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当前辩证法研究的主要思路是:致力于哲学与辩证法的非实证化;确立实践在辩证法中的基础地位;以辩证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研究为切入点;高扬辩证法的批判精神;超验性质与实证性效用统一的致思取向;探索辩证法的当代形态。以上研究思路分属两种类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分别为推动辩证法研究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辩证法及其基本形态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引起了哲学界的普遍关注。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研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热点 :辩证法基本形态问题的缘起 ;辩证法不同形态的根据 ;辩证法基本形态的含义与划分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进一步深化辩证法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遭遇后现代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证主义等思潮的挑战,诸多话语语境下的诠释模式不乏扭曲辩证法应有意蕴的解读范式,当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沉闷的局面需要追问.以比较视域为视角,对中外研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整体关照以及其间“消解”与“拯救”的纷争予以梳理和审视,重点探讨了辩证法何以成为“宏大叙事”及“总体性”特征的迷恋:实证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瓦解”逻辑;自然辩证法抑或是历史辩证法: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的“暧昧”情结;辩证法与自然科学融争的惶恐:边缘化之后的“自然科学之科学”;范式演义的艰涩在场:文本拷打之后的中国化的辩证法.以上研究内容旨在从学科发展的趋势探寻其学理脉络、思想意蕴及未来的演义路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卢卡奇将理论研究转向了辩证法,写下了《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在该书中,作者对实证主义进行了批判性地论述,揭示了实证主义反历史主义和反辩证法的形而上学本质。分析作者批判实证主义的思路与逻辑归宿,对我们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地位,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柏拉图的辩证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梳理和分析辩证法的演化历程是研究辩证法问题的基础。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柏拉图的辩证法:辩证法是最高等级的认识和知识,最高等级的教育和训练;辩证法是探索理念之间的关系、建构理念体系的方法;辩证法可具体化为综合和划分的方法;辩证法是逻辑学,是本体论。  相似文献   

6.
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辩证法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方法论的普遍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对社会主义在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辩证地思考,提出解决各种矛盾的辩证法则和思路,建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逻辑”.在辩证地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在现代化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和提炼升华,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思维的辩证法与客观现实的时代辩证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英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法的研究成为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最有活力和争论最激烈的领域之一,并且形成了辩证法的五种解释模式,涌现出一系列观点新颖的研究成果。英美马克思主义致力于探索三个问题:什么是马克思的辩证法?今天我们研究马克思的辩证法有什么意义?如何在实际中应用马克思的辩证方法?英美马克思主义学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重新探讨这些问题:一是要回到马克思的文本,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本人所应用的辩证法;二是追根溯源,回到辩证法的源头,重新审视黑格尔的辩证法;三是寻求解释辩证法的新视角,从思想史的发展过程考察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费尔巴哈有辨证法,并表现为一种人学辩证法,即以人为本的辩证法和“我”与“你”的对话辩证法;进而论述了费尔巴哈的人学辩证法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批判;最后分析了费尔巴哈人学辩证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马克思的辩证法要回归原生态的马克思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不是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和黑格尔辩证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唯物辩证法,而是在劳动哲学中通过对黑格尔的劳动理论和辩证法扬弃确立的劳动辩证法。劳动辩证法是通过对劳动的哲学研究体现出来的。劳动辩证法强调主客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真理与价值、历史和逻辑的对立统一。劳动辩证法的主体是劳动者,劳动辩证法的伦理旨归是为劳动者提供方法论,其目的是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为劳动者创造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相一致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坚持和发展的辩证法。它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三个层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目前国内理论界出现的片面强调自然科学而忽视社会科学,片面强调“应用研究”而忽视“基础理论研究”,片面强调“和谐”而回避矛盾、否认“斗争”以至否认辩证法,甚至以“科学技术哲学”取代“自然辩证法”等现象,在本质上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其不利,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辩证法与西方辩证法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孕育发展,因而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中国传统辩证法的理论自觉性不如西方辩证法,因而在理论体系的发育上不如西方辩证法系统、成熟;中国传统辩证法侧重于伦理、政治领域的应用,西方辩证法则侧重于对自然规律的思辨;在矛盾问题的解决上,中国传统辩证法更注重矛盾的调和与消解,西方辩证法更偏向于通过矛盾对立面的斗争以实现“扬弃”。  相似文献   

12.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 ,需解决四个问题 :正确看待哲学的意识形态功能 ,强化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功能 ;既要重视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教学 ,又要强化实践辩证法的研究和探索 ;既要把握一般教学规律 ,更要探索哲学教学的创造性特殊规律 ;适当改变哲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使之适应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提出要从黑格尔哲学的神秘形式中把"一切辩证法的基本形式"解救出来。一个半世纪后,田海平、马英林二先生在《拯救辩证法: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思想任务》一文中,重提"拯救辩证法"这一课题,对当代的辩证法研究是一个极大的推动。马克思的哲学研究,不仅有效地拯救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辩证法,而且卓有成效地创立了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但是,田、马二先生却认为,马克思的工作只是拯救辩证法这一"漫长旅程的开端或开始",而更重要的任务乃是进一步从形而上学的思想谱系与现实运作中"拯救"辩证法,并且认为,这是"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思想任务"。不难看出,田、马二先生的"拯救辩证法"与马克思的"拯救辩证法"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的拯救辩证法,是剔除神秘主义的思辨形式,救出"一切辩证法的基本形式",其结果是救出了辩证法;而田、马二先生的拯救辩证法,则是只保留辩证法的批判本性,而否定辩证法的形而上的本体论意蕴,从而否定一切辩证法共同具有的"基本形式",其结果是消解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明的进步取决于对未知世界、本质世界、未来世界的认识与掌握。与三个世界相对应,辩证法有三种不同的形态:发现辩证法、再现辩证法、实践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未来学的方法论。在未来学的研究中,发现辩证法是具有引路作用的方法论,再现辩证法是具有保护性作用的方法论,实践辩证法是起着基础性作用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辩证法在当代面临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困境,其合理内核仍然处于重重遮蔽之中。作为存在与认识交织运动的表达,辩证法蕴含着解释与改造世界的巨大潜力。辩证法问题关系到马克思哲学的生存与发展,历史发展的新特征需要通过辩证法来理解,自然科学的新发展需要通过辩证法来总结,后现代氛围的虚无主义需要通过辩证法来克服。当代辩证法困境与意义共存的局面昭示着辩证法的出路,在理论上,应摆正人的位置,突破目的论辩证法的局限性;在实践中,依托于科技实践,恢复辩证法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原则出发,阐释了辩证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社会生活根源,它深刻体现了孙正聿先生深厚的学术造诣,集中体现了先生的思想性和学术性的高度统一,具体表现在:一是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邃思想的统一;二是从历史和逻辑统一视角阐释了"辩证法"的发展历程;三是阐释了实践智慧辩证法的社会生活基础,即孙先生确立了当代人类实践智慧的辩证法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哲学界在辩证法问题上存在着“对立论”的流行话语,他们的观点是:恩格斯的自然证法是从脱离人的自然界出发,因而是无视人的;马克思自然观的出发点是被人的目的性活动中介过的“人化的自然界”;马克思从不赞成“自然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历史辩证法,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对立的。对此,重返文本与勘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清楚地认定,在承认自在自然的辩证法基础上,恩格斯理解辩证法绝非“无人的视野”,马克思一直支持与赞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将此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作为思考的背景,树立本体论的边界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 ,如何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 ,并取得实效 ,这是一个急待研究的课题。笔者总结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 ,深深感到掌握教育后进生的辩证法 ,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关键。一坚持教育后进生的辩证法 ,首先就必须如实地承认后进生本身就是活的辩证法的载体之一 ,在他们身上存在着多姿多彩的辩证法的矛盾法则的具体形态 :调皮捣蛋与遵章守纪并存 ;脏话满口与文明礼貌并存 ;行为散漫与举止端正并存 ;作业抄袭拖拉与认真求学并存 ;小偷小摸与循规蹈矩并存 ;早恋寻求刺激与规划人生进步并存 ;我行我素、破罐破摔与改邪归正、重新…  相似文献   

19.
费尔巴哈并没有抛弃黑格尔的辩证法 ,而是在批判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话辩证法。在费尔巴哈看来 ,辩证法是“我与你”的对话 ;“我与你”的对话是人自身的原初活动 ,表现为爱的宗教 ;通过“我与你”的对话、通过爱实现人之为人的本质。所以 ,费尔巴哈的对话辩证法、爱的宗教与人本主义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20.
辩证法思想虽然在中国广泛传播,但人们对辩证法的理解往往是放在认识论上,忽视了情感的维度,这是对辩证法不完整的解读。辩证法作为一种追求真理的方法,与单纯的主体性反思不同;辩证法思想内在包括的对话形式告诉人们,认识不仅需要关注道理的客观有效性,同时还要关注道理传播的正当性,因为正确的道理在社会传播中有可能被歪曲。道理的客观有效性是辩证法的内容,道理传播的正当性是辩证法的形式。辩证法的主旨是通过批判和超越逐步趋向真理,超越的动力不在内容之中,而在形式之中,因此,超越当下局限性的根本是对偏见的超越。考察辩证法的情感维度需要将偏见作为研究对象,以求在情感机制中寻求消灭偏见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