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展现了在爱情的语境下自我与他人的问题所带来的困境:在爱情中,自我一方面要保持自我的同一性,一方面又因为"我爱你"而与他人联系在一起,要通过他人的肯定才能确认成为那个爱他的自我。这种困境引导我们进入到以自我为基础建立起的浪漫之爱的反思。一般认为,茨威格的这篇小说肯定了浪漫之爱,而本文则试图通过分析这个由爱情引起的自我困境,证明茨威格对浪漫之爱的态度并非肯定,而是反思。  相似文献   

2.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中“陌生女子”对于自己执著奉献了一生的爱情默默诉说,曾引起众多读者的感慨与思索。本文以“陌生女子”临终前的这一份爱情表白为出发点,阐明了人世间真挚情感的存在不仅应该大声表白而且一定要表白清楚。文章进一步指出现代女性对于爱情应该拥有自己的主张,要学会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中守护自己的精神领地。  相似文献   

3.
茨威格的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陌生女人对小说家R的爱的倾诉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深处,爱情以及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也成了解读作品的最多路径.然而茨威格的作品有着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存在主义视角将为重新解读《信》另辟蹊径,展示出在陌生女人的倾诉与呐喊中包含着茨威格在一战后对人的生存意义及世界本质的思索.  相似文献   

4.
斯·茨威格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茨威格在其回忆录和一些小说中,对奥地利当时的教育制度、教学计划、学校、教育者、学生等都是有颇多微词的。今天再来审视茨威格对他的中小学生活的回忆,可以看出他对旧教育制度的愤懑,也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理念,这在21世纪我们大兴创新教育之际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中外两住作家茨威格和梁晓声的作品《一个陌人女人的来信》和《苦恋》分析了一个共同的爱情模式,即安徒生在经典童话《海的女儿》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小人鱼”爱情模式,探究了这类爱情中,女主人公们将“爱”当作自己生命理想的内在深层根源及其悲剧命运的缘由;尽管她们对爱的炽热追求被男权统治的社会所忽视,但那种诚挚无私的爱谱写出一曲生命的赞歌。  相似文献   

6.
《百年孤独》是一部反映拉丁美洲孤独落后与封闭现实的伟大长篇小说。小说中 ,作家马尔克斯描写了马孔多小镇上布恩蒂亚家族整整六代人的生活与爱情。马尔克斯认为 ,“布恩蒂亚家族之所以孤独 ,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爱情。”[1 ] 但是 ,当“百年孤独”这四个字随着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名字逐渐成为一个固定词组时 ,当人们在津津乐道百年的魔幻与百年纠缠不清的爱情时 ,甚至包括马尔克斯本人却都忽视了另外一段也许是很不起眼的故事 :那就是布恩蒂亚家族第四代奥雷连诺第二和其情妇佩特娜·柯特以及妻子菲兰达·德卡皮奥之间的纷扰爱情。而实际上 ,这段爱情虽不起眼 ,但却偏偏延续得历史最久 ,而作者马尔克斯也正是在对这段纠葛爱情的描写中表现出了他思想的独到和深刻。对这段爱情的描写 ,马尔克斯是通过三个层面来进行的 :那就是爱情的功利性、爱情的爱情性、爱情的亲情性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传记文学大师茨威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茨威格的文学创作尤其是他的传记文学创作,与他生活的时代和所受的文化教育关系极为密切.没有维也纳,就没有茨威格.他深受西方人道主义精神熏陶,批判地接受尼采、泰纳、罗曼·罗兰、斯特拉奇和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学说.多元文化语境成就了具有深厚人文、历史素养的传记文学大师茨威格.  相似文献   

8.
电影《夜宴》和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塑造了两个女性相似的爱情故事,影照着女性的爱情品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博  杨柳 《百姓生活》2012,(2):57-57
传说中,秦始皇爱过一个名叫阿房的民间女子,但这段美丽的爱情没有换来美丽的结局,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  相似文献   

10.
现在很多年轻人,把爱情当作快餐。不相信,不感恩,不满足。我期望我们这段完美的爱情,给他们一点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告诉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恋上一个人,一定要勇敢地告诉对方,菩待他,全心全意地爱他,并且相信,你们一定会有一个童话故事里的美丽结局。  相似文献   

11.
蕴丰富于瞬间──茨威格心理描写方法一瞥李伟昉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驰名世界的奥地利杰出作家,其独特的心理描写赋予了他的小说以极强的艺术魁力,赢得了包括高尔基、罗曼·罗兰在内的许多艺术大师的极高赞誉。他有一首题为《壮丽的...  相似文献   

12.
自然的镜子·历史的模型·灵魂的曝光──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30周年张泗洋悲剧是莎士比亚作品中重要的部分。他一生一共写了十部悲剧,其中以“四大悲剧”最为脸炙人口,此外,《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青春与爱情的颂歌,最为青年所爱读;《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呈...  相似文献   

13.
李成儒是著名的实力派演员,主演了《人虫》,《人生几度秋凉》,《重案六组》,《汗血宝马》,《舞台姐妹》等几十部热播的影视剧,把一个个命运跌宕起伏的角色刻画得栩栩如生。一如他扮演的角色,现实生活中他的情感之旅坎坷曲折,与第二任妻子,上海京剧院著名梅派青衣史敏的“老少配婚姻”,曾一度被传为佳话,因为种种原因,这段“爱情童话”最终解体……  相似文献   

14.
《可乐》2007,(11)
"—个人只要领略过爱情的纯真喜悦,不论他在精神和智力生活中得到过多么巨大的乐趣,恐怕都会将自己的爱情经历,当成一生旅程中最为璀璨耀眼的一个点。"这段话引自马尔萨斯经济学名著《人口论》。一位经济学家在  相似文献   

15.
茨威格通过他的论文、评论、书信、作品中的议论、作品人物之口间接地阐述了他的文学主张。其主张影响着他的创作特色,使他在同时代作家中取得了巨大成功,拥有着众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16.
1.我也要那只绢绣风筝 蒋涵是在四月份认识的言珠,那是充满花香和阳光的季节。 蒋涵的女朋友童童已经去日本一年,他恨不得长了翅膀能立即飞过去,早点结束这种相隔两地的爱情。蒋涵出国的签证还要两个月才能办下来,等签证的这段日子,除了每天补习日语之外,他有大把空闲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论茨威格情欲小说中的非理性激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茨威格堪称世界著名的写情圣手。他作品中的情欲小说所以能产生巨大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借助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说,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深入开掘小说中的非理性激情——情欲而出奇制胜  相似文献   

18.
“出走”是一种生命现象,也是作家们乐于表现的主题。茨威格看到了人渴望摆脱平庸、让生命放射出光彩的内在动因,让亨丽哀太太“出走”了一回,但他尚未承认人类“出走”的正当性。葛利叶也专门表现过出走,他是把“出走”作为一种生命现象来思考的,并认为“出走”根源于人的生命冲动和人性意识。在茨威格和葛利叶笔下,出走之地均是旅馆,这暗示着:既有的存在不是家,而家在别处,也许就在“出走”本身  相似文献   

19.
由中外两位作家茨威格和梁晓声的作品<一个陌人女人的来信>和<苦恋>分析了一个共同的爱情模式,即安徒生在经典童话<海的女儿>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小人鱼"爱情模式,探究了这类爱情中,女主人公们将"爱"当作自己生命理想的内在深层根源及其悲剧命运的缘由尽管她们对爱的炽热追求被男权统治的社会所忽视,但那种诚挚无私的爱谱写出一曲生命的赞歌.  相似文献   

20.
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理论基石,茨威格的小说创作明显受到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茨威格研读弗洛伊德的著作和学说,其创作深受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文学家茨威格和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一样,对心理学和心理分析有浓厚的兴趣。这种影响在茨威格的小说创作中有较明显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