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对于西藏特殊的高原环境意义重大。西藏现代工业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和平解放到21世纪初,可视为传统工业化阶段;进入21世纪后,逐渐确立了"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西藏现代工业要想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特色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选择为基础,走出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新型生态化工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特种蔬菜又称为稀有蔬菜,由于其特殊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亲睐.尽管湘中地区蔬菜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蔬菜基地建设数量、规模、品种、播种面积等稳步增加,但特种蔬菜产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资金不足、基础建设薄弱、种植积极性不高等原因制约了其良性发展.湘中地区发展特种蔬菜生产应加强特种蔬菜示范区建设,注重积极开展特种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并加强政策引导,争取多元资金扶持,改善特种蔬菜生产条件,以完善特色农业服务体系,为特种蔬菜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平台.  相似文献   

3.
生态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本文选择的乌江流域是具有一定特色、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较为紧密的地区.定量测算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状况以及两者的耦合关系,旨在为促使乌江流域生态产业发展和建立全流域的"生态产业一生态环境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武陵山区典型的文化遗产型特色民族村寨彭家寨的实地调研及其发展模式的分析,提出特色民族村寨发展应以生态为本、文化为魂、产业支撑、社区参与,认为以追求村寨整体协同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家园"模式是文化遗产型特色民族村寨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5.
从总量供应、生产品种、市场流通、应急调控、质量监管等方面对福州市"菜篮子"工程——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从菜地流失、组织化程度、稳产能力、科技水平、污染状况、质量安全等方面对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从基地保障供应、流通主体培育、强化安全供给、加强应急保障、加工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蔬菜产业新一轮发展的重点与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党中央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视角分析中国共产党关于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经验,对于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建设美丽幸福新西藏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分为改革开放初期的奋力探索、进入新世纪的稳步推进、十八大以来的全面深化等阶段;取得的主要成就有突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地位,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牢固建立;牢固树立底线意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顶层设计保障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日臻完善。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主要得益于坚持党对西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西藏各族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继承与创新、坚持生态保护系统思维、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具有市场属性、地域性、民族文化以及生态与可持续的特性。在生态视角下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就是把特色资源、地理区位、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等优势转化为经济、市场优势,是实现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径有以"产业生态化"模式发展资源型特色产业、以边境口岸优势发展低碳型口岸经济、以特色自然与人文资源发展休闲养生和旅游度假等第三产业、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以及以民族传承和特色资源和环境优势发展民族医药、健康产业、绿色产业等。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可将特色小镇划分为生态型、文化型、科技创新型、金融型及人力资本型五类。生态型特色小镇内企业和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和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又将促进生态型特色小镇不断实现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型特色小镇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应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生态型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统筹政府、市场、智库三重保障体系,发挥三方各自的优势,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还应构建资金保障体系,充分保障生态型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9.
论西藏进入长江上游经济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藏进入长江上游经济带 ,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空间布局。本文从经济、政治、生态三个视角分析了国家将西藏纳入长江上游经济带的依据。在此基础上 ,着重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了西藏在长江上游经济带中的地位及总体特征。文章指出 ,西藏要顺利实现进入长江上游经济带 ,与川渝联动发展 ,关键要解决产业发展的亲和力和交通问题 ;西藏现实的选择是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 ,重点发展旅游业、水电开发业、生物资源开产业和医药产业 ,并适时修筑“川藏高速公路”等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的振兴,而山区乡村振兴则需依靠产业与生态协同振兴才得以实现.鉴于山区乡村肩负生态环境与(民族)传统文化"双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特殊使命,以及按现阶段山区乡村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多功能发展、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为理论视角,以乡村产业与生态振兴为山区乡村振兴的"两大抓手",稳步推动山区乡村振兴的进程.为此,应以村民全面发展及生活富裕为山区乡村产业与生态协同振兴的目标导向;聚焦推进协同振兴的产业、生态、文化、人才和组织等关键领域;以乡村基层党组织嵌入为引领、以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为立足点、以合理适度利用乡村资源为必要原则、以"生态+"为特色发展模式,推进山区乡村产业与生态的协同振兴.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涉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基于当前世界局势和国际背景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这一战略将中国的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推向了深化经济发展的前沿,作为"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区域的西藏应将国家战略和民族特色、区域特色相结合,发展藏民族内涵的文化旅游和西藏特色贸易以及与南亚诸国宗教信仰上的认同和互通,通过三大方面的西藏特色牌,把中央关于西藏发展的决策部署和西藏实际紧密结合,共同促进西藏社会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业作为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第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西藏三次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西藏自然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压力大、草场退化严重等因素严重威胁到西藏畜牧业的长远发展,在循环经济视角下实施"以草定畜"、"人才储备"及"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策略,有利于西藏畜牧业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对其影响较大。在新的发展环境中西藏矿业发展面临诸多特殊性,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发展阶段的特殊性、战略地位的特殊性、区域状况的特殊性。这些特殊因素的存在使西藏自治区矿业发展道路不同于内地区域,带有明显的西藏特色。理解和把握这一特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西藏自治区在"十二五"期间,确立了把西藏建设成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战略,大力加强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旅游业。以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主线的西藏乡村旅游尚无成熟的案例,需要大量的实证信息。本文以具有特色的藏族村寨、牧区为调查对象,就西藏乡村旅游与民族节庆和藏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进行了实地考察,提出了如何利用民族节庆、藏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拓展西藏乡村旅游内涵,对促进西藏旅游的发展有着实际意义,是藏族传统体育传承拓展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1952年以来,西藏金融发展模式由外生金融发展向内生金融发展转变,非正式金融制度安排被正式金融制度安排替代,金融业务持续稳步发展.但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西藏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的"金融弱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货币化层次低、资本形成能力弱、区内资金外流严重以及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效率低下.西藏金融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并不在于资金的短缺,而在于西藏金融生态体系不健全,即金融生态主体单一,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以及社会信用环境欠佳.因此,有必要健全西藏的金融生态体系,为西藏金融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关键。旅游业作为新兴的综合性产业,具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功能。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较多民族地区摆脱贫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首选举措。文章以旅游产业为引领,以生态、旅游、民族文化和特色农业"四链"特色产业群为精准扶贫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提出产业政府主导化、产业精英引领化、产业生产组织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产业民众参与化等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只注重工业和服务业而牺牲农业的发展是畸形的发展,农业可以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之一.浙江宁波通过推进高效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扩大农业循环经济等方法不断推进农村生态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还需要化解制约因素,做到四个结合:即把农业生态产业发展与资源禀赋相结合,把农业生态产业发展与食品安全相结合,把农业生态产业的发展与农业科技相结合,把农业生态产业与加大投入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加快产业生态化转型和生态产业化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现实需求.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需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走生态优先、因地制宜、质量导向、机制健全、特色引领的现代化之路,以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高新化、...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是进一步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的必然。第一产业产值占连云港市生产总值的比率一直比较高,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特色、生态、智慧的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连云港市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武陵山区生态条件相同,产业发展水平相近,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以恩施州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为案例,提出武陵山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政策建议: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绿色发展;立足本地实际,切实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促进效益提升;突出农民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倾斜扶持,改善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