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们的日常言语交际中,拒绝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而这种行为也是一种内在的威胁到交际双方面子的复杂行为,同时拒绝方式又受年龄、亲密程度、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实施拒绝行为时需要用一定的拒绝策略。本文提到的拒绝策略主要有两种:即直接拒绝策略和间接拒绝策略。通过这两种策略不仅可以表达出拒绝之意,而且可以把威胁到面子的种种不愉快降至最低。掌握好这些拒绝策略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拒绝言语行为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行为,拒绝策略的使用需要二语学习者掌握较高的交际能力。语用迁移存在于拒绝策略的使用频率上,还表现在与交际双方不同社会地位和社会距离相关的拒绝策略的使用偏好和直接程度上。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要对目的语中使用较多的拒绝策略加以注意,还要对母语文化中拒绝的方式和策略进行有意识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文化价值观与英汉拒绝言语行为交际风格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拒绝言语行为已越来越被学者们所关注,因为它在言语交际中最能威胁人的面子。由于中英文化价值观的不同,英汉语言之间拒绝言语策略的选择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拒绝言语行为交际风格。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这种交际风格上的差异也给外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启示:以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为先导,以语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为核心。  相似文献   

4.
某种言语行为的实施往往要受到特定语言、特定文化模式的制约,从而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表现为特定的语言策略。本研究围绕拒绝言语行为在汉英语言文化中的实现展开,采用语篇补全测试问卷收集语料。在对语料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考察汉语和英语本族语者为达到交际目的各侧重使用什么样的拒绝策略,着重探讨拒绝策略对汉英文化模式的映射。  相似文献   

5.
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拒绝言语行为的缓和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8世纪的汉语拒绝言语行为中,大都使用外部缓和手段和内部缓和手段来缓和拒绝之力,减轻拒绝言语行为的面子威胁程度,从而达到礼貌的效果;外部缓和手段和内部缓和手段的使用体现了社会权力对拒绝言语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维护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有意识地通过话语维护交际第三方(即自己人)以实现一定交际目的的言语行为。言语行为是内化于说话人心理层面的交际目的外化在言语层面的表征。与其它言语行为不同,维护言语行为涉及到三方交际,交际第三方与说话人关系亲疏有别,因此无论在场与否都间接地进入交际过程,说话人在对其实施维护时通常拥有较其它言语行为更高的意识突显性,因此比一般言语行为要复杂得多。大量语料证明,维护言语行为使得说话人与交际第三方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之中,包括三种心理分界,从而造成了该言语行为实施时呈现出的多样的意识突显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根据语用学以及言语行为理论,对中日交际过程中的寒暄、致谢道歉、请客送礼、邀请拒绝等言语行为,联系中日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差异,进行跨文化语用对比研究,有助于中日两国人民交流和交际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非言语交际是人们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实际上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非言语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由于非言语行为具有民族性和多义性,不同文化的人对非言语行为的要求是不同的,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因而有必要了解语境与非言语交际的关系:非言语交际的策略和手段的选择取决于语境;语境有助于非言语行为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对汉语和美语中的拒绝行为的直接性层面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像其它言语行为一样,拒绝言语行为受情景和文化因素的制约,不同文化之间的拒绝言语行为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一方面,汉语和美语的拒绝行为具有相同的特征:都利用中心言语行为中的三个直接性等级,即,直接拒绝言语行为、否定的能力和间接拒绝言语行为;都偏向间接拒绝言语行为;情景变异趋势相似。另一方面,文化因素影响中美拒绝言语行为:美国人在拒绝言语行为上比中国人直接;汉语的情景变异程度比美语小。  相似文献   

10.
不礼貌言语行为在言语交际中并不少见。语料调查发现,言语互动中不礼貌言语行为的产生是由于交际者为实现特定交际目的,选择和谐人际关系挑战取向,导致交际对方或有关第三方的面子和社交权受到威胁和伤害。  相似文献   

11.
任何言语行为都是在语境中生成发展的,虚假拒绝语也不例外。语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环境,而是动态发展的认知语境。语言使用者顺应语境作出选择,以维持言语行为交际的顺利进行。同时,随着语境的动态发展,语言的可选择范围也相应改变。虚假拒绝类言语行为就是语言使用者顺应当前交际语境所作出的选择。基于语境顺应论和认知语境论,能更有效地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顺应语境作出虚假拒绝。  相似文献   

12.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经典理论之一,提出了"言即行"的语言意义观。在此理论基础上,文章提出应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汉语自然真实会话为语料来源,对执行言语行为的语言及副语言手段、交际者识别言语行为的途径、对言语行为做出回应的方式以及语法结构与言语行为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从语言结构层面和社会层面对言语行为理论做出有益的补充,对交际者有关言语行为使用的交际能力做出具体的描述,对日常会话的有序性给出解释。  相似文献   

13.
以某高校外语系201名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跨文化交际言语行为调查问卷,考察学习者在招呼、告别、拒绝、道歉等4种日常交际行为的语用能力,分析其中语用失误的状况以及导致该语用失误的相关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受试者在招呼、道歉和拒绝言语行为中失误频率较高;二语水平与语用能力基本呈正相关,但是在特定言语行为中,二语水平高的英语学习者可能会出现更多语用失误.进一步指出了影响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戈夫曼以及布朗、列文森的面子理论为基准,对《红楼梦》前六十回故事中家人之间拒绝言语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显示:家人之间所使用的拒绝言语行为既有犀利、自谦式直接拒绝言语行为,亦有自贬、规约式间接拒绝言语行为,其特征的复杂性无不彰显出那个时代的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美剧中拒绝言语行为的分析,探讨拒绝实施者的年龄、起始语、社会距离、社会权利等因素对拒绝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美国人在拒绝他人时直接拒绝策略与间接拒绝策略使用情况相似,但倾向于使用间接拒绝策略.拒绝策略的使用受到请求、建议、邀请和提供等不同的起始语的影响,在拒绝要求、建议和邀请时首先采用的策略偏重于间接拒绝策略,但在拒绝提供时,倾向于采用直接拒绝策略.在社会距离与拒绝策略的关系方面,本研究印证了Wolfson提出的U型理论,同时社会权利对美国人的拒绝言语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拒绝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规律。汉语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主要受社会地位、社会距离、社会权力、环境、价值取向和民族个性等变项的影响。在中国社会,受社会格局、价值取向和传统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汉语拒绝言语行为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汉语言语行为的使用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言语行为实施过程中,由于言语行为发生时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言语行为参与者所拥有的社会文化识别等等,使言语行为在具体的语境,尤其是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会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变数的干扰,进而影响到言语行为的实现,从而说明言语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语言使用和社会文化关系的协调过程。  相似文献   

18.
非言语交际在人际沟通中的作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英语教学中,恰当使用非言语行为,能够增加信息、提高教学质量,创造逼真的语言环境、激活学生思维以及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文章从非言语交际的知识着手,阐述了非言语行为的内涵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指出非言语行为对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与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成功的言语交际需要言语交际行为与非言语交际行为的默契配合。非言语交际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跨文化交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需要根据具体的文化语境,充分的理解话语的浅层及深层含义,恰当得体的使用非言语行为促进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言语行为并不是孤立的行为,它是由若干关联的子言语行为组成的复杂行为集合。致谢言语行为通过多样化的组合与变换承担了交际中的礼貌功能,合理地利用致谢语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利于建立和维护各方的交际关系。由于汉西语言特点及其文化语境的差异,汉西致谢语的表现方式和致谢策略所存在的异同值得中西跨文化交际研究者的关注。从言语行为学角度分析致谢行为,有利于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致谢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