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新时期来,有学者提出以意象或审美意象取代美作为美学元范畴,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查新华的美学元范畴论与朱志荣的审美意象论.查新华认为,以美为元范畴造成了美学范畴体系的混乱,他从词源学与美学研究对象入手,提出以意象取代美作为美学理论的元范畴,这对于美学范畴体系的深入研究具有探索性意义,但他对于约定俗成的美兼指核心范畴的美与狭义的优美的批评不能成立.也混淆了作为艺术类型的悲剧与审美效果的悲剧、美与艺术的界限.朱志荣认为审美意象就是美,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他试图以审美意象为核心构筑中国特色的审美理论,并通过超感性的审美方式将艺术与人生问题、生命意识结合起来,为艺术、审美与人生美学、生命美学架起了一座桥梁,但他混淆了文学艺术领域的意象与审美意义上的意象之间的界限.他们所犯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都没有注意到意象包含着感性形象层与价值判断层,前者构成文学艺术的逻辑起点与元范畴,后者才是美学的元范畴.  相似文献   

2.
陈辉 《学术交流》2004,(12):145-148
中国传统“意象”概念以及中华审美意象系统理论与西方“原型“和神话原型批评相比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理论优势。第一,它不像西方“原型”所归纳的几条文学程式和循环模式那样纯客体化而忽略主体精神,而是始终离不开主体的“意”和客体的“象”的结合。第二,意象论和审美意象批评贯穿于中国艺术理论和批评史。第三,重新界定“意象”概念和弘扬中华审美意象批评理论有利于中西方文学批评的交流和互补。  相似文献   

3.
徐桂梅 《学术交流》2012,(3):139-142
《白鹿原》问世至今,评论文章之繁、评论歧见之多,都是创纪录的。这一切皆缘于其审美意象体系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特质在每个具体意象上则表现为延展性、矛盾性、朦胧性、不确定性和多解性。这便给接受者的介入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使其得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对作品加以解读,并得出不同的阐释和理解。充分利用《白鹿原》审美意象的开放性特质,将审美触角探入其内部加以精细解读,无疑是领会作品深刻丰富思想内涵和感受其无穷艺术魅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邹进先 《求是学刊》2005,32(1):104-108
杜诗在审美意象营造上最重要的创变是改变盛唐诗歌意象通常呈现的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和谐平衡的形态 ,重主观感觉 ,突出抒情主体对客观物象的独特感觉、直觉印象、情感意态 ,创造出新鲜、独特乃至变形的审美意象和意象组合 ,给人以全新的艺术感受。这是杜甫对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张华《鹪鹩赋》与庄子《逍遥游》中鹪鹩意象的内涵存在差异,前者重在小而无用,而后者重在独立精神。差异的根源在于此意象在先秦儒道两家的不同渊源。唐宋诗文中,鹪鹩意象在先唐用法的差异上进一步延伸出了"仕进"与"归隐"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审美内涵,而后者经白居易中隐思想及宋代新儒学的改造,形成了"对日常生活进行诗性的审美观照"这一新内涵。  相似文献   

6.
祝菊贤 《唐都学刊》2000,16(4):67-70
齐梁时代,诗歌中出现了大量浅易轻绮的诗歌意象,它们情感体验模式化,语言平熟精致,意象中动态表象与静态表象之间的联系缺乏张力,呈现出形式圆熟,内涵单薄平面的审美特征。与此相对的则是以颜延之等为代表的锻造雕镂的“讹而新”的意象,它们是在奇峭的语言形式中创造的多侧面的感觉复合型意象,追求意象组合核裂变中生发的无穷审美意味,以适度反自然、反常规的语式表达不同凡响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意象获得立体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7.
王晓岗 《社科纵横》2008,23(10):98-99
境界说作为理论体系最能代表中国古典诗词的抒情美学特征,这就决定诗人必然要选取和描绘审美意象,借此承载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寄托.诗人的心理情感力场与意象的物理结构力场间是异质同构的关系,接受过程中读者情感与审美意象结构间形成异质同构关系,以此为桥梁,同质同构的心理力场形式在读者与作者间产生了.读者通过审美意象与作者进行穿越时空的交流对话,也实现了境界的生成.中国文学由抒情文学向叙事文学转变后,境界说的理论内涵有进一步阐发的必要,中西文论对接之路也由此敞开.  相似文献   

8.
陈君钰 《生存》2020,(9):0213-0213
送别诗是在真实情境中创作的。它的思想情感大多贴近世俗人生,具有平常、普通、厚实的审美特质。也正因此送别诗成了高考命题者喜欢选择的诗歌考查类型。那如何让学生具有鉴赏送别诗的能力呢?在这文里,我从送别诗的意象角度入手,介绍送别诗中的几种常见意象,以帮助学生解读鉴赏送别诗。  相似文献   

9.
李枫 《学术交流》2012,(3):143-147
迟子建小说月亮意象具有人格化特征,其特殊审美价值在于形成了"月亮意象+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结构模式,月亮意象获得了和作品主题、人物命运等同等重要的文本要素意义。这种审美特征和特殊功能源于满-通古斯语族民族萨满教万物有神论和万物有灵论的影响。神话作为原始宗教文化的载体,集中了有神有灵的自然观,并隐含在迟子建小说月亮意象中,形成了神话的隐形结构。  相似文献   

10.
李春霞 《生存》2020,(1):0106-0106,0221
在陶渊明之前,菊花的文学意象并不特殊,但是在陶渊明笔下,菊花成为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审美取向,并且成为了一个非常常用的文学意象,陶渊明的诗句将菊花的意象符号化,并且给其一个非常深刻的隐喻意义。本文通过对陶渊明诗歌中菊花的含义,分析陶渊明诗歌中菊花的意象,并且针对菊花意象的文化构建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决策体制是中国政治体制的中枢系统,也是决定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决策体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创建新中国的长期历史中形成的,具有其历史合理性。决策体制从建立到改革开放前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决策权力日趋集中的体制,存在着决策结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制度化程度低、偏重经验决策、决策过程封闭和缺乏自我修正与调节机制等弊端。改革开放后,决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在决策结构、决策方式和决策机制三个主要方面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建设。决策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以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为导向的决策体制改革,成功应对了中国由经济和社会迅速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决策体制改革呈现出的基本趋势是:从个人决策向民主决策、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从决策组织高度集中向决策组织结构分化、从封闭式决策向开放式决策、从被动参与决策向自主参与决策、从决策非制度化向决策制度化转变。一个中国共产党主导、多方参与、科学论证、过程开放、依法运行的决策模式在决策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2.
By using a longitudinal data-set from the Korean Labor and Income Panel Study,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income transfers in South Korea from 1998 to 2011.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average poverty rate fell from over 20% between 1998 and 2000, to 14% from 2001 to 2006, rose to 17% by 2008, and declined to 15% in 2011. However, the poverty-rate reduction effectiveness continuously increased from 5.5% in 1998 to 32.8% in 2011. The poverty-gap reduction effectiveness also improved sixfold from 6.8 to 39.6% over the same period.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analy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financial independence, self-enhancement bias, and stress from cultural adaptation. For an empirical analysis, the data from 225 people displaced from North Korea were analysed.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ocial support has a positively significant effect on 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self-enhancement bias; furthermor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has been shown to reduce stress from cultural adaptation. Therefore, social support reduces stress from cultural adaptation through financial independence.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ocial support of South Korea is very important for people displaced from North Korea in terms of their safely establishing settled living. In addition, considering the fact that the status of China is rising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provision of psychological stability to people displaced from North Korea.  相似文献   

14.
薛敏 《唐都学刊》2006,22(4):142-145
文学接受受文艺思潮影响甚大。当代,由于文艺政策的不同,引起创作和理论发生转换,由此导致近半个世纪的文学接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景象即从接受动机来看,现实主义接受是当代文学接受的主潮;从期待视野来看,当代文学接受主潮的主题意蕴由宏大走向私人化;从文化传播来看,当代文学接受呈现出由封闭、一元、被动到开放、多元、主动。正是接受与创作主体的互动关系,推动着文学不断向前,从而使当代文学呈现出一种更加契合时代精神的、更加符合文学和人的内涵的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
罗瑾  任艳红 《唐都学刊》2004,20(5):158-160
新课程期待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从灌输到引导、从个体劳动到团体合作、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伴随着教学行为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从知识的传授者到知识体系的建构者、从课程的执行者到课程的研究开发者的转变;而角色期待得以实现的基础是教材的改革与创新;调整改革的心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创造相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秦晓伟 《阅江学刊》2013,(1):106-112
自由意味着摆脱束缚,是具有较高价值的人学概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自由的含义发生了一定的变迁,自由演变为孤独、恐惧,成为现代人不得不逃避的精神负担。弗罗姆在《逃避自由》中剖析了这种现象。逃避自由表面上是逃避孤独和无能为力,实则是逃避成为自己。此外,逃避自由也是一种由意识形态生产出来的社会现象。弗罗姆提出通过自发性的劳动和爱来实现积极自由,使个体成为自己。这一方案充满了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17.
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是我们办事情、想问题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原则.然而一旦主体把目光投向客观实际,客观实际便获得了"主体化的"形态.现实的、具体的"从实际出发",总表现为从主体化的实际出发.从客观实际出发与从主体化的实际出发之间的矛盾和距离,是主体难免犯错误的根源之一.加强主体自身建设,提高主体自身素质,是缓和这个矛盾,缩短这段距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游戏方面,柳溪村幼儿班里年纪较小的孩子们在幼师和家长的视野之外,建构了独立自由的游戏空间,从而区隔了课上与课下的二元游戏界限———唯有在课下“真空”的游戏场域中,孩子们的游戏精神方能发挥到淋漓尽致。但从乡村儿童总体的游戏情形来看:传统的儿童游戏几近衰落,手工制作玩具濒临失传。这些伴随电子游戏成长起来的乡村儿童,面临着比城市儿童更严重的电视依赖,他们游戏的性质经历了从亲近自然到远离自然、从手工创意制作到购买廉价玩具、从群体嬉戏到个体自娱、从动态游戏到静态娱乐的异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谢桂华 《社会》2009,29(5):149-167
本文使用2006年全国社会综合调查的抽样数据,分析了老年人的居住模式、与子女的居住距离和儿女数量对子女赡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老人的居住模式和居住距离并不明显影响子女给予的经济支持,但会影响子女在日常照料和情感慰藉方面给予的支持。有同住子女的父母可以得到子女更频繁的关心和照顾,而空巢家庭的父母从子女处获得的日常照料和经济支持则较少;子女居住得离父母越近,则越经常给予父母日常照料和情感慰藉。研究也发现,子女给予父母各方面照料的频繁程度不受兄弟姐妹数量的影响,独生子女并不比非独生子女更频繁地照顾父母。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多元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文捷 《阅江学刊》2012,4(5):87-92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上是以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主的单一模式。近年来,受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进程加快和内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区域间的比较优势逐渐弱化,农村劳动力远距离就业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当地政府必须通过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开辟国外劳务市场等途径探索多元转移就业路径,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