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院派文学自80年代在高校出现,继而很快形成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学现象,涌现出一大批学院派作家,出现过短暂的辉煌,到90年代,学院派文学转向后现代主义。这个转变昭示了学院文学的代表作家们的心灵与精神的自虐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
走向世界的华文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文文学走向世界是20世纪世界文坛的一大奇观。因国情不同,海外华文文学已形成相当鲜明的地域特色,其主要表现有二:从创作主体看,儒商化和学者化分野已经颇为明朗;从创作成果看,在作品内容与表现手法上都与中国本土文学有明显不同。随着创作的发展,有关组织与活动亦有较大的发展。可以预期:华文文学走向世界不但给华文文学为人类作出新贡献提供了更大可能,而且为东方文化积极参与全人类文明进程创造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以手机短信等新媒体为载体的“拇指文学”成为新的文化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花园幽径”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独特的语言特点正适应了“拇指文学”创造新奇和娱乐的要求。本文在分析“拇指文学”和“花园幽径”的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花园幽径”现象应用于“拇指文学”的可行性,并给出了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学从意识形态中心退居边缘,是文学在更为本真意义上的复归,文学能够在更为现实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所谓“文学危机”说,来源于对文学复归本位现象和社会转型期的不适应,是一种对文学的误解;文学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商品大潮冲击下的必然现象,它能使我们理清文学、作家的一些基本含义和关系,把握时机,促进文学的更加繁荣。  相似文献   

5.
当战争的硝烟逐渐远去,历史进入相对和平的九十年代,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军区作家们依据自身处在特区这一优势,从时代的高度认真审视军队这一历史的独特现象,提出了“特区军旅文学”的口号,并且在理论上和创作实践中认真地完善它。“特区军旅文学”的出现,是九十年代军旅文学进一步地域化、多元化的标志,从此,军旅文学又多了一个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草原文学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民族从远古时期就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从广义上讲,马背民族文学,游牧民族文学、北方民族文学都可以叫草原文学。“草原文学”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学现象。它的确切含义并不是文学流派意义的草原文学,而是作为蒙古族文学民族性的象征的草原文学或是作为内蒙古文学地域性的标志的草原文学。  相似文献   

7.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王嘉良教授的《地域视阈的文学话语》一书,于2007年9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从地域文学视角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轨迹,研究各种文学形态的复杂展开状况。集中研究的地域文学,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以鲁迅、茅盾领衔的“浙江潮”文学现象,此种现象曾以文学精粹叠出、勇领中国现代文学新潮流而为世所重,因而本书探讨了与此相关的许多话题。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联姻,一方面是它需要文学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它的“真理”,另一方面是基督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超出了狭隘的宗教意义,形成了一种对西方人的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原则,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现象。自中世纪以来,西方文学在其发展中走过了一条对基督教顶礼膜拜、反思与反叛、回归与超越的变迁之路  相似文献   

9.
现代传媒与文学的佳作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播文学广西和调节、监察文学的运作是现代传媒作用于当代文学的两种主要方式。广泛流布文本,增哟文本的作用力度,丰富文学的感受层次是电视、因特网、广播这三种传媒对文学的流布与接受作出的主要贡献。现代传媒促成了作品的遴选机制,而遴选机制又带来了文学创作的佳作效应。这一效应的出现导致了“名家现象”的淡化和作家生存层次的分布变化,加大了作家的从业难度,加快了已有成功之作的“精神磨损”,对作家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文学研究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人们关于文学的"传统认识”里,文学似乎就从来未与神学发生过什么"往来”.然而确定无疑的是在人类文学史上和现下的文学生活中,人们又常常对文学保持着一种宗教化的心理敬畏和神学崇拜.正是在这种神圣的敬畏和崇拜的"先决条件”下,才有了人类今天的文学生活.针对文学中始终存在的这种"前文学”的"神学现象”,本文首次对其进行了发生学与历史学的研究.作者认为尽管文学只是一种世俗现象,但是人类却一直对其保持着神学情怀.人类的这种神学本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学神圣论的发生,而且事实上成为了文学发展的基本文化动力.作者在本文中第一次对文学神圣论理论及其两种主要观点进行了批判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范畴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