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旭 《南都学坛》2011,31(5):58-63
应歌时代的宋词以歌妓为传播媒介,歌妓在词的产生、传播和创作中均产生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媒介生态学的兴起,把传播媒介看做生命体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考察,认为媒介并不是机械地进行信息交换,而是不断与社会环境互动,参与到整个传播的全过程中来。歌妓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不是中性的、透明的和无价值标准的渠道,只管把宋词的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其生存的社会环境制约、身份的限定等等因素都对宋词的传播产生着影响,其独特的生物特征和符号特征也带来了宋词传播的思想、情感、社会、内容等的偏向,最终产生了独特的宋词文化。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代文学之胜的宋词始终是词学界关注的热点,要想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实属不易。本期笔谈的四位作者都是活跃在词学研究领域的中青年学人,他们撰写的文章分别探讨了宋词的接受、题材的演变以及宋词与箫音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选题都有一定的新意,可望推动宋词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代文学之胜的宋词始终是词学界关注的热点,要想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实属不易。本期笔谈的四位作者都是活跃在词学研究领域的中青年学人,他们撰写的文章分别探讨了宋词的接受、题材的演变以及宋词与箫音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选题都有一定的新意,可望推动宋词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代文学之胜的宋词始终是词学界关注的热点,要想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实属不易。本期笔谈的四位作者都是活跃在词学研究领域的中青年学人,他们撰写的文章分别探讨了宋词的接受、题材的演变以及宋词与箫音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选题都有一定的新意,可望推动宋词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5.
宋词与箫音     
作为一代文学之胜的宋词始终是词学界关注的热点,要想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实属不易。本期笔谈的四位作者都是活跃在词学研究领域的中青年学人,他们撰写的文章分别探讨了宋词的接受、题材的演变以及宋词与箫音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选题都有一定的新意,可望推动宋词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明人和宋词,即明人对宋代词作的跨时空追和与赓续,是明代对宋词的传播与接受的一种形态表现。明人和宋词不仅数量多,而且涉及的宋代词家亦广,包括宋代大家名家。和宋词的主要模式有三种,而其产生的缘由则是出于宋词的名篇效应、明人社交的需要及个人情志表达的需要。论述明人和宋词可以一窥宋词在明代的流传接受轨迹及明人词学发展的印记。  相似文献   

7.
宋词是文学和音乐的结合体,两种艺术形式产生了美妙的碰撞与融合.当代的中国通俗音乐(包括流行乐、摇滚乐、实验音乐等)也更加注重溶入音符的文学性.本文就此试比较并探讨宋词与当代音乐歌词的异同及其内在成因.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词发展的巅峰时期,宋词作者层出不穷。文章主要分析了宋代四川籍词人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通过研究发现,宋代四川词人分布极不平衡,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经济的因素,又有风俗文化、名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宋词在我国诗歌史上放射着熠熠金辉,宋诗也独具它的风神情采。由于教学工作的关系,对于宋词宋诗我似乎逐渐产生了一种偏爱。在研读教材、准备讲授的过程中,对宋词宋诗中的某些篇章时或有一些个人的认识和见解。这些见解点点滴滴、零星片断,又难免浅薄片面,但毕竟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16,(3):45-49
通过对《宋词排行榜》所列宋词经典篇目的逐一分析,可以看出宋词经典篇目存在一种明显的互文性写作倾向,这种互文性倾向既包括在主题、对象、时间地点人物等大层面上的一致和相同,也包括在句意、词语组合、词汇和字等小层面上的沿袭与重复,可以说,这种互文性创作模式一定程度上推助了这些篇目成为宋词经典,有效地促进了词作的经典化进程。研究发现宋词经典作品是能够较好地处理互文性和原创性关系的作品,宋词经典篇目的互文性状况是适度和良性的,但并非所有的互文性创作都能对宋词作品的经典化之路产生正面的促进效果,不当的互文性写作甚至会妨碍词作的名篇之路,那些能成为经典的篇目在互文性程度和互文性手法上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仔细分析互文性创作对宋词接受效果的复杂影响,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和把握宋词的文本特征和接受规律。  相似文献   

11.
词是典型的抒情文学,尤擅长抒发心灵深处窈深细腻而难以直叙的情感和情调.宋词抒情的内涵分别是具有代表性的豪情与柔情,后者以"本色"占据主导地位.宋词在大胆抒发私人化的情感、塑造生动多姿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深入刻画无可名状的情绪和情调等方面体现了自己的抒情特色.宋词在抒情文学史上具有质的进步,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唐宋诗词中一些经典的诗词流传至日本,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成语,很多就源于中国的唐诗和宋词。对出自中国唐诗和宋词的成语加以分析,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日语成语。  相似文献   

13.
《宋词的文化定位》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大气和研究个性:用西方的现代文化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古典文学。指出由于上层精英文化与下层世俗文化的交流互动,促成了两种文艺价值观的交流和融合,宋词的风貌就这样形成了。在对宋词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风俗人情、文人生活、审美时尚等进行本原性研究的基础上,勘定出曾经成为一个时代文学标志的宋词的种种特质和属性,极富创见。作者用大量的宋人笔记的一手材料作了深入的论证,并且探寻到了宋代时风和文风之所以如此的根源。沈家庄对宋词所作的文化研究,不但源于西方的文化阐释理论,而且得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人与社会历史文化诸关系理论的真传。  相似文献   

14.
杜甫虽然没有一首词传世,但他却对宋词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他忧国爱民的人格精神砥砺了一代代词人,他"集大成"的诗作已有与词境相通者,对于词体突破本色开创新境杜甫也有所贡献;词法技巧上,杜诗的比兴和长于叙事为宋词所承续;而语言方面,杜诗是宋词丰富的语言宝库,其于宋词之通俗化和以俗为雅均有所渗透.杜甫之所以会对宋词产生诸多影响,其伟大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诗歌是内在根据,他在两宋受到的极大尊崇是其外在环境因素,而中唐至北宋的文化转型特别是俗文化的兴起则是这一影响发生的历史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15.
美国汉学家朱莉叶·兰道英译的《春之外:宋词选集》是英语世界第一部宋词选集译本。《选集》的译本体例融合了兰道汉学家的学术关怀,译者从英汉语言差异出发,在翻译实践中呈现出宋词的文体特质、文学审美与文化内涵。20余年来,兰道的宋词译本流传极广,遍及全球四大洲,并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古典诗词走向世界的经典译著。  相似文献   

16.
<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集,在其创作中保留了唐诗创作的若干痕迹,并在词牌、意象等方面具有独特之处,一定程度对宋词和元散曲产生影响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尝试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本世纪词学研究和唐宋词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分类统计,列出“本世纪词学研究及唐宋词研究总成果一览表”、“本世纪唐宋词研究成果时代分布一览表”、“本世纪唐五代词人研究成果一览表”、“本世纪宋代词人研究成果一览表”等共6项统计表格,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分析了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基本风貌、发展历程、关注热点、研究格局,同时还就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明词成为词学领域新的学术增长点,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唐宋词研究者的持续助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宋词研究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的诸多困境:文献的完整、知识的密实、经典的稳固、范式的成熟等从多个维度制约了唐宋词研究的活力。事实上,明词作为唐宋金元词在时间上的接续者,是我们在通代视域下重审唐宋词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它所积累的知识资源与经验视角有助于我们转换思维方式,重新探究唐宋词研究中仅靠同时代文献无法解决的难题,重新评价唐宋词研究中的一些“平庸”问题,理解并反思现有唐宋词研究话语中的明清词学元素,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唐宋词研究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倦客"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宋词中。它寄予了宋人种种人生感慨,是解析宋人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宋词中的"倦客"为对象,不但可以探讨其意象内涵,同时还可以深入了解其产生的相应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20.
析数能够把数学运算和语言表达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具有较明显的修辞功效。本文即在对宋词进行穷尽式检索的基础上,从语言视角探讨了宋词这一文学体裁中析数的类型特点,并对这种修辞手段在宋词中所起的修辞作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