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80-1982年经济危机爆发后,香港因大量企业倒闭引发欠薪浪潮,欠薪优先权机制出现失灵.以国外经验为模本,香港构设了欠薪保障基金制度.该制度依托完善的法律程序将欠薪纳入专门基金予以垫付,并逐渐提高垫付标准.这种法律设计特点鲜明,实际运行数据也证明比较成功.这为解决当前农民工极端讨薪事件频发、欠薪问题季节性爆发的顽疾,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制度化思路.我国应当鼓励地方探索和构建企业欠薪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民事优先权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优先权制度渊源于罗马法,许多国家民法对优先权有专门规定,但学者对优先权的概念理解不一。通过对优先权概念的效力说、清偿顺序说、实体权利说等不同说法的分析,指出优先权是一种独立的权利,性质上属于物权,是权利人基于法律的特别规定而享有的优先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工资债权作为一种保障社会个体基本生存需要的债权,大多数国家均赋予其特定的效力,即优先于普通债权,甚至优先于担保物权受偿.但工资优先权在各国有着不同的立法例,也有着不同的性质.在我国当前法律体系中,工资优先权是具有法定担保性质的债权优先权.即使我国未来民法典确立独立于典型担保物权制度的优先权制度,工资优先权基于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也仍然应定性为债权优先权.至于未来工资债权是否优先于担保物权的争论结果如何,工资优先权的债权优先权性质也不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
在债权债务关系中,如何使各种债权公平获得清偿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优先权制度就是人们在经济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这一问题的创造.我国法律对优先权制度的规定还很不完善,且对其性质还存在诸多争议,因此人民法院的民商审判中对于优先权制度的理解与适用往往引起争论,也引起了不少人士的关注.由于物权实行物权法定主义,优先权在法律规范中实际上处于无名无实的地位,这种情形不利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从优先权即先取特权的性质特征出发,综合担保物权制度的有关规定和学说,力图澄清优先权的性质,并对我田法律中优先权制度的建立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面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破产倒闭滋生的欠薪纠纷急剧增多带来的社会压力,政府往往通过垫付职工工资方式来应对。而政府垫资后其权益如何在法院执行程序中得到优先保护需要明确。通过对劳动工资优先权的各国主流立法模式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工资优先权制度存在诸多不足,有必要予以全面完善。  相似文献   

6.
优先权是指债权人的特定债权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享有的就债务人的全部财产或特定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它是法定担保物权的一种。优先权的种类包括一般优先权和特别优先权。一般优先权以法律规定作为公示方法;而特别优先权基于法律规定公示,只能对抗普通债权人,如要对抗标的物的物权人则需对标的物占有或登记。就我国目前的立法而言,在民法体系中设立优先权制度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破产法上劳动债权的优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破产法上的劳动债权具有优先权的属性,其与担保债权在破产清偿顺序上存在冲突.为保护劳动者的基本人权,在我国当今国情条件下,有必要将其优先于担保债权得到清偿,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因大规模侵权而导致企业破产案件中,人身损害债权由于不具有优先性而得不到圆满的实现。我国在立法上尽快建立健全人身损害赔偿优先权制度,是保护受害人的赔偿权得以优先实现的一种最佳方法。同时,确立人身损害赔偿优先权是人权保障与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刘炘 《南都学坛》2006,26(6):94-95
以登记公示制度保障不动产交易的安全,是法律和实践普遍认可的做法。规定不动产优先权的国家,一般均要求不动产经过登记后才能产生对抗其他已登记的担保物权人的效力。对于不动产特别优先权来说,登记公示主义在理论上符合逻辑,但在实践中则很难操作,优先权人常常因为严格的登记制度而丧失实现优先权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船舶司法拍卖涉及对各种以船舶价值担保的优先请求权的保护与清偿问题。如果一国的船舶拍卖程序不符正当程序原则的相应基本要求,可能难以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为保障与平衡各国船舶优先债权人的利益,三个船舶优先权和抵押权公约均对船舶拍卖程序的正当性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企业清算法律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序发展 ,应着重构建内容和谐、重点突出的清算法律制度 ,通过清算制度着重规范清算的类别、清算组织的设立与运作、清算活动中对外通知和公告及其效力等问题。为使企业清算有法可依 ,建议颁布一部《企业清算法》。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法律规范应当是能够通过增加违法成本和降低守法成本来调整市场主体的利益结构,从而引导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做出遵循法律规范的选择。通过法经济学的视角,从成本收益和信息两个方面,对规范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不进行清算注销公司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并从简化清算程序、强化责任承担机制以及提高信息透明度三个方面入手,探索修正公司解散清算相关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与清算义务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制度性质迥异,两者的理论基础并不相同,只有在清算义务人怠于履行清算义务,并具有法人格否认情节时,权利人方可择一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划定的利益格局是否适用于清算义务人怠于履行清算义务时必须予以考量,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既定的权利配置。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9号案出现法律适用错误的根源,在于忽略了《公司法》第20条第3款与"公司法适用司法解释二"第18条第2款所蕴含的不同法理逻辑。因后者没有考虑复数股东间权利配置及债权人的权利限制,在实践中可能导致逆向选择以及规避该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依据现行铁路运输清算办法,对京哈、京沪等重点线路客货运输清算收入的实例分析发现,铁路局开行客货列车的意愿与全路收益最大化目标不一致。直通客货运输、管内与直通运输、清算收入与成本支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激励机制缺失,不利于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化运营。建议从清算类别、清算标准以及清算机制等方面完善现有清算体系,建立符合全路收益最大化和运力资源集约化利用的铁路运输经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破产和解是为了避免破产清算的消极后果而确立起来的一项法律制度。我国现行破产和解制度存在若干缺陷 ,亟需在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即 :实现破产和解制度的一元化 ,坚持破产和解与破产清算并重 ,贯彻政企分开原则 ,强化破产和解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逼仓事件是期货市场最典型、造成损失最大的风险事件。监控逼仓事件是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建立期货逼仓监控指标体系是其中的首要环节。本文尝试建立了一套监控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盘中化解期货逼仓的实时监控手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公司非破产清算僵局及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因非破产原因解散后,必须经过清算、注销程序,其法人资格始得消灭.如果普通清算和特别清算程序都不能启动,公司即陷入非破产清算僵局.公司非破产清算僵局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我国公司清算成本过高、法律规定的责任较轻、清算期限规定的疏漏等等.为此,要设定清算期间、简化清算程序、严格法律责任、扩大申请人范围、确立依职权启动清算程序制度,以克服公司非破产清算僵局.  相似文献   

18.
公司解散与清算中的债权人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司解散与清算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关键环节,现存公司法中关于公司解散与清算的规定多为立法者之美好意愿抑或行政色彩浓重,已经严重影响了公司制度的整体运行,致使公司债权人保护制度长期存在着严重缺口,最终使其在不同程度上流于形式,不能够发挥应有的实效。基于上述理由,笔者在大量参考国外成功立法例并充分考虑我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点滴改革思路,但求抛砖引玉,以期日后有更多的学者研究之。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破产管理人选任的立法失误及其纠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行破产法关于清算组的选任制度与当前政治体制改革方向不相符合 ,其组织形式与其职能不相符合 ,存在严重失误。其主要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对经济生活行政管理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对破产法性质认识的偏差。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完善破产立法 ,应将清算组改为破产管理人。国外立法中管理人原则上由自然人个人充任的规定难以适应复杂的破产清算工作要求。能够进行市场经济行为的法人和合伙事务所可以成为破产管理人 ,这有利于提高清算管理的质量 ,健全破产清算程序的制约机制。破产管理人应由人民法院指定产生 ,但债权人会议可依法定程序要求予以更换。破产管理人的酬金应有别于人民法院的案件受理费和律师的诉讼代理费 ,由人民法院在法定范围内确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论述铁路现行运输清算模式的基础上,按市场导向和铁路运输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借鉴民航等运输方式清算系统的建立和运转经验,提出建立铁路运输收入清算系统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