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史记》和宋代的“说话”,以人物为核心来叙述历史成为中国叙事文学的一个特色,“说话”中的“讲史”是历史纪录的民间形式,也是历史与民间艺术的结合.以二月河历史小说改编的帝王系列历史剧以及以毛泽东等领袖人物为中心的现代革命历史剧继承了这个传统.从历史的发展线索来看,说话之“讲史”直接导致了历史演义小说的产生,而历史演义小说对于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就发生了比较明显的继承关系.从艺术形式的生存意义上理解,是通俗艺术向主流意识形态文艺靠拢,传统礼乐文化发挥着推动作用.从艺术形式的表现上看,历史题材影视剧的结构章法、叙事视角、语言风格,都在这个传统的延续中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近十年来中国古装历史影视剧为研究对象 ,从历史和古装历史影视剧的语义学含义入手 ,参考经典电影理论、现代电影理论及相关的文艺理论 ,将其分为后现代古装历史影视剧、现代古装历史影视剧和经典古装历史影视剧三种样式。在此基础上 ,文章结合具体影视剧 ,对这三种样式的艺术与文化分野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论述 ,并指出古装历史影视剧创作应力避的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叶以来,消费主义传入我国并迅速蔓延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消费主义从消费物质到消费历史,历史成为一种异化了的消费资源,正日益失去其本真性、庄严性、严肃性.而这突出地表现在当前的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上,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反历史性代替了还原历史性;娱乐性代替了严肃性;商业性代替了宣教性,从而背离了历史题材剧的本质.要走出这种创作误区,应做到三个"相结合":艺术创作与唯物史观相结合;艺术虚构与历史真实相结合;消遣娱乐与寓教于乐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燕筠 《晋阳学刊》2001,(5):101-105
由于历史的及编导人员创作认识上的原因,不少"主旋律"影视剧具有概念化倾向,收视状况不尽如人意.如何摆脱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桎梏?<生死抉择>与<一代廉吏于成龙>为"主旋律"影视剧的成功创作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5.
影视剧作为一种最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综合艺术,对人的思想情感、品德修养、理想信念产生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是巨大而深刻的。本文探讨了影视剧创作对人的价值取向、人性尊严、道德评价以及精神回归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旨在强调“人文精神”在影视剧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以期通过艺术之美,提升当代人文精神,提升人们的心灵境界。  相似文献   

6.
当前历史影视剧创作呈现出"历史正剧"与"历史戏说剧"相合流的倾向,这一合流是当下文化现实中"三元"将"历史戏说剧"的核心文本--"民间文本"当作"共谋"载体被张扬的结果,"民间文本"由此改写了官方/精英文本对历史的常规书写.当前针对这一现象的批评话语则十分单一,基本是站在主导意识形态的立场上抨击"戏说化"的弊端,对历史影视剧创作的改观缺乏现实参照.  相似文献   

7.
汤显祖《牡丹亭》被改编演出而引发的“沈汤之争”,反映出争论双方美学思想的尖锐冲突.沈璟崇尚戏剧艺术的形式美学及历史剧的“真实”原则,而汤显祖则要打破形式主义束缚,以主观抒情和审美意象突破史实的局限而追求“神似”.这一争论引发我们对历史剧创作中“史实”与“诗意”之间辩证关系的思考.历史剧在坚持整体架构符合历史史实的原则下,象征意象的意蕴美与精心虚构生活细节的诗意美,是构成历史“诗意”的两大途径.在历史真实的基石上,意象的选择、“诗意”的浓淡与格调,则决定着历史剧创作不同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风格,最终形成各种流派.在网络时代,历史成为时尚流行文化的一种元素,由此,影视剧创作中的“历史”与“诗意”的内涵又有了新的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又呈现出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在后革命时代的历史语境中,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创作呈现出史诗、反思、传奇、谍战等不同叙事类型,创作呈现出注重人物心理性格的复杂性与丰富性、注重展现革命历史的复杂性偶然性、拓展革命历史叙事的多元化个性化。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创作存在着某些缺憾:文体上多了影视剧的色彩,少了小说的意味;情节上关注通俗化的表达,少了经典化的叙述;整体上注重日常化的表述,缺少精神境界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师海军 《理论界》2012,(10):126-127
古装影视剧在当下的影视圈非常流行,拥有广大观众,但有些剧作却与基本历史事实相背离。一是对服饰、道具等疏于历史考证,二是专门设计一些无聊情节作为噱头。这不利于影视剧的创作和发展,也与我们正确认识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向相悖。  相似文献   

10.
谍战剧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汲取了红色经典改编的经验教训,在对国共两党的历史书写和类型化策略诸方面的表现与运用上呈现出全新面貌,最终完成了对红色经典的类型取代。具备商业类型特征的谍战剧,在高潮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弊端,但只要处理好"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纠正对正史的歪曲和戏说,避免创作的同质化倾向,达到类型的突破和创新,谍战剧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关于生活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是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也是文学创作中的基本实践问题。所谓生活 (历史 )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 ,便是这一老而又老问题的更为直捷和简明的现代表达。近年来 ,随着一些创作现象的出现 ,特别是一些历史小说、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的出现 ,人们对此更是议论纷纷。本刊特此登载一组文章 ,合成一个专题 ,从不同视角展开对此问题的研究 ,欢迎大家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艺术真实的系统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生活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是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也是文学创作中的基本实践问题。所谓生活 (历史 )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 ,便是这一老而又老问题的更为直捷和简明的现代表达。近年来 ,随着一些创作现象的出现 ,特别是一些历史小说、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的出现 ,人们对此更是议论纷纷。本刊特此登载一组文章 ,合成一个专题 ,从不同视角展开对此问题的研究 ,欢迎大家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历史真实:可能性及其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生活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是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也是文学创作中的基本实践问题。所谓生活 (历史 )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 ,便是这一老而又老问题的更为直捷和简明的现代表达。近年来 ,随着一些创作现象的出现 ,特别是一些历史小说、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的出现 ,人们对此更是议论纷纷。本刊特此登载一组文章 ,合成一个专题 ,从不同视角展开对此问题的研究 ,欢迎大家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吴卫华 《云梦学刊》2006,27(5):40-43
历史意识对历史叙事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正是由于历史意识的匮乏而使得当下不少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走向了误区。长篇电视连续剧《屈原》的审美追求负载着强烈的历史意识,这既表现在电视剧的主题内涵与人们的生命状态、生命体验的高等契合,也反映在历史叙事的艺术形式追求和当代审美理想的一致性上。文本的话语精神彰显出了当代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意识,为历史剧创作留下了诸多的艺术启示。  相似文献   

15.
姚石 《江淮论坛》2013,(5):163-167,172
菲利普·罗斯在作品中大量指涉亨利·詹姆斯的作品,表现出对詹姆斯影响的焦虑,罗斯是通过继承并超越詹姆斯而成就自己的艺术。罗斯在创作中秉承了詹姆斯的文化守成主义,强调历史与当下的统一性.但是这种文化守成主义经他的改造后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形态。罗斯打破了历史与当下的绝对统一,常在作品中改写历史、颠覆宏大的历史叙事、发掘历史的多面性、赋予当下生活以多元性。罗斯走出了詹姆斯的困境,而自己又陷入文化多元主义的悖论之中。  相似文献   

16.
<正> 公元前四世纪中叶,希腊雅典民主制度呈现衰落状态,雅典社会不断受到各种战乱的骚扰.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历史上曾大放光芒的希腊艺术逐渐失去活力,其创作活动从高峰跌入低谷.但是,随着历史的演进,各种社会问题却显得格外突出,因而,当时的哲学思考空前活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哲学家们趣味盎然地探索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问题.在艺术方面,他们也做了艰苦的探索和大量的工作,总结了以往的创作经验,以解决艺术创作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他们主要探讨了有关艺术的基本规律、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艺术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以及艺术家创作的动力等带根本性的问题.他们当时所理解的艺术,实际上包括了我们今天所讲的多种文学艺术形式,也就是说,他们研究的是整个的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17.
叶芝作品的"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理想主义"特征与来自布莱克、雪莱、莫里斯等人的影响密切相关。他的创作在英语文学中独树一帜,其作品思想植根于民族与文学的历史,体现出明显的传统继承性和回归性,而他对批评家们推崇的所谓"前沿性"不屑一顾。在布莱克、雪莱、莫里斯等人的影响下,叶芝创造了自己的艺术与信仰,完成了艺术与民族、艺术与人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4,(9):249-253
江西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是中国红色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视社会学视阈中,这类题材影视剧将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以剧情片形式介入历史,还原历史的影像,具有主旋律的代言叙事,以影像来支撑历史论点在理论上的可信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信仰和革命理想主义教育以及革命毅力与革命乐观主义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应福 《中州学刊》2014,(5):153-156
电视连续剧《精忠岳飞》在国内播映后,受到广泛关注。该剧虽宣称以"用最切合史料记载的方式来讲述岳飞的生平及他带领岳家军保卫南宋河山的传奇故事""展现史上最真实的岳飞",但由于该剧过度市场化、娱乐化的缺陷,导致了诸多谬误,潜移默化中给观众灌输了错误的历史观念与史实。历史剧创作应依据历史资料,遵循历史精神,避免历史和常识性错误,恰当塑造历史人物,坚持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文学与影视:双重视域中的纠结与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振华 《江淮论坛》2006,(4):183-187
就历史情形而言,文学与影视艺术之间,存在着一种多重纠结与双向互动的深刻关联。电影电视的历史,是从各种艺术门类中脱颖而出并逐步获得独立性的历史,其中从文学中接受的滋养尤为丰富。20世纪中叶以降,文学对于影视的影响变得更加显著。影视艺术对文学文体的反作用,主要通过影视剧本的固化形态得以实现。影视剧本以文字形态存在,却是受影视艺术样式限定的特殊文学形态。与此同时,影视剧本的文学价值又是影视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