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网络时代我国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版权法的效率和公平价值冲突体现了作者私权和公众利益之间的对峙。版权法通过合理使用制度来维持版权体系中利益格局的动态平衡。现在,数字技术的发展冲击了版权法的利益平衡体系,进而质疑版权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的价值。而从经济学和版权法自我发展两个角度分析,网络时代版权合理使用制度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我国版权合理使用制度应该应网络时代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版权补偿金制度发轫于德国,推行于西方各国,而我国版权法一直未予引入。在数字复制技术应用环境下,由于私人复制进一步便利和普及,单靠现行的版权保护机制已不足以保护数字作品版权人的利益、规制复制者的行为,引入和适用版权补偿金制度尤显必要。版权补偿金既非法定许可也非个别授权,在法律性质上属于因合理使用而获得的一种特别损失补偿,是调整版权人与使用人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专门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我国版权法作为典型的私法,是法律被动移植的产物。法律移植虽然可行,但在多数情况下,移植的法律制度有时会与本土的法律文化出现相冲突的问题。当前我国版权法实施面临的一些障碍,应从法律文化的角度思考版权侵权的深层次原因,通过考察社会对版权侵权的态度和版权法治的文化背景、传统情结,来解决版权侵权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公共领域是版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领域的价值和功能之一在于维护公共教育、信息自由和创作自由,但其终极价值和存在意义在于确保版权法律制度的生态和谐及平衡。现代版权法的发展趋势表明:公共领域不断遭受蚕食和掠夺,广大公众的合理使用空间、信息获取自由面临巨大威胁,部分公共利益的维护岌岌可危,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呈现出失衡状态。为使版权法重新回归生态和谐的平衡状态,我们必须尽力维护并相应地扩展版权法中公共领域的范围,以与不断扩张的私人利益相对抗。  相似文献   

5.
数字技术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观念。伴随着美国版权法的发展,消费者已不能再随意处分合法购买的含有版权内容的商品。作为消费者权利产生之源的首次销售原则,在数字时代出现适应性困难。版权人利用"许可协议+技术保护措施"的方式,一步步扩张其版权内涵和效力,打破了版权人与消费者之间原有的利益平衡。为还原版权人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局面,美国法院通过判例形式对首次销售原则进行了一些"现代化"尝试,但其成效并不理想。如何在数字时代完善版权法上的首次销售原则,还必须结合数字技术的特征进行更多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网络造成公众与著作权人之间新的利益冲突,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成为网络环境下的利益平衡砝码。网络环境下,公众对著作权的合理使用范围应有所扩张,表现为公众对网上版权作品应有更大的合理复制权,但公众对版权作品在网上的合理传播权则应当相对缩小。通过对法定许可制度的批判,认为网络环境下应谨慎设置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  相似文献   

7.
胡玲 《阴山学刊》2014,(6):104-107
私人复制是版权法中使用作品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形式。互联网的普及利用,使泛滥的私人复制再一次冲击版权制度。私人复制是一个不利于版权人经济利益的问题,而版权补偿金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版权补偿金制度作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折衷方案,能够很好地平衡数字化时代的作者和图书馆等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它既解决了复制机会大大增加并且难以控制的情况下作者利益的保护问题,也体现了对公众使用作品合理性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数字作品合理使用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作品的合理使用问题是近来关于数字版权的激烈讨论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解决,关系着数字技术将在怎样的法律框架内发展、作为商品的数字作品的交易环境、以及如何实现数字环境下版权人与使用者的利益平衡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受数字作品创作、传播与交易方式的影响,合理使用已经部分丧失了其经验性正义和经济学基础,但其仍具有相对正义性以及促进数字作品社会价值充分内在化与公平交易价格形成的经济学价值。另外,当一项法律制度受到技术变革的挑战时,温和的改良较之激烈的变革更为可取。因此,合理使用在数字技术时代仍有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版权技术措施的保护模式倾向于版权法模式,即赋予版权技术措施准版权的法律地位,权利人既可以禁止他人实施规避,亦可以禁止生产、销售主要用于规避行为的装置或部件,全面控制他人对作品的接触和使用.这种立法取向违背了版权技术措施的内在要求,难以平衡版权垄断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实质上,版权技术保护措施与版权原理是相互背离的,而与刑法的本质特征是契合的,它的调控模式与刑法的调控模式相一致,因而,构建版权技术措施的立法保护应以刑法的调控模式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与数字化网络环境相伴而来的新现象,向传统的版权制度提出严峻挑战。世界各国纷纷修改了本国的版权法,扩大了版权保护的范围,从而造成创造者、使用者与传播者之间的利益失衡。文章在探讨版权保护中的静态与动态平衡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一机制在互联网环境下版权保护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