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笔者在《文言实词的活用及其教学》(见《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三期)的拙文中,集中谈了文言实词活用的第一种情况——词类的改变方面的问题。这里,笔者拟再根据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继续谈谈文言实词活用的第二种情况——语法功能的改变方面的问题。文言实词的语法功能的改变,指的是一个词的基本职务的改变。一个词用在句子里是有它比较常任的基本职务的,当它在句中所担当的职务不是它所经常担当的基本职务,而是一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言实词的活用,语文刊物上发表过不少文章。这里,笔者再就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谈几点个人体会。一、“词性活用”或“词类活用”不等于“词的活用”.众所周知,文言实词的活用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词性(或词类)的活用,一种是语法功能的活用。古汉语的词性虽然较活,但是,一个词总有它比较固定的最基本的词性。不用它本来的比较固定的最基本的词性,而临时用如另一类词,这就是词性的活用,或叫做词类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古代汉语“实词活用(词类活用)”的定义和分类,仍然不很明确和统一。“文言实词的兼义功能”也是实词活用中的一种现象,是一种比较特殊和重要的活用现象。所谓文言实词的兼义功能,就是指某类实词在一定的句子里不仅具有它原来的词义、词性和语法功能,并且兼有与之相应的另一类实词的词义、词性和功能。即某一实词因活用而可以在句中兼任两个句子成分和兼有两类实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要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必须掌握“词类活用”。文言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在“词类活用”中又较为复杂,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是一个难点。本文试就文言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除了熟练掌握《教学大纲》里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外,还应该关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及通假字等文学现象。通过对历年高考尤其是2014年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文言实词的分析,概括出关于文言文实词的几种突破技巧:借助语境法、课本推断法、通假字法、词性判断法、成语法、字形推字法。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着力三个方面 :一是借鉴传统 ,重视诵读 ,培养语感能力 ;二是利用成语以古释今或是以今喻古 ,并根据文言词义的变异情况比较古今词义之异同 ;三是把握词类活用的特点和规律。词汇 ,应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词类活用”(有人称之为“实词活用”)是古汉语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不只是语法方面的问题,也同词义的发展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正确地分析和把握词汇在发展演变中构成的词义系列及其语法属性,才能正确判定“词类活用”,才不至于把词的一个固有义项或兼类词的一个固有词性误作“词类活用”。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中实词活用的方面很多,主要是名词与动词之间的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等。至于代词活用为动词,副词活用为动词,因为用例较少,这里就不予论列了。 (一)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是最常见的一种实词活用现象。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动词用的名词便具有动词的特征。或者直接充当谓语,或者充当谓语中心词。在名词活用为动词中,普通名词活用为动词最普遍,方位名词、时间名词次之,专有名词活用为动词较为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阅读题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依据新课标要求,近几年文言文阅读的命题,重点考查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包括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理解文言句子的意义,了解文中人物形象,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法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就中学语文课本(简称《课本》)文言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从如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关于名词的活用 关于名同的活用,《课本》出现了三种情况: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相似文献   

11.
浅论词类活用现象的实质和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籍中 ,特别是先秦古籍中 ,词类活用的情况较多。近数十年的研究家一般认为 ,某类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灵活运用 ,可以使某类词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词的这种语法功能的临时改变 ,即是词类活用。述其成因 ,则曰一是古汉语语法欠精密 ,一是词汇量小。笔者以为这种认识未为完备。本文以全面认识“词义”为基点 ,跨词汇学和语法学的研究范围 ,分析阐释了词类活用的实质 :词的理性义和语法义运动的一种未定型现象。造成词类活用现象的原因 ,本文根据文言的内在要求并联系修辞学理论 ,以为一般均出于积极的表达需要 ,是有意而为之  相似文献   

12.
自从陈承泽在《国文法草创》中提出古汉语中实词的“致动用和意动用”以来,我国出版的比较有影响的古代汉语语法书都接受了陈氏的这一学说。陈氏认为致动和意动是词类的活用,他是在“活用之实例”一章中讲述这个问题的。王力先生在他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吸取了陈氏的意见,也是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放在“词类的活用”  相似文献   

13.
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转移文言文教学的重心.转移文言文教学的重心,就是针对文言文的特点----半门外语,把教学的重心从翻译课文、分析思想内客和写作特点转移到字、词、句的学习上来(学习字词句,也是新教材文言文教学的训练重点).这样讲,也许有人会说,翻译课文的过程不就进行了字、词、句的学习了吗?不一样.这里说的字词句,主要是指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不同的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句子的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14.
在文言实词活用语法现象里,名词动用是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但迄今为止.我们对它的研究只限于语法平面.如果我们承认上古文言基本是当时口语的实录,是一种形诸笔端的有声行为,那就不能不进一步探讨名词动用的语音机制.因为,在一定语法场中某个动化名词所传递的动作信息,尽管受到语境和句法多种因素的制导,最终还是通过这个名词的语音载体输出的.  相似文献   

15.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所引原文系1983年商务印书馆本)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的语法著作,它为汉语语法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马氏在给汉语划分词类时,从词有定类的观念出发,提出了“假借”的说法,从理论上解决了古汉语词类活用的问题。本文打算就“假借”这个问题,做一些探讨,以便从中真正了解马氏“假借”的实质,从而正确地认识词类活用问题。一马氏一方面继承了前人虚词、实词的研究成果,赋予了实词、虚词新的含义,把汉语的词总分为实、虚两大类。另一方面,他  相似文献   

16.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而又常见的语法现象。在上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尤为突出。关于词类活用,几乎每本古汉语著作都要谈到,但是对于词类活用的原则、词类活用和兼类词的区别、兼类词的活用以及有些语法现象是否属于词类活用等问题则谈得不多,或者谈得很笼统。本文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  相似文献   

17.
论词类活用的修辞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词类活用的修辞效应张帜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普遍存在的语言形式。长期以来,人们把对于词类活用的研究框定在语法范畴之内。实际上,词类活用既是一种语法现象,又是一种修辞现象。对于词类活用,仅从语法角度认识它的组合配置规律是片面的、肤浅的,只有从修辞方面进一...  相似文献   

18.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一种很普遍的语法现象,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对我们阅读古籍,深入理解古汉语的语法特点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语法结构和词汇意义上讨论了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等几类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  相似文献   

19.
实词活用 ,除少数属词义引申外 ,都可以看作是省略现象 ,省略是实词活用的实质。无论是古代汉语 ,还是现代汉语 ,凡属实词活用的都可用省略代替 ,不属省略范围的可归属于词义引申。用省略说代替实词活用说 ,就可避免实词活用论概念不严、难自圆其说的缺限。因此实词活用当属省略范畴  相似文献   

20.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法概念。但这一概念的外延仍然模湖不清 ,不少语法著作把一些不属于词类活用的问题看成“词类活用” ,如词类的兼用、动词形容词的代用、谓语宾语之间特殊的语义关系等等。本文对这三方面的语法特征进行分析 ,指出它们不属于“词类活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