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疆游牧民族定居与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的特点 ,实现四个转变是游牧民族定居和牧区社会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一是在牧区生产方式方面由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转变为固定的生产牧场 ;二是在牧民生活方式方面由传统的逐水草而居转变为有固定的生活社区 ;三是在牧区经济结构方面要由单一的畜牧业经济向多元化的草原经济转变 ;四是在牧区社会发展方面要由传统的自给自足向社会化大生产大服务方面转变。要实现这四个转变 ,就应当以游牧民族定居作为重要的突破口 ,对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理论、制度、政策及科技创新方面的构想 ,要有前瞻性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开创一条符合新疆实际的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新疆是我国的主要牧区和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全区可利用草原面积7.59亿亩,占全国可利用草原面积的22.9%,新疆的国民经济以农牧业为基础,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总产值占40%,畜牧业产值占9~18%。在开发新疆、建设新疆中,畜牧业占有重要位置。新疆自古就是一个牧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哈萨克等各族人民有着经营畜牧业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解放后,党和政府对恢复、发展新疆的畜牧业  相似文献   

3.
草原畜牧业是新疆沿边境、山区牧业县市的经济基础和支柱产业,牧区经济的振兴,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事关本区域社会安定,民族昌盛。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几年间,本区域经济与畜牧业生产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其发展速度与整体水平同全国以及先进省区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就新疆农村经济内部而言,畜牧业也严重滞后于农村其他各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牧区畜牧业,其畜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发展形势仍然令人担忧。本报告根据“九五”及后十年新疆畜牧业的任务、问题,提出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一、新疆牧区自然资源与生产现状特征1.地理分布与资…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保实现新疆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必须通过立法改善和恢复新疆草原生态系统,尽快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应尽快在水法的基础上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节水条例》,进一步明晰和细化有关水资源保护及利用的法律、法规、条款,增加可操作性,将节永纳入法治化轨道。  相似文献   

5.
(一)草原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新疆是全国的重点牧区之一,拥有的草原面积占全国第三位,饲养草食家畜的数量占全国第二位。全区每年牲畜的最高饲养量可达4400万头以上。这些牲畜主要是依靠天然草场放牧。因此,草原在新疆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没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原,就没有新疆畜牧业的大发展,新疆也就不可能成为全国的第二大牧区。草原所以在新疆畜牧业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是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另一方面也是由其本身所固有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新疆是我国第二大牧区,草原辽阔,水草丰茂,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相当优越。全区可利用草原7.56亿亩,人均草场56.8亩,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倍,比世界人均水平也高近4倍。新疆天然草场的质量可称全国第一;阿勒泰草原和天山西部的伊犁草原,质量之佳,为全国少见。有的国际友人到伊犁参观后说:伊犁草原“是上帝的特殊恩赐”。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重要牧区,居住在这里的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等民族,世代都以畜牧为业,具有丰富的草原放牧经验。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利于新疆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牧民定居是新疆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牧区建设是新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牧民定居则是新牧区建设的基础,牧民定居水平低已成为新牧区建设的一大障碍.文章在分析牧民定居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牧区水利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解决后续产业、促进定居规模化、加大扶持力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推进新牧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草原牧区生态保护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治理区的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但草原牧区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势头远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牧区生态保护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草原生态工程建设内容比较单一、缺乏整体性及协调性,草原生态补偿力度不足、牧民增收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草原生态保护使草原畜牧业的生产成本增大,牧区草畜矛盾仍然尖锐等,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对草原牧区的补贴、补偿和奖励制度,加大草原牧区信贷的支持力度、有效缓减牧民的支出压力,停止不合理的、单一的围栏建设,避免盲目地在草原牧区推广舍饲圈养,建立健全草原监督管理体系,推进草原资源的有效保护、轻度利用,从而逐步实现草原牧区生态经济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草原牧区经济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草原牧区经济的改革与创新是在变革旧体制、解决新矛盾等的过程中逐渐推进的.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了草原畜牧业基本经营制度,进行了牧区经济组织的创新,构建了牧区市场体系,优化了牧区经济的宏观调控等,牧区经济和畜牧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0.
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先祖。公元840年,在蒙古高原称雄近百年的回鹘汗国在内忧外患中覆亡,其余众大部分西迁至西域和中亚一带。适应于当地新的生存环境和发达的农业文明,回鹘由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草原游牧民族,转化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农耕民族。回鹘社会的成功转型对现代维吾尔族的形成和新疆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3.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五四爱国主义在继承传统士大夫济世拯民、爱国报国精神的同时,更赋之以全新的内涵。它摒弃了传统士大夫对于君主权威的依附人格,代之以生机勃勃、个性独立自主的民主气息;它饱含着浓烈的忧患意识,又充满着源于开放意识的信心与乐观;它不是盲目的“忠君报国”,而是立足于“科学”、“民主”之现代意义上的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三人为抵押人出发,抵押人凭借专有抗辩权不仅可以对抗抵押权人的抵押权,而且可以暂时或永久地摆脱担保责任的束缚,保全自己的财产利益.我国相关法律对于抵押人专有抗辩权的规定十分模糊,应从担保法原理及相关法律规范出发,对抵押人之专有抗辩权进行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