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问询函作为证券交易所非处罚性监管的重要途径,主要针对高管法定责任内的信息披露问题且密切关注高管薪酬。考察问询函监管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后发现,上市公司收到问询函会显著降低高管薪酬水平和超额薪酬,这种治理作用在财务报告问询函或年报问询函中更明显。进一步地,财务报告问询函特征、市场化水平、产权性质、盈余管理程度以及两职合一均会影响非处罚性监管对高管薪酬契约的治理效果。此外,问询函还减少了高管在职消费和超额在职消费。  相似文献   

2.
预防性监管是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交易所问询函为主要形式的资本市场预防性监管是中国近年来资本市场监管的有益尝试。研究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预防性监管是否“溢出”到资本市场重要的信息中介——分析师及其影响机制,发现上市公司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后,分析师盈余预测更乐观。机制检验表明,分析师对收函企业发布的乐观盈余预测是基于财务报告问询函能有效发挥监督效应,提高收函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进一步分析表明,分析师对于收函企业的盈余预测乐观度受到企业回函特征、产权性质和市场化程度的影响,非国有企业和位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财务报告问询函能更有效发挥监督治理作用,分析师对于收函企业的盈余预测更乐观。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5—2019年我国证券交易所发放的年报问询函,实证研究了作为非处罚性监管方式之一的年报问询函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到年报问询函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显著上升。作用机理分析表明,年报问询函通过声誉机制提高投资效率,使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提升。年报问询函包含的问题越多,年报被问询的次数越多;要求审计师发表独立核查意见,涉及税、风险、并购重组或关联交易等重大事项时,年报问询函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更显著;并购类问询函也能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研究结论丰富了问询函监管制度和企业风险承担相关研究,有助于评估非处罚性监管的效果与完善非处罚性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披露监管的逐步变革,互动式问询函制度成为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2013—2017年间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可研究交易所互动问询对民营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以及具体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由此产生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互动问询可以通过挤压企业披露更相关的信息和增强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稳健性来增强公司债务融资能力,具体表现为降低民营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和增加债务融资规模。同时,交易所的互动问询具有溢出效应,能够增强被问询公司同行业同地区公司的债务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上市公司为博弈双方构建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通过均衡分析揭示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业绩预告质量治理效应,并以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财务报告问询函改善了前瞻性和后视性业绩预告质量,表明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双重业绩预告质量具有真实治理效应;深圳证券交易所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双重业绩预告质量的治理效应更显著;财务报告问询函治理效应在公司收函后第二年依然显著,但在收函后第三年不复存在,表明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业绩预告质量的治理效应具有短暂性。  相似文献   

6.
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严重干扰了证券市场的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笔者以2002-2008年间因信息披露违规受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处罚的311家上市公司及其非违规的配对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及回归分析的方法,从股权性质、处罚方式及对同行业的冲击方面研究信息披露违规处罚的市场反应和对投资者利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违规处罚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市场反应,民营上市公司的负向反应更为强烈;民营及受处罚较重的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因处罚公告而受损失的程度更大;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也难以幸免。  相似文献   

7.
A股市场上大股东减持的时机选择和市场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公开披露的减持公告数据,从短时间窗口考察大股东减持的时机选择能力以及减持披露后的市场反应机制的研究结果显示,减持公告前后累计超额收益(CAR)呈先升后降的倒V形,CAR[-20,-1]和CAR[0,20]分别高达4.12%和-2.61%,大股东在减持中表现出精准的时机选择能力,并获利丰厚,而市场认为减持传达了估值偏高或前景不佳的新信息,对此作出了显著的负面反应。在公告当日,市场对绩差公司、民营控股公司的大股东减持以及大额的减持作出更大的负面反应;在公告后的较长时间内,绩差公司、控股股东的减持负面影响更持久。可见,精准的时机选择能力反映出大股东在交易中的确利用了重要的私有信息,减持前高达4.12%的超额收益为强化监管提供了有力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8.
由于信息在证券市场运行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因此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监管成为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核心。证券交易所作为证券市场的组织者和一线监管者,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论题从“杭萧钢构”信息披露监管失灵事件的过程,分析我国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存在的主要制度缺陷表现在五个方面,并提出了完善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年报为研究对象,从投资者异质解释的视角对上市公司盈余公告披露期间的股价反应进行研究。发现公告日前后股票的超额收益与投资者对盈余信息的异质解释正相关,其原因是异质解释会使投资者之间产生意见分歧。在市场存在卖空限制的条件下,股价会因为体现乐观性偏差而被高估,高估的幅度与投资者对盈余信息的异质解释正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投资者对好消息的异质解释引起的股价高估程度强于坏消息。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的制度背景,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审计委员会设立的财富效应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在审计委员会设立事件公告日前的短期窗口的确存在着短期财富效应.研究表明,在审计委员会设立事件公告日前的短期窗口,非国有上市公司比国有上市公司对累计超额报酬(CAR)有更为显著的正向影响,非亏损上市公司比亏损上市公司对累计超额报酬(CAR)有更为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A股市场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年报为样本,从投资者意见分歧的角度解释年报披露期间的股价反应,发现与意见分歧程度较低的股票相比,意见分歧程度较高的股票在年报披露期间获得显著的低收益,投资者意见分歧与年报披露期间的股票收益负相关,说明年报披露会降低投资者之间的意见分歧,导致公告前因卖空限制和意见分歧而被高估的股价在年报披露期间向其基础价值回归,这一结果符合意见分歧资产定价理论。  相似文献   

12.
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与股价反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创业板6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其2010年中期财务报告会计盈余数据,将样本公司分为三组,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股价对会计盈余的反应。研究表明,未预期盈余为正号的组合可以获得的异常报酬率高于未预期盈余为负号的组合;会计盈余对股价的影响周期较长,在公告前后对股价都有影响,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中报公布当日好消息组不能获得明显的异常报酬。  相似文献   

13.
自愿性信息披露是对强制性信息披露的补充和扩展,是体现资本市场信息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自愿性信息披露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股权结构是影响自愿性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自愿性信息披露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与自愿性信息披露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与自愿性信息披露之间有负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比较小。因此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加强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和引导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对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股市健康发展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又以财务信息披露最为重要.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不良影响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为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和监管部门的信息披露机制提供参考,从而发挥财务信息在证券市场上的真正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典型的非财报信息,战略合作信息具有独特的价值,正受到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以2007—2018年上市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公告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评分法和文本分析法全面评价了战略合作信息披露质量,并探讨了信息披露质量、信息披露“言行一致”的“短期”市场反应及其对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对战略合作信息披露持积极反应,即战略合作信息披露质量越高,信息披露窗口期股票超额累计收益率越高。同时,战略合作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战略合作越容易落地,即信息披露的“言行一致”性越强;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强化上述“正向反馈”。此外,战略合作信息披露的“言行一致”性越强,上市公司超额累计收益率越高,经营业绩越好。但在民营企业中仅表现出超额累计收益率的提高,在国有企业中仅表现出经营业绩的提升。因此,战略合作信息的准确披露有助于利益相关者深刻理解上市公司的战略规划,对公司经营大有帮助,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此类信息的披露要求和规范审核。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观察股票市场收益率的变动,分析了2008年12月29日机电行业退税率调整对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影响效果。首先,对机电行业5类市场指数进行干预分析,实证显示此次政策调整对2009年以后机电各行业市场的日收益率有显著正影响。其次,运用两因素模型计算12月29日当天样本企业股票的异常收益率。最后,对样本企业实验分组,选取企业出口倾向和国际化程度等变量解释不同类型企业的异常收益率。结果表明,此次调整更有利于机电产品出口业务量大、业务趋于扩张的企业,并且相对市场力量型和相对非市场力量型的企业均获得经济利润,但前者获得的经济利润高于后者,揭示了出口退税率调整存在一定的政策偏离。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真实、及时、完整、合法地披露信息,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上市公司的法定义务。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过程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成因复杂,需系统性治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大样本数据,以换手率和乏流动性比率作为流动性的衡量指标,将异常应计项目估计误差、小的报告盈余、异常营业现金流量及其绝对值、异常操控性支出及其绝对值作为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研究盈余管理是否会影响流动性.单变量回归分析表明,盈余管理会降低市场流动性;进一步通过多变量模型研究发现,无论是基于会计的盈余管理度量还是基于实际业务调整的盈余管理度量都和换手率以及乏流动性之间存在联系,盈余管理程度大的公司的股票呈现出较低的市场流动性.鉴于此,监管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加强信息披露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披露与传导机制是解释股价波动性动态特性的最本质原因。上市公司发布的定期报告是投资者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利用事件分析的方法,从微观信息的角度实证分析上市公司年报公布的发布对市场微观结构的影响,利用股票买卖报价价差成分中的信息不对称成分来检验我国股票市场的公共信息私有化及内幕交易问题,并提出应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和内幕交易的监管,以完善我国信息披露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并以2008年我国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短期财务杠杆、总财务杠杆与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短期财务杠杆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幅度高于总财务杠杆,但两者的参数估计都比较小。这种实证分析的结果与我国目前的现状相符,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和证券市场发育尚不完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