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根据中央有关文件和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重大决策。中共武汉市委关于在江汉大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决定,也是符合江汉大学实际情况的。作为江汉大学的党委书记和校长,我们哀心拥护中央的英明决策,坚决贯彻市委的正确决定。我们认为,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目的是为了坚持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地位,对于办好社会主义的大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包括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2.
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此课题研究历时十年(1991-2001).建国50多年来,我国高校领导体制历经演变.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党和国家加强对高等学校的领导、保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的根本制度.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党委领导"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和"校长负责"的内涵及其运行机制,是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关键所在.高校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相似文献   

3.
校长负责制是以责任制为基础的职责、权力、服务相统一的责任制。实行校长负责制是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 校长负责制属于“一长制”的领导体制。“一长制”的领导体制在我国高等学校曾经得到过推行,但更多的是二、三十年的历史纷争。建国初期,我们在学习苏联的口号下,全盘照搬了苏联的模式,推行了校(院)长负责制。一九五六年以后,强调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强调集体领导的作用,明确提出“在一切高等学校中,应当实行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一长制容易脱离党委领导,所以是不妥当的”。一九六一年在《高校六十条》中,又规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重视和注意了发挥校长的作用。十年内乱期间,高等学校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一九七八年至今,除少数学校试行校长负责制以外,全国绝大多数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按修改后的《高校六十  相似文献   

4.
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是推行厂长负责制,这个变化势必要引起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传统习惯的改变。实行厂长负责制改变了党委书记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党委书记必须思想转弯、权力转移、工作转轨,他们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将直接关系到企业领导体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企业党委书记要认清形势,看到责任,明确任务,正确处理好以下八个关系。  相似文献   

5.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谈到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时指出,“事业单位中的党组织,也要随着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推行,逐步转变为起保证监督作用。”这就明确地确定了高校党委的地位和作用。一、观念更新是实行党政分开的重要前提 (一)要正确区分党的领导和党委领导。现在不少同志对高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后怎样体现党的领导,能不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疑虑,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把党的领导同党委领导不加区别地等同起来。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四项基本原则之首,无论哪方面事业,不管哪条战线,任何部门和单位,党都要进行领导,也都要接受党的领导。但是党的领导不完全等同于党委领导,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党的领导是绝对的,而党委领导是相对的,它是有层次的。十三大报告分四个层次来谈各级党委的职能。从中央到省、市、县地方等层次的党委是政治领导,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和积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于保证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对于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40年来我国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李敦培(娄底师专,417000)我国高等学校实行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种体制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校长在行政方面的领导作用,提高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8.
目前,随着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教授治校"和"教授治学"理念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基于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和大学的实践探索,"教授治学"理念更适合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应该从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个体激励等角度,正确处理书记、校长、教授之间的关系,依法保障教授学术自由,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的作用,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架构。  相似文献   

9.
在党政分开、实行校长负责制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应当建立怎样的决策系统?这个决策系统又怎样正确有效地进行决策和实施决策?这是当前高校领导体制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高校领导科学研究中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略陈浅见,就教于同志们。一、建立以校长为首的行政决策系统,是新形势下高校领导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决策系统是领导体制中的主体部分。建立以校长为首的行政决策系统,同高校领导体制的改革密切关联。高校过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都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这是党的一元化领导原则的一种具体领导形式。党的一元化领导原则,是我党  相似文献   

10.
对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校领导体制与制度的保证;阐述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处理好的几个方面的关系及需要加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校内部领导体制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与部分高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试点并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与校长负责制并存、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这一改革过程中,逐步明晰了高校内部领导体制的政治、法律框架,厘清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科学内涵,建立了院(系)层面“党政分工、共同负责”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中国高校内部领导体制改革是高等教育各种权力博弈的结果,是各方利益配比的最终体现。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确定适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计划和教育体制”。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战斗力,是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的主题。在高等学校建立和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校长和行政指挥系统的职能作用,多快好省地培养建设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是加强党对学校领导的重要保证一九六一年“高教六十条”规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1956年党的八大以前,高等学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第二阶段,从党的八大以后至1961年上半年,高等学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第三阶段,1961年下半年至“文化大革命”前,高等学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第四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高等学校成立了革委会,实行的是党委一元化领导;第五阶段,粉碎“四人帮”后,高等学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校长分工负责制。  相似文献   

14.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党政分开。高校实行党政分开,是领导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不仅涉及到机构调整,职能划分,人员安置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转变。鉴于当前绝大多数的院校还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状况,要深化高校领导体制的改革,实行党政分开应着重做好“三个转变”。第一,党政职能的转变从党政不分到党政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个问题,首先要划清党政的主要职责,即党要管党的事,政要管政的事,其核心是理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党政关系。根据建国三十九年来的实践探索,党政的职能是不同的,其组织形式和任务也不同。可是,过去由于强调“一元化领导”、“书记挂帅”,把党当成权力组织,以党代政,发号施令,包揽许多繁杂的行政事务,事无巨细,党委决定,书记拍板,成为党政不分的一大通病。一九八○年八月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央所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发表后,经过学习贯彻,各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 ,加强和改善高校党委的领导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要全面正确理解这一基本制度的涵义 ,即“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两个方面相辅相成 ,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 ,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的领导 ;“校长负责”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 ,处于领导核心的领导之下 ,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负责。二是要抓住这一问题的关键 ,加强领导的班子建设 ,提高领导干部素质 ,增强领导班子领导学校工作的能力 ,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的高校领导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分工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党委包揽行政事务太多、职责不明、工作效率不高、党不管党等等弊端,这既削弱了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又影响了行政职能作用和行政干部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对开创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是很不利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为了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准备地对现行的高等院校的领导体制进行改革,逐步实行校(院)长负责制。实行校(院)长负责制,是我国高等院校内部领导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行校(院)长负责制的主要目的是:要使校(院)长和行政系统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党的领导得到改善和加强,使教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加强。总之,要使校(院)长、党委和教职工三个方面的积极性都能充分调动起来,协调动作,为发展和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为四化建设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和多出科研成果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校与高校领导体制的改革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高校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有政治与管理上的积极功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政治框架与法律框架不协调;法律文件和党内文件不一致,党委与行政分工不明、权责不清;主要领导人员职责与职权行使方式不清晰,相互关系不明确等。其危害一是人为制造矛盾,形成内耗,损害事业;二是人治化倾向严重,妨碍高校的持续发展。解决办法一是制度创新,建立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在保持党委制的同时实行校董会或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二是在现行体制内作局部性修补。  相似文献   

18.
德育管理是协调实施德育的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德育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德育实效,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民族院校德育管理体制是实行党委负责制,在新的时期,这种德育管理体制也暴露出其弊端:使民族院校的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封闭的德育管理体制使民族院校德育脱离社会、脱离民族地区的实际;使学生成为被动地接受自上而下的德育教育和灌输,学生及班级成为一种惰性的元素。构建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体制应该从民族院校的实际出发,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德育领导体制,由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负责民族院校的德育领导工作;建立以学科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为基础,德育专职队伍为主导,调动社会力量实施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德育网络,提高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实行校长负责制,是我国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一个重大改革。它对于加强、改善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学校行政系统的作用,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实行校长负责制,需要处理好一系列关系。就学校内部关系而言,正确认识和处理党政关系、校长统一指挥与民主管理的关系和个人负责与科学决策的关系,已成为实行校长负责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更是实行校长负责制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证明,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利于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全面实现培养目标,比较符合高等学校的实际。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也证明,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领导体制,特别是在经历了已已春夏之交那场血与火的检验之后,人们已经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知道,学校教育有着许多不同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