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网络伦理的困境是由网络的技术特性、网络交往的特殊性、网络规范的自律性、网络文化的自由特征、网络主体的多元性等因素造成的。要使网络伦理走出困境,必须吸收现实社会伦理的优秀因子,构建网络伦理规范体系,加强网络法制建设,使网络道德生活实践与网络伦理标准保持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会控制的悖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社会问题刚一出现 ,人们就开始运用技术、法律和道德等对网络社会进行控制 ,由此产生了许多悖论。网络社会控制需要技术 ,但技术控制不可能非常完善 ;法律具有滞后性、不完备性、惩处比例小 ,其在网络社会控制中的作用有限 ;道德具有软约束性 ,网民离“慎独”的境界还很远 ;在网络社会控制中 ,通过日常社会的控制占了很大比重 ,它们并不在“网络”之内 ;最后 ,对开放的网络进行“控制” ,这本身就是很大的悖论  相似文献   

3.
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但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在理论和现实层面尚面临三重困境:其一,社区社会组织的生存网络面临着结构依赖困境,具体表现为高度的外部依存性和资源依赖性;其二,社区社会组织的价值实现面临着市场失灵困境,具体表现为需求表达与识别失真、志愿失灵与市场垄断以及声誉市场不完备;其三,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着转型悖论困境,具体表现为需求的爆发性与供给的成长性矛盾。  相似文献   

4.
风险社会理论视野中的和谐社会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社会理论揭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悖论和风险社会的结构性困境。和谐发展观内在地包含了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悖论和风险社会的结构困境的双重超越。在当代中国,伴随着风险问题的凸显,正确处理发展与风险的关系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社会转型期存在的风险在现实中体现为诸多的不和谐因素。这就要求在发展与和谐的辩证关系中化解风险根源,从调整社会发展方式和提升社会秩序品质出发来超越发展的悖论,开创出一条摆脱风险社会困境的和谐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共行政改革面临的十重困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要顺利推进中国公共行政改革进程, 必须从正确认识改革所面临的种种“悖论”入手。总体上看, 我国行政改革面临着十重困境: 历史困境; 价值冲突; 民主悖论; 利益冲突; 主体困境; 体制困境; 诺思悖论; 实践困境; 文化困境和发展困境。对于这种种困境, 只能用矛盾分析方法加以分析, 并在实践中寻求在两种相反的力量之间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6.
陈联俊 《学术论坛》2012,35(3):80-85
网络社会的出现改变了现实社会组织结构形式,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网络社会中组织困境的主要表现为:存在困境、系统困境、合法困境、动力困境等。影响网络社会中组织困境的因素有:技术、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网络社会中组织设计的路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确立价值理性导向;规范政府权力范围;加快网络组织立法;着重培育网络公民社会等,从而塑造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网络组织环境。  相似文献   

7.
刘宗南 《理论界》2010,(3):176-178
风险社会理论揭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悖论和风险社会的结构性困境。教育和谐发展思维内在地包含了对教育发展悖论和风险社会的教育结构困境的双重超越。在当代中国,伴随着中国教育转型和教育改革在现实中体现的诸多不和谐因素,分析风险社会教育的结构性特征,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与风险的关系成为构建和谐教育的关键。这就要求在教育和谐发展的辩证关系中化解风险社会教育困境的根源,从调整教育发展方式和提升教育品质出发来超越教育发展的悖论,开创出一条摆脱风险社会困境的教育和谐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卢梭的政治哲学内含着三个理论悖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悖论,个体自由与群体自由之间的悖论,平民主义与精英主义之间的悖论。卢梭对它们的解决,不仅塑造了其政治哲学的方向和基本特征,也体现出了政治现代性本身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9.
唯美主义作为西方现代性进程初始阶段的文化先锋,在代表西方现代性文化发展倾向的同时,也蕴含了西方现代性文化体系本身所存有的各种悖论与死结,其理论建构、价值诉求暗含了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西方唯美主义诗学建构中所存在的悖论性问题主要有:文学自律与意义困境、人的解放与主体性陷阱、时间崇拜、多元崇拜及其问题、批判性与反思性偏执等.  相似文献   

10.
社会管理创新与信访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稳困境"主要源于"信访悖论",化解"维稳困境"重在打破"信访悖论"。与此同时,社会结构的"马拉松"也要求加强政治和社会整合,信访制度不仅是形式上的"来信来访",也在实质上承担"信才访"的功能,以及对弱势群体的政治和社会整合功能。因此,信访制度事关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信访制度改革可通过规范扩容的方式,在社会管理创新战略中发挥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