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与办学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是对大学生客观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一些高校在制定和实施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办法的过程中忽视办学特色的现象常有发生,无法反映学校人才培养特色。通过阐述高校办学特色和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关系,并就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如何突出办学特色提出了三点原则,即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要在测评的具体内容上充分体现办学特色;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突出办学特色应具有可操作性且体现公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入 ,大学生评优体系暴露出诸多弊端。本文从评优的主要依据———大学生素质测评存在问题分析入手 ,全面阐述了素质测评的概念和以单项素质测评为主 ,单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的大学生测评体系 ,并提出了单项激励与综合激励相结合 ,构建人人得赏识的激励体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相适应,存在不少弊端和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入手,研究分析《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为构建适合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模式提供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是高校对在校大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全面考察和评价的办法,现行素质综合测评存在诸多弊端和问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以人为本,采用“大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来记载和评价大学生素质,建立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素质发展的引导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5.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完善对有效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以及指导大学生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其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关键在于学分绩点与综合素质测评的换算模型的转化。通过分析高校现行学分绩点测评公式,发现其存在的主要缺陷是转化公式不满足统计学原理,并指出学分绩点测评的换算公式应建立在对特定学生群体特征参数群数值分析的基础上。以西南石油大学某专业学生某学年的成绩分布数据进行验证,采取统计原理、常数变异法和不动点原理进行建模,利用求导方法对学分绩点测评中的特征参数群进行层次划分,然后对每段划分积分,通过归一化来确定变异项,得出新的换算模型。结果表明新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综合测评概说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简称综合测评),就是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职业技能、体育状况(健康程度、体育素质)、劳动观念、美学修养等方面的素质进行数量化的测定。大学生首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祖国、爱人民、爱专业、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优良的道德品质,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文化知识基础和较高的职业技能,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强健的体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全面考核办法,对教育效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要研究课题.依据素质教育目标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并以学生为对象,素质为内容,积极探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途径和方法,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构建素质教育理想运行模式的先导和内核.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由基础性素质和拓展性素质两部分组成。基础性素质包括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拓展性素质包括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素质。其核心思想是运用测评体系的导向功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整拓展性素质指标,满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创新测评体系的项目指标,采用灵活的操作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只有及时总结,不断完善测评办法;高度重视,加大方案宣传力度;加强引导,做好相关培训工作;规范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才能科学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立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导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由基础性素质和拓展性素质两部分组成。基础性素质包括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拓展性素质包括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素质。其核心思想是运用测评体系的导向功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整拓展性素质指标,满足社会对人才索质的要求;创新测评体系的项目指标,采用灵活的操作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只有及时总结,不断完善测评办法;高度重视,加大方案宣传力度;加强引导,做好相关培训工作;规范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才能科学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立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导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高校通行的“综合测评法”有种种弊端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内容应体现时代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评价体系的构建的基本原则和体系的组成 ,评价体系的运作模式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首要的、核心的素质。大学是学生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阶段。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及其传统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从纬度和经度两个方面人手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2.
关于加强大学生语言素质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大学生语言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而当今大学生的语言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语言素质不高的原因表现在主观认识、课程设置、师资水平等方面。加强大学生语言素质教育 ,亟待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更新语言教育观念 ,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自觉性 ;2 .完善语言课程结构 ,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质 ;3 .明确语言素质规格 ,构建一个科学实用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信息素质包括信息意识、能力、道德的识别、筛选、利用、评价、创新,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在于,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完善学生素质结构、推动终身学习。必须正视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现状的缺陷、强化高等教育面向信息化的观念、完善文献检索课教学、重视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经过理论分析、专家打分、指标优化及参数修正等过程确立了包括创新意识、知识水平、创新环境、创新素质、标志成果等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以及各指标下属项目、相应权重和计算方法,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高效可持续开展提供具体的理论依据并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5.
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是教学的载体,学校的培养计划、教师的教学效果最终体现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方面。因此学生评价教学质量在高校建立教学质量的监控与保障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基于"教师自评为基础、学生评教结果为重要依据、督导专家定性评价为决定权"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创新模式,深入探讨教师教学质量中学生评价的重要意义、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应用型本科质量评价中的几个问题——以经管类专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型本科质量评价指标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才能使质量评价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应用型本科教育需要明确质量评价标准,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要有助于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建立学校内部评价、学生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以8所高校大学生2010年的体质测试上报数据样本83 124人为研究对象,比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对2000-2010年间的体质健康调研报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化的结论是:1)总体水平仍呈下降趋势,其中2000-2005年下降趋势明显,2005-2010年下降趋势趋缓;2)身体素质变化下降趋势最明显的依旧是耐力素质;3)在校大学生4年身体素质呈现显著性变化.这一分析支持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调研统计.建议:加强大学生体质干预措施和发展趋势的预测研究;重视体质测试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为研究上海市大学生身体素质特点和变化规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从大学生拓展计划的有效实施和长效管理出发,探讨加强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评估管理的方法和模式,提出了对素质拓展项目要建立"前评估、后评价"的闭环管理体系,并且从促动院系进一步做好素质拓展工作出发,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考核激励体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新时期大学生能力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反映当代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套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隶属度函数及线性加权和函数对新时期大学生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模型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要从大学生的公德素质教育抓起。作者在调查、分析大学生公德素质现状的基础上 ,对影响大学生公德素质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对目前大学生的公德素质教育进行了思考。认为社会要加强舆论的导向作用 ,要为大学生的公德实践提供必要的场所 ;学校作为大学生的公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应发挥更积极、更直接的作用 ;大学生作为公德素质教育的主体和实践者 ,应积极参与到公德实践中去 ,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并努力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