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笑非  冯云廷 《城市》2012,(1):30-34
2008年底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中国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极大冲击,中国迫切需要转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之路.但是,内需不振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问题,国家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拉动内需,但内需就是启而不动.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内需难以扩大的原因在于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的消费能力不足,只有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才能拉动内需.尽管收入分配不公是影响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收入分配制度的改进并不是解决内需不足的最有效方法.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只有在不减少任何人的福利的前提下增加其他人的收入,才属于帕累托改进.而收入分配制度改进是在增加企业成本和减少国家税收的前提下增加工人的收入,它最终未必能够带来总需求的增加.笔者认为中国内需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居民需求能力不足,而需求能力不足又表现出不同的群体特征:高收入阶层表现为支付能力过剩、消费欲望不足和受消费环境制约,低收人群体表现为消费欲望过剩而支付能力不足.因此,解决中国内需不振应该从需求能力培育着手,而不是去扩大内需.需求扩大是建立在消费欲望和支付能力二者条件齐备基础之上的,现在基本条件不具备,扩大内需的措施自然不会产生效果.  相似文献   

2.
肖林 《科学发展》2016,(10):57-60
结构性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全球供需结构失衡、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增长分化、发达经济体内部债务沉重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些结构性问题不仅导致了各类经济社会矛盾,而且制约着各国经济转型发展和经济复苏的进程.推进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全球经济增长的良方.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结构调整的新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畅 《城市》2001,(2):31-32
结构失衡,是当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失衡、地区结构失衡、能量分布失衡、要素分布失衡及人口分布失衡等诸多方面.现在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方面出现的许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结构问题的不同表现.从国际经验来看,解决结构转型问题尽管需要政府作出巨大努力,但主要还是企业在市场导向的作用下进行自我调节.我们认为,城市化将成为中国结构调整新的切入点,从而为经济增长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4.
消费升级是个多维度的过程,主要包括内容升级和品质升级。在“需求-供给”的研究框架下对消费升级进行理论分析,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升级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应用分析。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不足以支撑新一轮消费升级,收入阶层分布导致了消费升级的“小马拉大车”,供给能力和结构均对消费结构升级的支撑力度不足。未来要围绕消费者分层、收入分配政策、市场化改革等解除需求和供给侧的制约因素,切实推动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5.
美国等国家的消费高于收入,而中国蛳肖费则低于收入,后者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商,不过,现在中国的这一发展模式遭遇挑战,近年来,美国的消费者负债累累,被迫压制花费、减少进口、增加储蓄,以此来削减巨额债务,随着美国贸易赤字的减少,中国的贸易盈余也随之缩水.中国一直期望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长,在出口的困境中,这个国家试图以增加基本建设投资,而非以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来刺激经济.目前,中国的基本建设投资已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50%。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长期依靠这种方式发展经济,因此中国应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的模式,从依赖出口和基本建设转向以增加消费来发展经济.但由于以下—些结构性的原因,中国出现了高储蓄、低消费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周靖祥 《科学发展》2012,(9):7-12,20
人口数量和土地利用(农业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解读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关键变量,对应的户籍设计和土地公有制(国家和集体所有)构成内外经济失衡主要制度成因.。改革与开放是内外经济齐步发展的动力,而资源、要素配置和制度建设在经济增长发挥效力的过程中又充当“催化剂”的作用,“两个大局”战略实施及深度推进是发展失衡加剧的“起因”。经济高增长与发展失衡之间存在明显的联动关系,从这个角度能够找到经济成因。扭转内外经济发展失衡格局,走平衡道路是中国未来必须直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郭鸿懋 《城市》2008,(1):3-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举世瞩目的高速增长.城市化与工业化加快步伐向前推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中国已经步入刘易斯二元经济的转折期。然而.近30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主要是来自投资和净出口的推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消费率的下降固然有其发展阶段的客观原因.但毕竟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问题如投资增长过快、国际双顺差巨大、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等等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首要的是深化改革。收入分配、腐败、消费比重过低、外贸不平衡等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如果将双轨制改革遗留的弊病革除掉,形成一个有效的市场,经济增长会很快,产业也会继续升级;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政府发挥作用,经济增长是可以持续的。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潜力很大,而且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收入分配会持续改善,消费比重也会提高,投资比重则会下降,并且生态环境也会随着我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经济结构向服务业逐渐转型以及实施环境治理而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进步发展的重要源泉,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另一个主体是国民消费,国民消费是一个国家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主要动力。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程中,消费不仅是生产的目的和归宿,更是促进再生产的起点和动力,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处于一个中间位置。消费在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展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论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篇文章立足于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演进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效益,以及国民消费的水平,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希望本篇文章可以给相关人员一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消费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本动力。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却主要依靠的是投资和出口,而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却出现了明显的“跛脚”状态。内需不足、消费不振已经成了制约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实现“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隐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