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择业观念决定择业决策行为,通过应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建立合理择业观念,从而作出理性的生涯决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凸现,从内因来说,传统的择业观念严重干扰着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研究大学生就业特别是他们的择业观念是高校、社会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调查研究,从实证角度描述了大学生择业观念的现状,剖析了大学生择业观念的特点,提出了大学生择业观念调适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教育分配制度的变革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择业心态及择业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 ,因此研究他们的思想变化、择业价值观等问题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的网络一代有着许多自身特点,他们的许多观念和行为方式显然不同于其前一辈人。由此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以前的管理方式也许已不适用他们。  相似文献   

5.
思想观念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在人脑中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引导人的思维,指导人的行为,对人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城乡经济的差异是由许多因素导致的综合结果。对比城乡居民的生存观、发展观、价值观,从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自身素质、改革影响程度三个层面剖析了城乡居民思想观念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应从统筹城乡教育、平衡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示范基地形象、建立城乡经济合作组织五个方面的措施来推进城乡居民思想观念的互动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感觉、知觉是人的心理现象之一,感觉是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而知觉是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是密切联系着的。在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感、知觉属最初阶段,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运动知觉是一种复杂的知觉,是人脑对当前运动着的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位移过程的反映,其反映的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运动着的外界物体,另一方面是有机体本身运动器官的变化。在运动知觉中包含着许多具体知觉,如运动的空间位置和方向的知觉,运动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早期著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指出了青年择业时应具有的正确态度,探讨了青年择业时必须认真考虑的各种因素,提出了青年择业的主要指针和基本原则,对当代大学生端正择业心态、转变择业观念、跨过就业槛和翻越就业高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他们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为祖国人民作出最大贡献和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面对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加强毕业生的择业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是高校毕业生德育的重要内容。专科学校要使毕业生摆脱就业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也要及时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 ,走出一条面对现实、降低起点、寻求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分析:自我知觉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很多学者从多学科、多视角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一定分析.对大学生个体择业行为的考察应作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重要基点之一.从自我知觉层面对大学生择业行为进行分析与阐述,认为大学生的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结果期待与个人目标是导致他们择业行为不当的重要个人因素,并从学生自身、高校和学生家庭等三方面提出了改善大学生择业质量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试论大学生择业观形成及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毕业择业在其一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某种程度上择业决定着他们今后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有的学者认为职业不仅决定个人财富的收入、声望地位、生活方式,还决定人格倾向。还有的学者断言每一种职业代表着一种类型的收入水平、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人生观。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其他择业者对职业做出最后的选择,无一例外都受到其择业观念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其择业是决定性的,也就是说择业是受其择业观支配的,有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1.
论模糊语言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实在 ,它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客观事物是无限的 ,而词汇的容量是有限的 ,于是 ,词的概括性与多义性是不可避免的 ,语义的交叉也是难免的 ,这些是语言模糊的直接表现。语言的模糊性还反映在认知和交际过程中大脑同外部世界 ,认知主体同认知个体 ,思维、情感同表达 ,表达同表达愿望以及表达同理解之间的多种层次上。本文试图对这种具有模糊性的语言 ,即模糊语言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进行探讨 ,从而使其在交际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环境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环境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与受教育者息息相关的人与事,是受教育者的所思、所想、所感,而非孤立于他们之外的客观物质条件。我们应以交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建构有利于受教育者成长的民主与开放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从人们形成的实体观念来看,洛克认为它们只是一些简单观念的集合,这些简单观念由可感性质形成,通常指向的就是我们日常所见的可见的有形实体.洛克的实体可以归为两大类: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但是,他用的实体的含义更主要是人们设想的"支撑",即本质.这些"类本质"在人们心中往往指向"实在的本质",洛克认为是事物的内在组织,但是这些内在组织是不可认识的.实体观念不可能反映实在本质,只是名义的本质.他在言说本质时,认为本质是一种抽象.这种实体观不同于亚理士多德以及经院中的"实在论",却又与之相关,体现了洛克的经验主义,延续了近代科学之路,也给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4.
当代生态危机的凸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敞开了一个新的视域。唐末无能子 关于万物同根、人类与动物平等、崇尚自然、恬淡寡欲的思想,蕴涵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对当代人 建立生态伦理,克服生态危机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当代生态危机的凸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敞开了一个新的视域。唐末无能子对道家传统中生态伦理的内涵做了进一步的阐扬和揭示。他的万物同根相亲、人与动物平等、崇尚自然、恬淡寡欲思想,蕴涵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对当代人建构生态伦理,克服生态危机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道问学”还是“尊德性”,都只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注重客观事物的伦理意旨,因为儒学的本质是修身为本的为政之学,其主旨是不可能重视自然科学研究的,所以儒学的盛行尤其是理学在明代的一统天下,严重影响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神秀禅语"身灭影不灭,桥流水不流"是禅门有名的公案,因其晦涩难懂,故一直为学界所关注。结合神秀的理论体系,可以说这一禅语是其"一切诸法唯心所生"思想的集中体现,它既揭示了认识的种种差异性,又为"观心看净"的修养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老子》包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是一部集"修身"、"齐民"、"治国"于一体的智慧宝典,提出了一系列"政善治,事善能"、"致虚极,守静笃"、"大制不割"、"自然无为"等治理思想。挖掘《老子》治理思想的现代价值,可以启迪领导者加强自我管理的修身养德、注重组织管理的"无为而治",提升治理境界,创新治理路径,完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分析与教育途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量的数据为依据,从不同层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并从时代变迁的角度辩证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特征形成的原因,提出应客观、理性和辩证地看待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变迁,是本文之用意。这样一种认识促使我们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培养、塑造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20.
"身体"概念在杜威的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这一概念,就无法对其"经验"概念与"自然"概念、自然与经验的连续性,以及艺术经验的构成方式和最终根源进行彻底而有效的解释。身体不是与心灵对立和分离的封闭实体,而是表现为心理—物理事件的开放性主体。身体渗透着精神的因素,它具有综合功能。身体给环境赋予意义,身体是艺术经验的第一自然,是艺术的根源,也是艺术的原形。身体不但将艺术观念和艺术构思实现出来,而且通过工具介入对自然物的改变,它也在这种改变中改变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