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试论罪犯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权”口号是伴随着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而问世的。资产阶级的“人权”理论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启蒙到形成、成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罪犯人权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既是同西方国家进行人权政治斗争的现实需要 ,又是中国监狱行刑现代化的必然结果。罪犯人权的基本内容包括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对罪犯的人权保障既要注重权利内容的完善 ,更要注重其法定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人权派活跃于1929-1931年的中国政治舞台上.人权派是上层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与蒋介石法西斯独裁矛盾的产物.由于他们公开主张保障人权,制定约法;实行“民主政治”,发起“人权运动”,“人权派”因而得名.“人权派”的世界观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他们所提出以自由平等为核心的人权要求,没有超出资本主义范围,和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人权观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人权观.本文试图比较两者区别,在比较中鉴别是非,认清人权派对人权追求既有其进步的历史意义,又存在着历史局限性,进而揭示中国共产党追求人权胜利的必然性.1927年…  相似文献   

3.
人权,是个历史的范畴,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把它作为反对封建统治和特权的武器提出来,因此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着,它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具有一定的进步的历史作用。但是,自从资产阶级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之后,所谓“人权”,实质上已经变成了一个虚伪的口号了。1、西方资产阶级“人权”实质是保障资产阶级的权利。资产阶级人权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天赋人权”,即人们降生于世,上天就赋于他应得的一切权利。这些权利概括起来就是:生存权、自由权、平等权、财产权、  相似文献   

4.
早在17世纪,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孟德斯鸠等人就提出了“民主、平等、博爱、自由、天赋人权”的口号,并深入人心,奠定了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基础。人权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是资产阶级总结封建制度失败教训的产物。然而,人权并非资本主义国家所独有,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并没有杜绝侵犯人权的现象。不同的国度,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权有著不同的理解。人权问题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已经日益受到重视,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充分地体现出来。律师制度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刘师培是近代著名的经学家和政坛人物。在1905年前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蓬勃兴起的时期,他运用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说,对传统经学进行改造,以服务于新兴的阶级运动.他接过前人“六经皆史”的口号,把经学典籍视为科学研究的资料,大力阐发社会进化论,阐发重视科技、发展工商的思想,为图阐明“社会进化之秩序”,为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伟大事业鸣锣开道。由于理论的局限性,他无法找到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无法对历史的进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表达。  相似文献   

6.
人权问题如同国家问题一样,被资产阶级弄得混乱不堪。他们把人权绝对化,视之为资产阶级的专利品,并将它说成是超阶级的统治整个人类社会的普遍思想形式。当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之后,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把人权与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人为地加以对立,以所谓保障人权来反对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此,不能不对人权作历史的考察与阶级分析。马克思恩格斯1846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  相似文献   

7.
围绕着人权问题,国际社会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所谓“人权”.指责社会主义国家违反人权、违反人道主义、限制个人自由、压抑个性发展.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观点,认真看待与分析人权的实质内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的基础之上,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人权观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从而捍卫社会主义的人权制度.一“人权”一词的提出,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产物,它既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一面,也具有其阶级的局限性.人权,其字面意思是人的权利,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人所享有的权利.人权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只是由于那一时代的哲学家、思想家们所强调的“人”并不具有普遍性和独立性,比如说,柏拉图所指的“等级制”和亚里斯多德所说的“人是城邦的动物”的论断就很难与严格意义上的人权观念相调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人权理论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作为严格意义上的人权理论的提出.主要是十七、十八世纪的古典自然法学派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提出来的.其中,以十七世纪英国的哲学家洛克以及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所倡导的人权思想最为突出.洛克在他所撰写的《政府论》一书中,提出了关于自然状态、自然法、社会契约以及保护私有财产的理  相似文献   

8.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权”从社会科学界的研究禁区变成了热门话题,随之而来的是旧的人权理论体系的解体和新的人权理论体系的重建。考察中国人权理论的演变发展过程,可见思想解放为中国人权理论的演变提供了原始动力,将人权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市场经济为人权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动力和物质基础;多元文化为人权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多维研究视角;国际交流为人权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外部动力,拓展和改变了人权学者的研究视野和思考方式。以上多种社会动因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了新人权理论体系的枸建。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权意识三十年发展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0年来,中国人权意识实现了从“人权是资产阶级口号”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转变。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人权意识的觉醒与徘徊阶段、人权意识的启蒙与传播阶段、2004年人权入宪以来人权意识的弘扬与保障阶段。  相似文献   

10.
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人民主权”的人权思想。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人权思想,提出了考察人权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资产阶级人权观和无产阶级人权观具有本质的区别,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人权的基本内容,国家主权重于人权,应把国家主权放在第一位等,这些关于人权的新观点、新论断,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权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在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当中有些文章认为社会的发展可以“超越”某一历史阶段,其中多数文章认为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可以“超越”、“逾越”、《跳过” “跨过”等等;但也有不少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不能超越的。那么到底如何理解“超越”一词的涵义,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本文愿意提出自己的一点浅见,以便和同志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研究应遵从的两个基本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要求人权研究既要把人权抽象地理解为"权利的最一般形式",又要把抽象的人权规定上升为思维的具体,这样才能形成"多样性的统一"的科学的人权概念;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考察人权,既要看到历史上人权曾是资产阶级的特权的事实,又不能把它仅仅归结为资产阶级的专利。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步,人权必然地也应当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普遍享有的权利。当今世界,只有无产阶级才是人权的真正主体。  相似文献   

13.
探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国建立让会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关键。本文试从哲学的角度就这个问题谈两点粗浅认识。 解放前中国社会的发展没有“超越”资本主义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前前后后,社会上和理论界在中国社会发展阶段上有几种说法:有的说中国“超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有的说中国“跳过”了资本主义;还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人权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宝库中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人权状况的历史和现状,针对国际社会人权领域的斗争实践,邓小平就人权问题提出:主权高于人权,反对“人权无国界论”;社会主义人权与资本主义人权存在本质区别;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利用资产阶级人权制造动乱,搞分裂,破坏社会的安定团结;解决国际人权问题,应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的人权保障朱广东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国际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焦点。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某些西方国家往往把“人权问题”作为对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进行渗透、于涉和施加压力的手段,他们奉行人权...  相似文献   

16.
“人权”问题,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是近代资本主义关系发展的产物。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社会上有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打着“人权”、“民主”、“自由”的旗号,拼命鼓吹在中国实行“精英政治”、“全盘西化”,煽动国内敌对势力,内外勾结,妄图改变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权”等问题的论述,就其由来、理论渊源、实质及其作用作一些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提出了各自的社会发展主张,如太平天国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企求的“大同世界”,孙中山提出的以“平均地权”为主要内容的民生主义,这些主张实际上只能是乌托邦。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蕴涵更加丰富、更加准确、更加稳定的社会治理目标和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对时代的超越,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一、西方近代人权观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所谓西方近代人权观系指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学者们提出的人权理论。他们提出的“人权”是对“神权”(Divine Right)而言的。它是泛指所有的人作为人类的一分子所固有的权利。这些权利并非是君主或统治者所赐予,而是生来俱有的,是在政治社会出现以前人类拥有的自然权利,是造物主赐予的,也称天赋人权。西方近代完整系统的人权理论是由英国的洛克提出并加以论证,由法国的卢梭完成的。在他们看来,人权是人的生存的基本权利,人的尊严和价值。纵观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17、18世纪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提出,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有其思想渊源。在近代人权观念出现以前,西方历史上基本存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逐渐形成。民主革命派的形成,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并对“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及最终取得胜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潮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实验与失败,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抛弃了对资本主义的幻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为沟通中国人同社会主义学说之间的联系架起了桥梁。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斗争过程。在两者斗争中,科学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直至胜利。这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