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是语言学界最主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语言学流派之一,该学派以韩礼德为代表,继承伦敦学派弗斯的系统理论观点,强调语言系统性和语言的功能性.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两个阶段:第一,系统理论发展阶段,其中包括阶和范畴语法阶段和系统语法阶段;第二,功能理论发展阶段.系统功能语言学不仅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更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语言怎么表达其意义潜势,以及为什么和怎样发挥这些作用.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学派,它主张从人的认知的角度去观察和研究语言.其感兴趣的课题有概念隐喻,心理空间,意象图式,原型理论等.当前,对古歌史诗的研究多局限在民族学、民俗学领域,而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之进行探讨的尚不多见.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体验现、隐喻观及凸显现三个角度来分析解读瑶族史诗<密洛陀>.  相似文献   

3.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是语言学界最主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语言学流派之一,该学派以韩礼德为代表,继承伦敦学派弗斯的系统理论观点,强调语言系统性和语言的功能性。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两个阶段:第一,系统理论发展阶段,其中包括阶和范畴语法阶段和系统语法阶段;第二,功能理论发展阶段。系统功能语言学不仅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更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语言怎么表达其意义潜势,以及为什么和怎样发挥这些作用。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边城》是一部抒发乡土气息的中篇小说,被译成多种语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翻译学发展至今,交叉学科已成为潮流,生态翻译学也同样给翻译理论注入了新的生命与力量。然而,学者们大多运用生态翻译学来对英译本《边城》进行研究,本文则选取《边城》的维译本,以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中的"三维转换"为基点,解析维译本《边城》中的再现,且重点从词汇、句法以及修辞层面去分析研究。从一个新的视角对维译本《边城》进行研究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借生态翻译学理论打开汉维翻译研究的新视野,对更好地传播汉维文化具有积极意义,也对汉维互译文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5.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普通的语言学理论。它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从三大纯理功能之一语篇功能中的主位理论出发,对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2010年11月10日在北京大学的演讲进行分析,揭示其语篇特点,从而证明主位结构在语篇分析中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生态翻译学始于我国,标志着我国翻译学国际化发展的新起点,为译学理论领域增添了全新的研究范式。社科类文本涉及多个社会科学领域,文体多样,受众广泛,贴合生态翻译学整体关联、译者中心、适应选择三大主要特点,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生态翻译学始于我国,标志着我国翻译学国际化发展的新起点,为译学理论领域增添了全新的研究范式。社科类文本涉及多个社会科学领域,文体多样,受众广泛,贴合生态翻译学整体关联、译者中心、适应选择三大主要特点,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对语言本质的探讨,为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同时,一个世纪以来,大家对于索绪尔语言观的继承与批判也各不相同,这也成为了语言学更新和壮大的驱动力。如今的语言学领域不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很多学者同意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催生了结构主义语言学,也有学者指出索绪尔的语言观给予了形式语言学灵感和血液,也有少量学者指出了索绪尔的语言观与功能主义语言学的共性。但是很少有作者把三个方向结合起来横向观察。所以,本文旨在通过描写索绪尔语言观对当今三大语言学派别的不同影响,强调索绪尔对当今百家争鸣的局面的积极影响,突出其在当代语言发展进程中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统语言学认为转喻是修辞表达方式的一种;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广泛存在.认知语言学从认知角度对转喻所作的理据分析,为转喻的理解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我们理解包含转喻的小说文本另辟蹊径.汪曾祺的小说创作跨越现当代并具有独特的风格,转喻在其创作手法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转喻理论为基础,着重分析汪曾祺小说文本中的转喻现象.  相似文献   

10.
生态翻译学是生态范式的译学研究,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探究生态美学在唐诗英译中的介入,既要求译者具有一定的主体性,又需要在译文中充分呈现原作的生态美。本文以李白山水诗歌的英译文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进行生态美的赏析。  相似文献   

11.
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神似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范畴,从现代语言学角度出发,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理解翻译实践中神与形关系的关键,翻译实践中度量神似的若干因素及其价值也应在此基础上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2.
13.
《尚书》"三危"地望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尽可能全面的搜罗文献中关于《尚书》“三危”地望的记载,进而总结出前人的各种观点。同时,作者在搜集20世纪初至今学者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有代表性的论述重点列出。最后,文章在理清源流与发展状况的情况下,总结出几点规律与特点,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现代学者在研究方法上突破了前人以经文证经文的局限,从考古学、语言学、天文学等角度出发得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简论梵学研究与西藏的梵文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德 《西藏研究》2010,(1):50-64
梵学起源于古印度,流行于南亚及世界各地。梵藏翻译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作为民族文化交流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梵藏翻译活动,对藏族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哲学思想及社会文化各个层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西藏种类繁多的梵文文献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梵藏文献史料探讨海内外梵学研究史迹,简要分析、论述拉丁转写梵文与藏文撰写梵文之间的特点和异同,说明梵文文献研究最早起始于我国内地和西藏,文化交流是促进人类共同进步的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15.
我们依据美国人类学界所界定的学科范围,将体质人类学、比较语言学提取出来,再添加上我国史学领域的姓氏学,便可以构成一门学科:历史比较人类学。历史比较人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横跨历史比较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历史比较语言人类学(比较语言学)以及历史比较姓氏人类学(姓氏学)三个学科。历史比较人类学,有别于以往的人类学,一是排除了社会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增添了姓氏学;二是将源自于比较语言学的历史比较法推广到体质人类学和姓氏学中。历史比较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生物体谱系;历史比较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是: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人类学的研究目标是:从体质、姓氏、语言入手,构造人类的群体谱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藏族地名进行了一些综合性考察,认为分析地名能够给历史、民族、地理、语言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羊皮筏子·石油二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借用文献史料和语言学的知识对羊皮筏子、石油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文化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将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村满汉语言文化融合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口头程式理论为基础,从修辞、诗句两个方面分析了回族叙事诗《马五哥和尕豆妹》的口头程式特征,并结合民俗语言学的知识,提出口头传统的程式是"民众运用口语进行口头表达的一种习俗惯制",是"口头传统叙事抒情、代代传承的一种模式、方式和规则"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历史学、考古学、比较语言学、种族人类学、民俗学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肯定哒的族源为阿尔泰山周围的呼得和东部天山以北的车师后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