩处力度,可以反映环境治理活动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虽然立案和逮捕环境违法者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明显,但政府受理和处理的环境投诉量与地区GDP产值高度相关。这说明,环境治理的重心不在于刑事处罚的严厉性,而在于环境执法的严格性和频繁性;环境执法短期内可能造成失业、罚款、减产等问题,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经济发展。研究也发现,不同地方对环境污染案件处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环境保护刑事司法地区差异严重,环境保护执法不重视公众投诉,案件公示的透明度低,环境监督信息化水平低,环境污染事件处理缺乏刚性等。研究建议,继续加大环境污染事件处理的公开化,增强人民群众诉求渠道,全方位监督和采取司法手段处理环境污染事件。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但是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对非公有制经济监管体系不完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为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近一步优化促进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20.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研究西北四省、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986-2012年的虚拟水资源丰度。研究发现,西北四省农业生产的水资源禀赋水平很高,相比较西北四省的经济发展水平,验证了西北四省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的存在,进而得出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在我国现阶段确实存在"资源诅咒"效应,同时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也为国家及地区制定更好的政策,促进西北地区农业虚拟水贸易的发展、保障西北粮食安全、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等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