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国家所有权同国有企业经营权的分离、企业范围内经营权同经营成果所有权的结合上,国家、企业、职工的利益会形成复杂的结构关系。而在其某一环节上,又会形成双层所有权关系。在“双层所有权”结构中,国家是全民财产的统一的但不是唯一的主体;所有作为法人的国有企业也都应是其财产的所有权主体。承认国有企业享有法人所有权,将是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国有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1 当前,我国经济理论界面对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新生事物”,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产权理论”或“产权制度”改革上,研究角度选在“企业法人财产权”上(如厉以宁教授的观点),选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上(以唐丰义、韩志国、刘国光等人为代表的观点)。围绕着“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的问题展开的争论,形成了四种观点:(1)法人所行使的权利不是所有权,而是经营权;(2)确立法人所有权不符合“一物不得二主”的所有权立法规定,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不能成立;(3)法人行使的权力本质上是一种他物权或他物自主经营权,因而不能构成所有权的范畴;(4)国有企业法人一般不具有收益权,其处置权也是不完整的,必须依法处置,非经出资人同意,法人一般不得随意处置财产。从上述争论的焦点上可以看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被确定在“两权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的范围上。那么,果真确立了两权分离,实现了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后,我们就抓住和奠定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与基础了吗?我不敢同意这种观点。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法治历史悠久,法治基础较好,在这个基础上,其企业的两权分离,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制度才能显示得出比较突出的和具有显著的地位。而我国则不具备西方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3.
公司法人财产权与股权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关于公司法人财产权以及股权的性质、内容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本文从分析法人的本质入手,提出法人与自然人一样均是“法律上认可的人”,因而法人财产权概念应与自然人财产权概念一样,是指包括财产所有权、债权、知识产权和股权等在内的各种财产性权利。投资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国家)将各种财产投入公司法人以后,就丧失了对这些财产的相应权利(转由公司法人享有),同时作为对价取得了对公司享有的股权。股权的一种既非所有权也非债权的新型民事权利,是带有一定人身权性质的财产权,其具体内容包括表决权、收益权、转让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以及监督权等。《公司法》有关条款的规定和某些关于股权性质的观点是混淆了股东大会、股东全体和股东的概念,将作为公司法人机关的股东大会的权利看成了股东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所有权缺位”悖论社会主义企业制度的改革,一开始是沿着放权让利的思路前进的,这种思路的基本前提在于传统体制对企业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现实表明,沿着这条思路滑行,有可能掉进“放则乱,收则死”的循环陷阱之中。理论界不少人认为,旧体制过度集中的根源在于其财产关系,而这种财产关系造成的“所有权缺位”是我国企业缺乏活力和企业行为不合理的根源。按这种看法,以国家作为全民财产主体代表的国家所有制,在事实上造成了企业作为全民财产的经营者既不享有财产支配权,也不关心财产增殖的矛盾。这个矛盾的焦点在于企业的财产主体不明确,使国有财产处于无人负责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所有权缺位”状态。解决这个矛盾的途径只能是让企业成为财产主体,使其对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的所有权。只有在资产所有权上独立,才能在经营权上自主,从而才能将企业搞活。  相似文献   

5.
<正>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法人财产权”,即法人财产与企业法人、法人财产权与出资人所有权、法人财产权与财产经营权的关系,不少人不甚了了,而理论界又众说纷云。鉴于此,本文略叙管见,以期能对用好现代企业制度有所研益。 (一)企业法人财产权与企业法人 企业法人,是企业出资者以盈利为目的而依法拟制的人格。企业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后,即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的民事权利与义务主体。企业法人产权是企业法人对自己依法取得的财产独立支配,即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法人财产既是企业法人依法独立行使民事权利的依据,又是企业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物质保证。法人财产权的存在,实现了企业法人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统一,使其真正成为在市场竞争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相似文献   

6.
产权制度改革议论再度泛起,反映了深化改革的迫切要求。呼唤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背景是,按照“两权分离”思路的改革,企业只有经营权而无所有权,不能根除国有企业财产约束和预算约束双软化的痼疾,难以塑造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商品生产者。建立法人产权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公司法人财产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财产权并不等同于公司所有权 ,它是多种财产权利的总称。但所有权应当是公司财产权的核心内容。在公司制度中 ,公司不仅能够享有所有权 ,而且也应当享有所有权。我国公司法在确认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的同时 ,还应当明确肯定公司所有权  相似文献   

8.
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的关系曾令华李卫国撰文认为,出资人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是既统一又分离的关系、控股人的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是统一的,是以控股人所享有的权益为根据的。控股人享有出资者的全部权益,即不仅享有收益权,而且享有对公司全部财产的支配权、对公司...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搞活国有企业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经济界、学术界也提出过不少观点和方法。主要有:经营权说,即国家持所有权、企业持经营权;租赁权说,即国家财产租赁给企业,企业缴纳租金;占有权说,即国家持所有权,企业持占有权;代理权说,即国家作为委托人持所有权,企业作为受托人持代理权。但是上述这些观点,由于其固有的缺陷,在实践上并不成功。中央在总结实践  相似文献   

10.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论述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问题时指出,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我国《公司法》第四条第二款和第三款也规定:“公司享有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那么,如何理解上面提到的,企业拥有的“法人财产权”的性质与国家拥有的“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内涵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划清这两者的界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为如果两者界定不清,将无法做到“产权清晰”,也就无从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制度了。所以,国内许多学者都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1)经营权说。此说认为法人只享有法人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和依法处分权,而不享有收  相似文献   

11.
刘儒 《齐鲁学刊》2004,(4):92-94
民营经济不是一个所有制范畴,而是一个经济运行层次的范畴。国企民营化的实质是在经济上实现国有产权,而不是私有化。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发挥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引导和带动作用,应进一步加快国企民营化步伐。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分析跨国公司进入对企业增加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国公司进入显著提高了中国工业企业增加值率,跨国公司进入密度越高,企业增加值率越高,其中非港澳台跨国公司进入的影响明显高于港澳台跨国公司;跨国公司进入对出口企业、市场化程度高地区企业增加值率的提升作用比对非出口企业、市场化程度低地区企业增加值率的提升作用更大,非港澳台跨国公司进入密度对不同特征企业增加值率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港澳台跨国公司进入密度对不同特征企业增加值率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从增加值率角度看我国出口企业不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利用和发挥跨国公司进入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住宅问题乃是一切国家的重要社会经济问题。我国应改变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研究和立法的滞后现状。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应由专有部分所有权、共用部分共有权、基于相邻或共有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三要素构成;应自成一个完整的法律关系体系;其专有所有权、共有所有权、共有部分附属的专有使用权以及因共有关系而产生的区分所有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等,与一般财产权相比,均具有独特的法律特征和内在涵义,应作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14.
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成为反映和判断该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服务业500强企业的地域分布、所有制、行业、规模等具有详明的特征。应从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式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化发展、打造一批能产生示范带动作用的行业龙头企业、增强生产性服务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着手,增强我国生产性服务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国企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 ,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了损害。通过“国营”到“国有”这样简单的文字转换 ,使庞大的全民资产变成了国有资产 ,是国家对劳动者的“剥夺” ,也使得改革后仍保留了高度集中管理体制的经济基础 ,引发新的矛盾。建立劳动者个人所有制 ,是国企改革的目标之一。劳动者应该是改革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小产权房"的缘起、问题及其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小产权房"问题愈演愈烈、蔓延全国.究其根源,在于二元结构的土地法律制度导致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被虚置和不断飙升的城市房价.因此,虽然国务院各部委一再下发文件禁止农村修建和出售"小产权房",有些地方政府也强行拆迁"小产权房",但这些措施却依然不能阻止"小产权房"的迅猛发展势头和城市居民的购买热情.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我国二元结构的土地法律制度以使村集体拥有较为真实完整的土地所有权,同时允许农村土地在合法范围内进入一级交易市场进行使用权流通,这有利于平抑房价并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征地矛盾.但也应出台相应措施,防止耕地减少,并保证收入减少的地方政府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建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求排除行政权力对经营性国有资产运营的干预,而法人财产权制度却为新的政企不分创造了条件。修改《公司法》第四条的规定,破除法人财产权,树立法人所有权是实现国有资产高效运营的必要条件,而国家通过一定比例的股权对企业进行控制,又能够提高国有资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相似文献   

18.
合伙可区分为非企业型合伙与企业型合伙。非企业型合伙更多体现了合伙人之间的契约性,合伙财产归合伙人共同共有。与非企业型合伙不同,合伙企业作为独立民事主体,应当成为合伙财产的所有者。合伙人的补充连带责任不能构成合伙企业享有独立财产权的障碍。传统理论认为合伙企业财产归合伙人共有,这是个人主义本位观念的反映。事实上,合伙人对合伙企业财产所持份额类似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股权。我国法律规定成员的有限责任是组织体享有法人资格的前提条件,在这种法人制度框架下,我国宜将合伙企业作为第三民事主体赋予其财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论物业管理的物权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现代物业管理的产权基础,物业管理权从实质上来说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将其所有权权能的一部分让渡给专业性的、超脱于所有权人之上的物业管理人行使的权利。由于现代物业管理的公共性和让渡性,使物业管理权具有了传统物权以外的性质和特征。但无论如何,物业管理权仍属于物权范畴,这一物权是基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而产生并依附于、从属于所有权。所以,应该以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为轴心构建我国物业管理的法律架构。  相似文献   

20.
耿建 《学术探索》2008,(2):86-9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拥有中国民族商标品牌的商品也大量涌入世界市场。为了保护我国宝贵的民族商标品牌资源,我国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加紧民族商标的海外注册,运用多种有利的法律规则保护我国民族商标不受侵犯;在合资企业中高度重视商标转让和许可使用问题,牢牢掌握商标权;通过立法和行政机构规制恶意收购民族商标行为;打击各种侵犯我国民族商标品牌的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