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5 毫秒
1.
在真语句指称什么这个问题上,罗素和弗雷格的观点并不一样,前者认为真语句对应着事实,而后者则认为所有的真语句都指称真.丘奇、戴维森和哥德尔的弹弓论证表明真语句将有同一个指称.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弹弓论证支持了弗雷格的观点而反驳了罗素的观点.尼尔认为,摹状词理论可以使得罗素的立场不受弹弓论证的影响.然而,即使如此,真语句指称事实的观点还面临着其他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通常认为弗雷格提出的涵义与指称的二分说突破了密尔指称论中的意义即语词所指对象的局限性。实际上,作为逻辑哲学家,语义分析只是他的手段。涵义与指称的区分与弗雷格独特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立场密切相关。通过《论涵义与指称》一文可以解析其本体论和认识论立场:认知对象具有抽象性和客观性;意义建构过程中人具有主体地位;语词和语句的涵义均具有主体间性;涵义是联结语言表达式与其指称的认识论通道;认识的途径和目标具有不可分割性。  相似文献   

3.
弗雷格《论意义和指称》一文讨论了专名、单句和从句的意义与指称,提出客体、语言、思想和真值之间的关系,建构了讨论语言意义问题的基本框架。罗素认可弗雷格的专名理论贡献, 但认为专名理论无法解释空指称。因此他区别了专名和摹状词,并讨论了其意义和真值。  相似文献   

4.
区分语言表达式的涵义和指称是弗雷格意义理论的著名观点,但由于弗雷格从未给“涵义”以精确的定义,因而涵义问题至今仍然是哲学,尤其是语言哲学争论的焦点问题。从认知价值和同一关系两方面,弗雷格认为必须区分涵义和指称。涵义在弗雷格系统中主要有三种功能,由于概念模糊而功能广泛,弗雷格的涵义概念产生了诸多困惑。  相似文献   

5.
论专名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从弗雷格到克里普克的关于专名的意义理论,分析了“摹状词理论”与“历史因果理论”的合理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将可能世界的观念引入“簇摹状词理论”,对专名的内涵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专名在某一可能世界中的内涵等同于描述对象在那一世界中的属性特征的摹状词的总和。本文充分考虑了专名内涵的相对性,以及在指称实践中的灵活性,不把专名的内涵看成凝固的、永恒的,认为它随着可能世界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6.
罗素的《论指称》一文讨论的是“指称词组”的指称问题。罗素认为,要把意义指派给指称词组所在的命题,剥夺词组的指称功能,从而将它们消化在命题中。然而尽管与弗雷格的意义理论正向反对,罗素的理论并不构成对弗雷格意义理论的倒退。二者都属于现代经验论的范畴,他们在反对心理主义,捍卫客观知识方面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弗雷格的语境分析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雷格意义理论的一个著名论点是:一个句子的指称是其真值,并且句子的指称依赖于语境。弗雷格区分了直接语境和间接语境。在直接语境中,一个句子表达它的直接指称即它的真值,在间接语境中,一个句子表达它的间接指称即它的涵义亦即它的思想。有了直接语境和间接语境的概念,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一个问题,即:为什么在许多情况下具有相同真值的句子并不能进行保值替换。笔者认为,弗雷格的语境理论虽然很有价值,但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仍有明显的不足。为此笔者提出一个与弗雷格相反的观点,即:句子的指称不是真值,而是它所对应的事件。并以此解决弗雷格所面临的一些疑难  相似文献   

8.
分析哲学视野中的训诂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哲学入手研究训诂学,其理论和方法的支点是分析哲学的外延义、内涵义以及传统训诂学的类义、核义;语义是西方分析哲学和我国传统训诂学的交汇点。分层集合论可以用来解释弗雷格的"同一"悖论。"事物"、"属性"和外延、内涵是元语言,古代汉语书面语所承载的内容,各类语言单位所表征的概念、命题等的意义属于对象语言;外延、内涵分别来自"事物"、"属性",从外延、内涵回溯可求得"事物"、"属性"。二维训诂模型由外延训诂和内涵训诂所组成,是传统训诂方法"形训"、"声训"、"义训"的延续和拓展。外延词训诂和内涵词训诂等七种方法构成外延训诂和内涵训诂的操作体系。  相似文献   

9.
两种语言的词汇是通过概念层一个层面(单层表征模式)还是通过概念和语义两个层面(双层表征模式)实施共享?这是双语心理词库表征模式研究中的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弗雷格的意义理论(主要是关于专名、概念词的指称与意义的论述)出发探讨词的概念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认为词的概念不能等同于该词的意义.因此得出结论,区分概念和语义两个层面似乎能解释更多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0.
六月一日至六日,由湘潭大学、中国社科院等主办的全国英美语言哲学讨论会在湖南大庸召开。这次会议老专家与青年学者共聚一堂,讨论十分热烈。 1.指称理论是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学者们认为,在分析哲学中,在名称的指称问题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名称具有各自的内涵和外延,外延由内涵决定。另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11.
“普遍性”是弗雷格概念文字的初始符号。弗雷格有关“普遍性”的探讨其实是关于全称量词的探讨,他基于“普遍性”符号,从现代逻辑的视角对全称量词进行了说明。在这样的说明下,全称量词是表达思想的普遍性的语言标志,全称量词的涵义是思想的一部分,全称量词的意谓是二阶概念,它通过对个体域的限定,从而对(一阶)概念加以限制。运用概念文字,弗雷格揭示了自然语言中表达普遍性思想的句子的逻辑形式。借助于王路教授提出的句子图式,可以从语言、涵义和意谓三个层面分析弗雷格关于“普遍性”的思想。弗雷格的“普遍性”思想对现代逻辑和语言哲学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弗雷格将逻辑概念"真"引入语言的分析后,语言意义的逻辑结构及其呈现的方式和过程便发生了全新的变换;"真"对于语言存在的世界而言集中体现为语言意义的判定标准,并奠基于语言句子与世界中"事实"的关系;在凸显语言句子与事实之关系的弗雷格概念里,"指称"无疑成为了语言哲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文章立足于弗雷格本意的"指称",探究"指称"过程中所实现的语言与世界的存在关系、语言与世界的确立关系,以及句子之真值结果的获取条件;重释弗雷格的语言分析就在于回到弗雷格语言思想自身,并力求确立形式化语言研究在弗雷格那里的"实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鲁道夫·卡尔纳普首次为模态逻辑提供了语义学理论。他也第一个为量化理论与模态逻辑(S4和S5类型)相组合的逻辑类型提供了公理系统。他将三个伟大哲学家的学术传统汇集于一身。弗雷格使他对语义学产生了兴趣,并帮助他掌握了对涵与外延相区别的方法;从莱布尼茨那里他吸取了把必然分析为在所有的可能世界为真这一重要思想;而维特根斯坦的某些思想则形成了卡尔纳普自身工作的某些部分的起点。卡尔纳普给出了“状态描述”的定义,指出状态描述代表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或者维特根斯坦的事物的可能状态。为解释量词,卡尔纳普引入了“个体概念”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李二曲分别从体和用、工夫和本体角度,明确了正统儒学的内涵和外延.他回顾了异端的历史演变,并着重批判了儒学中的异端表现.这对于我们今天阐释儒学的真正精神仍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康德“理性”概念的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理性"概念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理性1,在外延上包括所有高级认识能力及实践能力,内涵上指理性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一个逻辑概念;理性2,是较狭义的理性,最高的认识能力,原则的能力,以形式逻辑的推理来设置理念,引导、调节认识,属于先验逻辑的辩证论,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理性3,是最狭义的理性,辩证法的根源,通往物自体(上帝等),设置无限统一的对象,这在理论认识上虽然只是"辩证幻相",但却为理性的实践运用留下了地盘,所以理性3的实质是实践理性、自由意志,是一个实践本体论概念。  相似文献   

16.
指类句(例如Birds fly 。)的特点之一是容忍例外。传统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只注重指类句的表征性而忽视了其对话性。从对话性特征看,指类句是一种话题结构,句中的指类词集逻辑主词、句子主语和话题于一身,因此指类句的谓词实际上是对由其主词充当的话题的说明。从认知上看,话题设立了从认知参照点到目标心理路径的认知域。认知域的结构形态具有动态性,由此指类词的指称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词是语言中可以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词与语境密切相关。语境关系顺应理论和语境的属性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词有制约作用:它能够选择词和词义,补充句子的省略内容,增添词的文化内涵,以及制约词搭配时的词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