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6,(2):98-100
南阳精神有特定的内涵,是由南阳移民精神、"编外雷锋团"精神、南阳农运会精神、南阳见义勇为英雄群体精神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具体形态或类型所构成和体现出来的,构成博大精深的精神体系。在南阳精神生成中,爱国主义是南阳精神生成的深厚的民族心理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是南阳精神生成的实践基础,浓厚的区域文化底蕴是南阳精神生成的思想源泉,党和政府的引导与培育是南阳精神生成的政治保证。大力弘扬南阳精神,有利于培育南阳社会文明新风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提高南阳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形象,有利于南阳文化的转型和升华。  相似文献   

2.
张亚培 《国际公关》2023,(4):113-115
南阳建设中医药强市,不仅是建设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南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分析南阳在建设中医药强市方面存在的独特优势,并对南阳今后中医药的发展提出相对应的建议,旨在进一步推进南阳中医药强市建设,使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能够带动南阳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永明 《南都学坛》2012,32(3):69-70
南阳文化对南阳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楚韵汉风的文化特质孕育和滋养了历代南阳文学,历代圣贤文化的人文精神影响了南阳作家的文学理想和创作精神,藏量丰富的文化遗存激发了南阳作家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激情,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曲艺为南阳文学提供了原生态的创作素材,浓郁的盆地文明和乡土气息促成了南阳作家鲜明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4.
南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呈现独特性和多样性,为南阳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潜力和空间。南阳有保存较为完好的知府衙门和内乡县衙,合理利用这些衙署标本,打造南阳精品衙署文化旅游线路,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是进一步彰显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需要,也是加快南阳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现代转型、建设文化新南阳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高更和,男,1962年出生,河南省洛阳市人,教授,博士生。198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系,同年被分配至南阳师范学院。现任旅游科学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兼任南阳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南阳师范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地域研究与开发》编委,南阳师范学院重点学科“人文地理”学科带头人。曾获南阳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南阳师范专科学校十大学术带头人,南阳师范学院学术带头人,南阳市十佳青年社科优秀工作者,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南阳师范学院教学优秀奖,南阳师范学院优秀教师,南阳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河南省…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南阳经济繁荣的地理因素分析李瑞,谷保俊据考古,远在四、五十万年前,南阳就有原始人类的活动,奴隶社会阶段,南阳为“夏人之居”,周分封天下,南阳有申、吕两国,春秋时南阳为楚国所有.公元前401年,楚制“宛郡”,南阳巳成为楚国北方重镇.战国时,许多...  相似文献   

7.
南阳在汉代具有重要的交通地理地位。以南阳为一端,联系关中平原和江汉平原的武关道,春秋战国以来已经成为秦楚之间的交通要道。汉代许多历史事件,因南阳交通系统的作用而发生。南阳和以南阳为枢纽的交通结构,曾经表现出特殊的历史意义。考察汉代交通史和汉代区域文化史,不能不重视南阳的交通地理形势。东汉以来,南阳的政治地位有所提升,交通作用也有所增强。随着南下移民浪潮的兴起,南阳作为四通的枢纽,联系南北的交通重心的地位愈益突出。诸葛亮择定南阳作为居所,以眼观天下,分析形势,等待时机,显然注意到南阳集中、交汇四方信息的优势,体现出不同凡响的政治家、军事家的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06,26(5):F0002-F0002
高更和,男,1962年出生,河南省洛阳市人,教授,博士生。198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系,同年被分配至南阳师范学院。现任旅游科学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兼任南阳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南阳师范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地域研究与开发》编委,南阳师范学院重点学科“人文地理”学科带头人。曾获南阳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南阳师范专科学校十大学术带头人,南阳师范学院学术带头人,南阳市十佳青年社科优秀工作者,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南阳师范学院教学优秀奖,南阳师范学院优秀教师,南阳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河南省教学成果奖等荣誉称号和奖励。  相似文献   

9.
“南阳工官”初探──南阳两汉铭刻辑考之一刘绍明,曾照阁汉代南阳郡为著名大郡之一,其铁工业和其它手工业极为发达.《汉书·地理志》载,南阳郡宛县设工官、铁官.铁官之设因南阳瓦房庄汉代冶铸铁遗址的科学发掘,特别是"阳一"、"阳二"刻铭范等南阳郡铁官产品的出...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诗词与南阳历史文化张仁学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中,有不少与南阳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毛泽东诗词中有关南阳历史文化做进一步的解释,不仅对毛泽东诗词的意蕴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提高南阳的知名度,进一步弘扬南阳历史文化也大有稗益。下面就毛泽东诗词...  相似文献   

11.
南阳散文创作漫谈王剑冰总结研究南阳的创作态势与文学成就,忽略南阳作家的散文是不尽善的。南阳的散文无论作品还是影响都达到了一个众所公认的层次,在河南乃至全国的文坛上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南阳的散文创作同新时期文学一样,崛起于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中...  相似文献   

12.
周子强 《南都学坛》2009,29(4):18-19
汉画像石是南阳汉代重要的物质文化遗存,独特的造型元素在南阳城市雕塑设计中,通过直接应用和间接应用以及应用的策略,能够清晰地表达与南阳本土文化相适应的城市雕塑特色,反映南阳城市文化的历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与南阳王淑辉,方习兰在解放战争时期,日理万机的毛泽东曾极度关注南阳。他调遣“三军”会师桐柏;亲拟电文嘉奖邓县解放;指挥发起宛西战役;特别是他那《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千古名篇,把南阳推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他为什么对南阳如此厚爱?本文试就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试刊词     
<正>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我国自先秦设置“南阳郡”以来已有两千三百余年历史的名地,为中原之咽喉。这里平畴沃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战国时期,南阳的冶铁技术已相当闻名,西汉时期,南阳已“商遍天下,富冠海内”,是全国六大都市之一。毛泽东同志曾在《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一文中赞誉道:“南阳为古宛县,……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因此,“于显乐部,既丽且康”的南阳,更享有  相似文献   

15.
刘红玉 《南都学坛》2011,31(3):37-38
要辨析诸葛亮的躬耕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南阳郡和南郡的行政划分,通过查阅史料发现,东汉时期的襄阳隶属于南郡而非南阳郡;二是南阳卧龙岗建祠时间最早,后世官方祭祀也以南阳卧龙岗为首选;三是唐代以后的文学作品皆认同南阳卧龙岗为诸葛亮的躬耕地;四是南阳拥有优越的政治背景和文化氛围,这是诸葛亮选择躬耕于此的合理解释;五是《隆中对》的题名为后人所加,并不能成为诸葛亮躬耕于襄阳隆中的证据。由此,认定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更为科学、客观一些。  相似文献   

16.
甲:孔明躬耕于何处,明清以来一直存在着十分激烈的襄阳的南阳之辩,近年来持南阳说者频频撰文力申己见,其论颇为雄辩。不知这桩历史公案是否可以就此了结? 乙:持南阳说者文虽雄辩,其论似可商榷。 甲:主南阳说者提出的最基本的证据就是《三国志》载孔明《出师表》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躬耕于南阳”一句,不会是传写有误吧?!  相似文献   

17.
《南都学坛》2015,(3):123-124
<正>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九年级上册《语文》(简称人教版《语文》,下同)中的"南阳"一词注释注错,《隆中对》篇目命错,理应并必须修订。先说"南阳"一词注释注错及其订正。有两处:一是节选于《三国志·诸葛亮传》(简称《亮传》,下同)《出师表》诸葛丞相交代的"躬耕于南阳"中的"南阳",注释为"东汉郡名,诸葛亮隐居地隆中当时属南阳郡";二是《陋室铭》"南阳诸葛庐"中的"南阳"注释为"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这两个注释,  相似文献   

18.
胡天赋(1956-),男,汉族,河南省方城县人,中共党员,教授,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兼英语系主任,南阳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南阳师范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员,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1981年毕业于南阳师  相似文献   

19.
清代南阳城镇在前代基础上得到了较大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恢复、发展、破坏"交替进行的发展过程。探讨南阳城镇的发展历程和规律,不仅可为南阳城镇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参考,而且对推动南阳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白与南阳渊源颇深,今人收集李白在南阳留诗共13首。据考察,李白入翰林前,曾五次光临南阳。一为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入长安,取道南阳,时为初夏;二为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南返安陆,途经南阳,时在秋;三为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由安陆来游,时在春;四为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李白由安陆移家东鲁,路过南阳;李白五次访问南阳是在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秋,应方城县仙翁观道士元丹丘邀请到方城寺。留下《南都行》、《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送友人》和《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等诗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