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是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民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确立沉默权制度,并没有赋予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沉默权.我国理论界大多数学者对赋予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沉默权持肯定态度.我国应当在法律中明确地规定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享有沉默权,同时应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沉默权与我国的侦查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特有的权利,近年来我国对沉默权问题的研究与讨论,使我们加深了对沉默权制度的认识。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下,应确立有限制的沉默权规则。针对沉默权制度与我国现行侦查制度存在的冲突,我们应当对现有的侦查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以利于沉默权的实施,加强并完善我国的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3.
沉默权制度起源于西方,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其作了明文规定。我国立法尚未确立沉默权制度,与公约的规定存在很大差距。从人权保护、制止刑讯逼供、平衡刑事诉讼双方控辩力量等方面来看,当前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均有必要性。从现实国情出发,我国应建立有限制的、与鼓励坦白制度相结合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4.
沉默权是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一项自然权利,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延伸。西方大多数国家在刑事诉讼中采取了沉默权制度,中国目前尚未有关于沉默权的明确规定。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立法确立沉默权制度,以完善我国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5.
关于刑事证据法中设立沉默权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芳 《社会科学家》2006,(4):111-112
在刑事诉讼中,沉默权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与讨论。而确立沉默权制度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有助于杜绝刑讯逼供,有助于证据的认定,并且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控辩双方地位平等,实施控辩式庭审模式的重要条件。但对于沉默权还应加以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如何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是一项自然权利 ,是一项人权 ,是一项实施无罪推定的权利。沉默权在我国有三种争议 ,有的认为应引入 ,有的反对引入 ,有的认为对此既要引入 ,又要加以限制。笔者提出在我国应确立沉默权 ,并对如何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7.
张小松 《天府新论》2005,(Z1):180-182
反对自我归罪是西方国家刑事诉讼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原则,由该项原则所衍生出来的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沉默权经过不断的发展,成为维护刑事诉讼中嫌疑人和被告人人权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不承认沉默权有其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法制的人文关怀不足在刑事程序方面的具体体现.法制文明的进步和国际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立法确立沉默权.  相似文献   

8.
杨振宇 《理论界》2009,(1):93-94
沉默权制度的确立与否,体现着一个国家刑事诉讼的民主化程度以及对实体与程序正当、惩罚与保障人权等相关冲突的诉讼价值的选择态度.本文从沉默权确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角度探索和分析,阐明在我国确立沉默权是完善法治化进程的有效手段和措施,是对司法改革乃至法治社会进程的巨大推选.  相似文献   

9.
沉默权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法再次面临修改,沉默权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对沉默权的含义、两大法系有关沉默权的立法差异、我国确立沉默权的观点及其利弊以及我国沉默权制度的建立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制,和谐社会的建设,首先是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是一个国家诉讼民主、文明程度的标志,同时也是当代世界许多国家刑事司法制度中体现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沉默权问题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过程中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目前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确立我国的沉默权制度仍是刑事诉讼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最早产生于19世纪英国的刑事沉默权,伴随着当今世界法制一体化与现代化的进程,正逐渐突破法系的界限,为各法治国家普遍接受。中国法学界对刑事沉默权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它是否与我国多年实行的坦白从宽政策相冲突。实际上,沉默权制度与中国坦白从宽政策两者之间在实质上并不矛盾。对此,需要依据中国具体国情,引进西方的沉默权制度,从而追求更高的效率正义与实质正义之间最佳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2.
虽然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某些具有特定身份的证人免于强制出庭的义务,但我国并未因此而建立起证人拒证权制度。本文拟从“亲亲相隐”这一儒家传统礼法制度展开,认为无论是基于天理伦常的亲属拒证权,还是基于社会分工和职业伦理的职业拒证权,抑或为了保护国家秘密及公务秘密的公务拒证权,以及为了保护人权的不强迫自证其罪拒证权,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均具相应的伦理基础和现实意义。进而,本文从证人拒证权的主体、拒证权行使程序及拒证权之例外情形诸方面,尝试对证人拒证权进行制度建构,认为近亲属、享有保密义务的专业人士、持有公务机密的公职人员或曾经担任公职的人员及可能因为作证而受到刑事追诉或处罚者,可以在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拒绝以任何方式作证;但是,在证人自愿放弃拒证权,以及在某些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犯罪中,或因证人兼具被害人或共犯等其他身份时,亦须对证人拒证权进行必要限制。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知识产权是保护人类智力劳动成果的一项最有效的法律制度,是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增强经济、科技竟争力的重要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作为创新成果标志,已经成为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学校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严格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转移及产业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沉默权问题不仅是诉讼法学上的问题也是宪法学上的一个问题。沉默权不仅具有宪法基本权利形式上的特征而且具有宪法基本权利实质上的特征。将沉默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加以规定,符合现代社会宪法基本权利内涵及种类不断扩张的要求。不仅如此,在宪法基本权利中谋求沉默权的合法地位,既是民主和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犯罪嫌疑人基本人权的要求,而且还符合宪政意义上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行政抵抗权制度仍处于理论设计层面,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制度化体系.基于这种现状,从性质上探讨行政抵抗权,对于抵抗权的制度化无疑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行政抵抗权性质的讨论,明确行政抵抗权是一种程序性权利,进而为铺平行政抵抗权制度建构的理论道路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沉默权是赋予被追诉者的一项重要权利,是以"权利制约权力"实现控辩平等的基本配置,也是国际司法准则所确立的人权保障的最低限度之一。英、美、法、德、日等国家的刑诉中都有沉默权的规定,尤其近几年来英美等国家对沉默权作出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再次引发了学界对此的进一步探索。在我国应当确立沉默权,并建立配套措施使之得以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17.
权利保障是现代法的功能取向,通过法律的权利保障就是通过法律的权利确认、义务承担和责任的追究机制保障权利的实现,权利的法律保障包括权利的形式保障、实体保障和程序保障三种类型。权利保障是现代法律运作与发展的轴心,现代法律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权利保障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主义的权利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利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利益冲突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利现象是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权利理念体现着个体与整体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整体的解放和彻底的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19.
新的《企业破产法》和《物权法》颁布之后,取回权有了新的内涵。它在性质上属于在破产程序进行中行使的实体法上的财产权,是取回权入可不依破产程序直接从管理人处取回自己财产的权利。在相对人破产的程序中,应认定所有权保留买卖中出卖人对标的物享有的所有权、信托关系中委托人对信托财产的所有权、让与担保中担保设定入对担保物的所有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般取回权,同时排除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所有权人的一般取回权。一般取回权,在标的物毁损灭失或标的物因添附被破产人取得所有权时转化为一般破产债权。特别取回权除法律规定的出卖人取回权以外,还应包括行纪入取回权和代偿取回权。  相似文献   

20.
宅基地使用权物权化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的颁布确立了宅基地使用权的物权地位,但短短四条的法律条文并未体现出用益物权的应有权利。单一的住房保障价值取向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已不能满足农村生活的需要。对宅基地使用权物权化的讨论既要考虑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反映宅基地使用权的福利属性;也要重视现实需求,突出宅基地使用权的财产属性。由于宅基地使用权兼具福利和财产双重属性,与传统物权法上的保障特定主体生存利益的人役权和提升土地资产效用的地上权具有相似之处,因此在体现福利属性的初始取得阶段,宅基地使用权应体现人役权特点,在之后的体现财产属性的流转及消灭阶段,应适用地上权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