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仅是传统社会的遗留物,而是区域社会民众共享的公共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立足于其公共文化的属性,通过契合当下社会的保护措施,恢复其公共文化的属性,在社会运行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文化属性的恢复必须突破遗留物思维下的遗产观和商业化时代文化资本论的局限,从人类社会共同体的立场出发,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维系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推动全球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我国悠久的辞书编纂实践留存了大量的有关辞书编纂的文献。对这些辞书编纂实践和留存文献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考察,可以看到我国辞书编纂中关于辞书社会功能的阐发不仅早已存在,而且较为全面。辞书不仅是历代统治者观照民风民俗制定国策的依据,也是振兴和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于我们这个历史悠久、地域广袤的国家来说,辞书广泛收录字、词并对其释义,更能沟通古今方俚,规范和方便语言教学,这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语言素养和文字表达,乃至国民文化水平都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论高等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发展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和个体发展等功能,终极价值是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功能的发挥依赖于高等教育的文化特性。高等教育机构的核心活动在于传承人类社会的科学和文化并不断探索真知,发展文化,通过培养拥有先进文化的人来实现对社会的促进。只有充分认识高等教育的文化属性和功能发挥的途径,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生物与文化"的双重进化过程,这一过程使人类在其所有行为的表达上均具有"双重属性","双重进化"及"双重属性"是人类面临所有困境的根源,这些困境在双重进化的前提下是不能根除和回避的,人类对此决不可视而不见。唯一可能缓解人类社会两难困境的方法是:调控人类文化进化的节奏,处理好"双重进化"及"双重属性"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最大限度的使人类与自然有序、和谐、健康并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文化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与概括。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哲学基石,具有突出的实践属性、批判属性和发展属性;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其政治立场,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和人民属性;以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为其价值目标,具有解放人、塑造人和发展人的文化功用。从哲学基石、政治立场和价值目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再次解读,是我们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我国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现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进行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文化重要而突出的组成部分。学习语言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英汉两种语言各具特色,其表达方式和文化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词语反映彩色世界的多彩;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相同或相异的语义。从颜色词的不同涵义我们可以看到英汉民族不同或相同的民族心理;由于文化是人类生活的环境,人类生活的各方面无不受着文化的影响。颜色词不仅反映着颜色的物理属性,也折射着社会属性和时代特征。因此,学习英语有必要了解并掌握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中客观存在人化自然理论,论说者的简单化理解使其丰富的内涵被抛入视野黑洞之中。回归文本,原生态检视的结果是如下内容:人化自然是人类的基本问题,意谓人类生存的前提是人化自然;变自然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起源之处;人化自然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区分人化自然与非人化自然。与传统哲学中的自然理论相比,人化自然理论已消除了传统哲学自然理论中的客观性陷阱,使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人化自然秉有多重属性,如主体属性、预设属性、法权属性和文明属性等。人化自然与非人化自然的边界处于变动过程之中,前者的边界不断扩张,后者的边界逐步退缩,因而形成人化自然的客观辩证法。人化自然的特质之一是作为主体的人发明并利用中介。人化自然的主要成果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但具体性结果层面显现出多种性质,其中包括对人类有害的性质。人化自然的哲学评价标准是“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在文化传播和沟通人们思想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有人类社会发展的线形轨迹的属性 ,又有凝聚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散射特点。对这些语言现象进行探讨 ,了解其演变历史和特点 ,是现代语言学研究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国槐作为我国的乡土树种,具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且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国槐自古以来充分参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这也使其上升到更高的文化意义领域,奠定了国槐的历史文化基础.国槐文化是树木文化乃至中国林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了国槐的栽培历史,国槐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学艺术中的体现以及国槐的经济价值.开展此项研究,对填补树木文化研究的空白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同时,对国槐的文化属性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是指收藏于国内的黑水城汉文文献。因为此类文献所收多为社会经济类文献,所以其口语色彩较浓,是研究近代汉语的宝贵语料,对于辞书编纂和修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今以《汉语大词典》为例,通过对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中的词语进行考释,探讨《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义项、书证等方面的缺失与不足,以期对《汉语大词典》的进一步编纂和修订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1.
论文献的属性、现象和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文献的属性,包括文献的物质属性、信息属性和社会属性,分别进行了探讨;对复杂的文献现象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着重讨论了文献的多层次本质,即文献的一级本质——记录有信息的人工载体,二级本质——信息交流的中介,三级本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观念工具。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家借助历史范畴或概念整理 ,编排和解释历史事件。“现代性”概念是 2 0世纪历史编纂学的核心范畴 ,它指出了大多数国家 2 0世纪历史发展的目的。本文讨论了“现代性”作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的特征的内涵及其对 2 0世纪中国历史编纂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室内装饰造型及色彩随着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发展而演变.历史、人文、地理环境影响着外观属性的衍生;多方面的人性化功能左右着两者健康地向前发展;人类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交融导致其日趋世界化;在中国不同历史朝代中,由于上层建筑的主导意识又形成不同标志性的装饰性造型和色彩;但论证的结果和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使众多的社会人所欣赏和享受.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对于具体的创造者和拥有者来说存在本真性问题,而对其他人来说具有共享性特点。对于这些文化属性的准确认识,可以为我们解决人类社会文化发展问题提供有利的条件。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的重要差别就在于共享的可能性的差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恰恰在于借助这个文化规律,为人类社会寻求一个超越物质独占、消弭由物质独占造成的人与人、社会与社会之间的纷争,并成为推进人类文化繁荣发展、促进世界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颜色词中的红色为例,通过分析其物理属性和对人类生理、心理的影响及比较英汉语中“红”的表现形式和成因的异同.来讨论“红”在英汉两种文化发展历史中的演变与特性及翻译。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科技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尚未形成。今天,科技档案文献激剧增长,其社会需求也愈来愈大,加强科技档案的编纂工作,以更有效的方式提供社会利用,是科技档案部门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研究科技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和方法便成为当前整个档案学研究领域一个至为迫切的课题。本文试就创建科技档案文献编纂学的一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科技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尚未形成。今天,科技档案文献激剧增长,其社会需求也愈来愈大,加强科技档案的编纂工作,以更有效的方式提供社会利用,是科技档案部门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研究科技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和方法便成为当前整个档案学研究领域一个至为迫切的课题。本文试就创建科技档案文献编纂学的一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图形符号作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独特的重要的语言形式,具有深刻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内涵,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更好的彰显图形符号的内涵与功用,拓展其在艺术文化领域的作用,对图形符号的概念和类型进行了具体阐述,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重点研究和论述了图形符号所具备的特殊的功能及其随着时代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更从本质上揭示了图形符号与生俱来的独特性质,在展现其现实意义、增加世人对其理解与认识的同时,提出将传统图形符号转化为现代符号语言并完美的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文明     
在科学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文明的定义。“文明”概念往往标志着整个人类共同的文化或其发展的现代阶段。在社会哲学文献中,野蛮期后面的人类历史阶段称为文明。摩尔根和恩格斯持这一思想。三段式“蒙昧——野蛮——文明”迄今仍然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概念之一。同时,文献中还常常出现以下定义:“欧洲文明”、“美国文明”、“俄罗斯文明”  相似文献   

20.
《太平广记》被清代四库馆臣称作“小说家之渊海也” ,其书对于宋前文言小说的保存、传播起了重大作用 ,鲁迅先生在研究宋前小说时主要依据此书。人们在研究《太平广记》纂修时多从政治角度考察其成书缘由 ,而忽略了其书编纂的文化因素。为此 ,本文把《太平广记》视作文化行为进行研究 ,从文献典籍散佚严重、宋太宗自身的文化修养、唐代小说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太平广记》成书的文化内因 ,笔者以为 ,《太平广记》的编纂是各种文化因素共同促成的 ,是小说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