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5年4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先后途经今四川阿坝和甘孜、云南迪庆、青海果洛、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红军顺利经过社会政治制度复杂,经济落后,存在很深民族隔阂,环境条件险恶的藏区,是由于红军不畏艰难困苦,战胜了围追堵截的敌人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而红军对藏区开展的一系列宣传活动,消除了藏族民众的隔阂与恐惧情绪,得到他们的理解、认同和支持,是红军顺利经过藏区,最终取得长征胜利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长征过藏区文物遗存,是红军和藏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危难之际,同心一致,共同谱写出中国革命胜利篇章的历史见证。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述析红军对藏区的宣传活动,发掘蕴积文物背后历史深处的民族团结洪流。  相似文献   

2.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整整两年的长征中,红军在四川经历的时间最长,从1935年底红一方面军第一次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到1936年8月中旬红二、四方面军北出甘南,共有一年零八个月,这段时间主要是与国民党反动派转战于四川藏族地区。  相似文献   

3.
正编者说明1935年4月至1936年10月间红军长征经过了藏族同胞聚居的地区。红军在藏区停留的时间长达—年以上,驻扎的地区包括云南、四川、西康、青海和甘肃等5省藏区。在这—年多时间里,红军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役、召开了很多重要的会议,同时也在藏区开展了大量重要活动。为了纪念这段历史,编者根据《红色记忆——藏族群众支援红军长征历史资料》《阿坝州志之红军长征在阿坝(1935年4月—1936年8月)》《红军长征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近现代)大事记》(西北卷)、《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1840—1949)》《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有"七地八次"会师》等文献资料编辑整理了此文。  相似文献   

4.
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藏区时由于严格执行党的各项民族政策,赢得了藏族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藏族的普通群众和很多开明的上层人士从人力、物力及道义上采取各种方式支援红军,为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从充任翻译、向导,搭起红军胜利的桥梁;成立地方武装,维护秩序、平定叛乱、配合红军作战;支援粮食、发展经济,解决红军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藏民参军,为红军补充优秀兵力;救护伤员、保护红军;运送物资、铺路搭桥等其他支援红军的活动等6个方面对藏区群众对红军长征胜利的重大贡献作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5.
1934年10月,受中国共产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的影响,中国工农红军对国民党蒋介石的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败,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长征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南、西南和西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艰难跋涉。为顺利通过这些地区,红军创造性地运用了我党的民族政策,既有力地保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同时也对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定的民族政策进行了验证,探索出了一条实施民族政策的有效途径,丰富和发展了民族政策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说明1935年4月至1936年10月间红军长征经过了藏族同胞聚居的地区,这是环境最恶劣,战斗最激烈的地区。为了纪念这段历史,编者根据《红色记忆——藏族群众支援红军长征历史资料》《阿坝州志之红军长征在阿坝(1935年4月—1936年8月)》《中国战典(下卷)》等文献资料编辑整理了此文。  相似文献   

7.
正编者说明1935年4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在经过藏族同胞聚居的地区时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这些会议改变了红军错误的政治路线、解决了红军的团结统一问题,从而使红军从失败走向了胜利。为了纪念这段历史,编者根据《红色记忆——藏族群众支援红军长征历史资料》《阿坝州志之红军长征在阿坝(1935年4月—1936年8月)》《长征行》、人民网的《沙窝会议》及《毛尔盖会议前后》、南方新闻网《毛尔盖会议》、中国网《长征途中决定红军战略走向的历次会议》等文献资料编辑整理了此文。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在中国革命史上属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本文研究的“长征时期”的时间段是从中共中央和红军总司令部撤离瑞金的时间1934年10月10日为起点,以1937年的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为终点。长征开始后,我们党和红军先后经过瑶、侗、布依、彝、土家、仡佬、白、纳西、羌、裕固、东乡、壮、水、回等少数民族地区,大量接触了少数民族,也遇到了许多民族关系和其它的民族问题,做了大量的民族工作,提出了许多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这一时期党的民族纲领、政策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发展和…  相似文献   

9.
红军长征的胜利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先后完成了长征这一战略转移壮举,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据有关战史资料记载,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行进在少数民族地区125天,占长征时间的33.7%;红二方面军(二、六军团)行进在少数民族地区5669里,占全部行程近1/3;红四方面军近4/5的长征时间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度过的。整个长征途经福建、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陕西、甘肃、青海等10余省,其中包括苗、瑶、壮、彝、藏、回、侗、水、布依、土家、白、纳西、羌、裕固等十几个少数民族杂居或聚居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农红军在遵义会议以后,坚定地执行了党的正确的政治、军事路线和民族、统战、宗教政策,得到各兄弟民族的拥护和支持,胜利地完成了空前的战略大转移。红军长征前,党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在汉族地区。长征路上,红军途经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随时都会遇到复杂、紧迫的民族问题,因此,我党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在当时党中央和红军发布的文告中,有许多是关于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署名在四川大凉山彝区颁发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十分鲜明、生动地体现了我党的民族政策,文中说:  相似文献   

11.
1935年4月至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长征中曾分别经过川、滇、青、甘的藏族地区,国民党反动派害怕藏族群众接近红军,采取了欺骗和高压政策,规定:凡帮助红军给红军带路、当翻译或卖粮食给红军者,均处死刑。因此,藏族群众听说红军来了,便躲藏起来,给红军的行动造成极大的困难。但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都在我党的民族政策和红军的模范行动面前被粉碎了。在进入草地之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就特别指示各级指战员,要教育红军战士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1936年,肩负拯救祖国、民族,北上抗日的神圣使命,历尽艰辛,在强敌重围之下,徒步二万五千里。在祖国苦难深重的大地上,举行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征途行经湘、桂、黔、滇、川、康、甘、宁、青等12个省的汉、苗、瑶、彝、侗、藏、羌、壮、土家、仡佬、回等约两亿人口以上的地区。红军与各兄弟民族息息相关,生死与共,情如江河、与天地共存。红军长征50周年前夕一个盛夏之晨,我怀着敬意,走访了肖克同志。踏进一座幽静的普通民间宅院,在一间布置十分简单,墙上挂有一张中国大地图的会客室里,我受到将军的亲切接待。将军戎马一生多征战,长征中任第六军团长,后期任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而今已78岁高龄,须发皆白,但步履矫健,思维机敏,  相似文献   

13.
西路红军     
西路红军西路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组成部分,是指1936年秋至1937年春与马家军阀血战河西走廊最终惨烈失败的二万余红军将士。10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经过长征在甘肃会宁会师后,四方面军总部及第五军、九军、三十军立即奉命在靖远西渡黄河,组成西...  相似文献   

14.
1935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结束。红军帮助建立回民独立师、预海回民自治政府,赢得了当地回汉人民的拥护。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甘孜藏族自治州从建立到现在,已经十二个年头了;而从红军长征路过这个地区帮助我俩建立博巴政府算起,则是二十六年了。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由于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们甘孜藏族人民不仅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当家作主的权利,并且用我们自己的手管理了民族内部事务,从而使我们在党的民族政策和三面红旗照耀下,走上了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道路。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提出并执行的民族平等、民族自治、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等正确的政策及其对红军顺利通过民族地区、推动民族地区革命运动的开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些政策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征”一词,随着红军长征的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据中央档案馆梁慧荣的考证,“长征”一词的首次使用是在1935年5月中共中央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  相似文献   

18.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以后各路红军相继踏上征程,直到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静宁、会宁地区会师,结束长征。红军所经过的湘、黔、滇、川、康、甘、陕地区,生活着苗、瑶、壮、纳西、布依、白、侗、土家、彝、羌、回、藏等少数民族,他们都有许多不同的宗教信仰,党和红军能否做好信教群众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红军的进军顺利与否。因此,长征既是中国革命由经受挫折转向胜利的转折点,也是党的宗教工作得到卓有成效开展的时期。尊重宗教界上层人士在信教群众中的地位,保护他们的宗教财产,并视其为统一…  相似文献   

19.
波巴第一次全国人民大会的召开,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藏族地区重大的历史事件。大会宣告了波巴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制定了波巴政府的施政纲领及各项方针政策,这无论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史上,还是在藏族人民历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拙文依据馆藏档案资料,拟对这一历史事件作出比较全面的评述。一一九三六年二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天全、芦山,宝兴等地向甘孜地区转移,先后占领道孚、炉霍、甘孜等县。红四方面军一面休整,一面帮助藏族人民建立  相似文献   

20.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和少数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红军长征经过贵州不仅是一支军队的突围行动,它引发了贵州社会多方面的变迁,民族关系亦不例外.红军长征前贵州的民族关系形势是,一是少数民族众多,二是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民族关系紧张.红军经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党和广大红军战士经过亲身经历,对中国的诸多民族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的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等方面有了切身的认识.结合贵州少数民族众多的特殊情况,党和红军积极主动调整政策,积极制定并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对民族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政策与策略趋于实际与具体.基于红军长征在贵州等民族地区的一系列政策基础和历史经验,党的民族政策很快成熟与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