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格判断的不对称反映了知觉者在人格判断准确性方面的个体差异,不同知觉者在同一特质内判断的准确性不对称,同一知觉者在不同特质间的判断同样不对称.由于自我知觉与他人知觉有不同的优势,加之受特质特性及判断者与判断目标关系质量的影响,人格判断的不对称具有普遍性和复杂性.研究者分别从影响判断准确性的过程、知觉者的信息性和动机性差异以及对判断目标整体评估的角度解释了不对称的成因.人格判断的不对称对于人格测量与评估、人才招聘与选拔以及处理人际冲突等方面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研究者较为一致地发现,个体会根据他人行为信息自发地推断人格特质,该过程被称为自发特质推理。自发特质推理不仅包括行为-特质的联结,而且还包括行为者-特质的联结。个体是否将推理出的特质与行为者建立联结,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问题。通过错误再认范式对个体的自发特质联结现象及其行为频次效应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个体能够自发地将根据行为句子推理出的特质与行为者建立联结,自发特质联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现象。而且,这种联结受到行为频次的影响。具体来说,给个体提供的行为实例的个数越多,个体越倾向于将特质与行为者建立联结。  相似文献   

3.
以初中生为被试、以平面几何问题为材料进行实验研究,探讨他们的推理能力、认知风格及其对先后问题之间存在共性关系的意识水平对解题迁移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1)在平面几何解题过程中,当迁移题与源题之间具有结构共同性,且表面相似性和条件隐蔽性的大小属于中等程度时,解题者对先后问题之间存在的共性关系的意识水平对解题迁移有显著影响;(2)在平面几何解题迁移过程中,解题者对先后问题之间共性关系的意识水平在对解题迁移产生影响时与他们的推理能力和认知风格没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法律推理是西方法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法哲学家或法学家对此阐述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从两大法系,即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不同特点,研究法律运作过程的逻辑推理方法,是当代西方法哲学研究法律推理的基本出发点。由此,揭示两大法系在法律运作中逻辑思维方法的差别,进而说明法律推理在其中所起的方法论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在心理学史上历来有一个未解决好的问题,就是人格与心理过程的关系,长期以来许多心理学家试图把人格与心理过程综合起来,但最终结果都不能令人满意。 1949年美国心理学年会上举行了“知觉的个人和社会因素”的专题座谈会,针对心理学研究者在知觉研究中忽视产生知觉作用的人的现象,知觉心理学家提出了挑战性的问题:“知觉理论中知觉者在哪里?”与此同时,人格心理学家也用类似的口气说:“人格理论中知觉在哪里?”至此人格与心理过程的关系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了。威特金等人从长期  相似文献   

6.
法律推理的形式化,作为法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国内一直饱受质疑.在系统分析国内外法律推理形式化研究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相结合的途径,即基于语用推理的视角,从法律规范推理及适用推理两大方向进行面向法律实践的形式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语用推理与组构习语语义的推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语的语义与其组成成分的意义之间的关系通常被认为是任意性的。而习语组构观指出,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从成分意义可以推理还原习语义。但推理是怎样运作的?对此,包括主张习语具组构性的构造假设理论都未作论述。组构习语语义的推理与日常话语意义的认知语用推理相似,需要三类认知推理构件的共同参与:(1)表征习语成分概念的词汇、逻辑和百科知识等信息;(2)认知语境;(3)推理者的认知心理状态。推理过程对探索组构习语语义的推理模式具启发性。  相似文献   

8.
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语言交际被认为是明示一推理的认知过程,研究的重点是话语的理解,其唯一标准就是话语的关联性。明示-推理过程中是以发话者的交际意图作为基础、受话者去推理识别这一交际意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论法律推理     
法律推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别。法律推理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形式推理是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运用形式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实质推理以法律价值作为推理的基本要素,是一种高层次的法律推理。法律推理从适用法律角度看,既要认识其必要性,又要注意克服其局限性,使之成为法官正确判案的逻辑思维工具。  相似文献   

10.
根据法律推理定义的演变和发展,给出了符合当今法治社会特点的法律推理定义,阐述了还原推理、衡平推理、类比推理和辩证推理,探讨了法律推理的客观性评价标准,总结了法律推理应遵循的哲学原则和在司法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在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当今社会,通过法律推理,可以达到法律生活各种层面的法治目标.  相似文献   

11.
儿童的内隐特质观与自我、他人判断关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发展心理学界探讨了人格特质在儿童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中的作用.主要研究集中在(一)学业成就领域和人际交往领域中,儿童的内隐特质观与自我判断的关系;(二)儿童的内隐特质观与他人判断的关系.但在该领域研究中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法分析创业者人格研究概况及得失,并尝试揭示创业者人格研究的实践意义。简析心理学视野中人格心理学、职业心理学及管理心理学对创业者人格内涵、特质和相关研究概况,教育学对创业人格内涵、特质及培养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创业者人格与个人生活史相关联;同时研究的学科及文化视角需要拓展,系统研究需要深化,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在实践层面需要沟通。认为,创业者人格研究有利于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关注创业者人格培养实现“内生”,有利于高校创业教育超越功利性目的回归育人本质。  相似文献   

13.
试论幸福感与健全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感是一种人格特质.它具有某种神经生理结构,决定着个人的行为,是一种可以与其他特质相对区别的人格特质,是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幸福感也可以表现为个人的心理状态,因情境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特质焦虑与人格健全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特质焦虑已成为影响青少年人格健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作为一种长期性的人格倾向会给青少年人格发展带来困扰,易形成不良人格特征,这种人格特征将长期影响青少年人格的健全发展,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理解特质焦虑与人格健全发展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的过程中,消除特质焦虑,形成人格教育的合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学术期刊编辑理想人格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格作为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带有明显的职业烙印。以求真奉献呼唤主体性的德性人格、以好学深思探索创造性的文化人格、以感知注意追求审美性的审美人格,是学术期刊编辑的理想人格。德性人格、文化人格、审美人格的和谐统一与完美结合,是学术期刊编辑完成文化传播者使命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理工科大学生人格特征与防御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防御方式问卷(DSQ)等方法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其防御机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有关孤独感的研究发现,孤独感与青少年的人格特质、社会支持、环境变化存在密切联系。但以往的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将来可以从跨文化、网络使用、量表的中国化等角度进一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证明中的推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演绎推理和非演绎推理经常被运用到数学证明中。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从前提推出结论、从已知达于未知;非演绎推理除归纳法之外,与演绎推理一样,只要前提都真,结论必真。不同之处在于:演绎推理从前提到结论之间的推理是逻辑推理,而非演绎推理的推理过程则是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演绎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必然能被数理逻辑的逻辑演算中的形式定理所反映,非演绎推理的前提与结论间的关系则不能;演绎推理对应着一个演绎推理规则,非演绎推理则无对应的推理规则。  相似文献   

19.
话语标记You know的话语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s)是国外会话分析、语用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从会话互动和认知推理的角度对话语标记you know的话语功能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它是多功能的,包括隐含推理功能、人际功能、话语修正功能和话语管理功能。这几种功能是相互联系的,后三者几乎可以从隐含推理功能中找到解释。  相似文献   

20.
从特质的取向研究人格,极大地促进了人格心理学的发展。人格的情境主义研究取向与特质取向相对立,产生了著名的人-情境之争,这场争论促成了现代人格心理学上互动主义取向的产生。文章介绍了这三种研究取向的产生、发展、特点,并指出人格心理学研究中,各种研究取向由分裂对立不断走向整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