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察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必须重视研究读者的接受心理.对英雄传奇的叙写,是金庸武侠小说,也是所有武侠小说的重要特点,但金庸武侠小说对英雄传奇的叙写相对于其他武侠小说又有其独异之处,其对有人气的英雄群体的塑造,可以使读者在鉴赏中幻化为小说中的英雄人物进行英雄历险,获得灵魂的安慰与欲望的替代性满足.这是其征服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金庸以其武侠小说著称于世 ,对金庸作品评论的文章也不胜枚举、褒贬不一。笔者认为金庸小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并从金庸小说的侠文化 ;金庸小说的琴棋书画 ;金庸小说的美食与美酒三个方面谈了金庸小说的审美意趣 ,同时指出在现代汉语小说作家中恐怕很少有名气能超过金庸的人 ,金庸已成为华人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其原因就在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金庸小说一直被认为是武侠小说的巅峰之作,历来有雅俗共赏之好评。其雅俗共赏的原因之一在于金庸小说一以贯之的和谐精神。这种和谐精神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金庸小说将人的内心世界与大自然相融合;金庸小说在借鉴传统武侠小说复仇模式的基础上,对传统武侠小说中的复仇主题给予了否定,着重挖掘复杂而真实的人性;金庸小说挣脱了狭隘的民族观念的...  相似文献   

4.
金庸小说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批判安凌摘要金庸的新武侠小说,除了在语言、艺术上臻于较高境界外,更主要的是他对于中华民族心理的准确把握与批判。笔者试图分析金庸小说中的民族心理、文化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对这种心理、文化的批判。关键词金庸小说,反传统我们在金庸小说...  相似文献   

5.
金庸武侠小说成功地将俗文化与雅文化结合起来,被称为文化武侠小说。其中佛教元素是金庸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金庸武侠小说中对佛教四谛思想的表现,来阐述金庸小说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第三届中国舟山桃花岛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三届中国舟山桃花岛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9月召开,会议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意蕴、创作渊源、重要作品及其主要人物的精神内蕴等,进行了多方面认真解读和深入剖析,同时对于武侠小说与武术文化关系、小说文本修改、传播及其研究史,以及金庸武侠小说的独特艺术手法等几个方面,展开热烈探讨,颇多新见。  相似文献   

7.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客形象是不断变化的.通过这些变化的侠客形象折射出金庸不同时期各不相同的人生哲学:金庸小说,不仅是一流的武侠小说,也是一流的爱情小说.金庸写爱情之深、之广、之奇,均可与世间任何言情大师一决高下.对侠客形象匠心独运的书写,对爱情多层次立体感的呈现,使金庸武侠小说赢得了众多读者的亲睐,并在文学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金庸武侠小说达于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古典精神的复活.春恨,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经常表现的主题模式,在金庸武侠小说中呈现出独特的叙事表现.小说中春恨与情欲的伴生以及春恨的意象表现的主题学角度阐释,是我们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古典精神的发掘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9.
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不同的小说有不同类型的主人公。随着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创造,他也将自己对生命的体悟融入到对武侠小说主人公的创造之中,每一个主人公在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同时,他们的经历和结局也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0.
金庸是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时刻,不少论者从女性哥特式批评视角,认为金庸笔下的女性是男权话语与权利体系下对女性形象的扭曲,女性无法走出菲勒斯中心的巨大阴影,丧失了自己存在的主体意识,失去了自己存在的本真性。实际上,金庸笔下众多或美丽或凄婉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爱情的广泛、爱情的深层次和爱情的奇特,表现了金庸的爱情理想和积极进步的女性爱情观。  相似文献   

11.
金庸是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时刻,不少论者从女性哥特式批评视角,认为金庸笔下的女性是男权话语与权利体系下对女性形象的扭曲,女性无法走出菲勒斯中心的巨大阴影,丧失了自己存在的主体意识,失去了自己存在的本真性.实际上,金庸笔下众多或美丽或凄婉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爱情的广泛、爱情的深层次和爱情的奇特,表现了金庸的爱情理想和积极进步的女性爱情观.  相似文献   

12.
金庸武侠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当前学界对金庸小说的研究主要是文本视角,结合小说图像和文本多模态叙事视角的研究尚不多见。以视觉设计语法、图像认知框架和图文符际模型为理论指导,以金庸“御用”画家为金庸小说创作的插画为研究语料,深入考察插画图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及图文关系,研究发现:第一,插画以武侠人物的群体形象为主要内容;第二,插画建构与受众之间形成的是平等权势;第三,插画图文关系的数量依次为扩展、延展和增强。  相似文献   

13.
金庸是武侠小说大家,被世人称为大侠,他笔下的人物如诗如画、富于浪漫色彩,尤其是女性形象更别有一番情志,她们不仅具备外在形象美,更富含内在精神美;高阳小说《胡雪岩》中以塑造女性形象见长,她们纯真善良、精明干练。但二人都是出于男性的欣赏角度来写女性的,是一种纯粹观赏性的描写。  相似文献   

14.
金庸是武侠小说界的泰斗,他的创作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艺术高度,远非一般武侠小说作家所能比拟。他的作品代表了武侠小说的最高成就。要对武侠小说作出中肯的评价,就必须研究金庸的作品,否则就难免偏颇。很多人之所以把武侠小说说得一钱不值,就是由于没有阅读金庸的作品,至少是没有深入领会金庸作品而只凭读过三两部蹩脚武打小说作者所胡编乱造的蹩脚武打小说就急于发议论的缘故。事实上,金庸作品不仅具有严肃而深刻的主题,宏阔的历史文化背景,而且在结构、语言、叙事手法、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5.
金庸武侠小说成功地将俗文化与雅文化结合起来,被称为文化武侠小说。其中佛教元素是金庸小说的一大特色。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佛学思想,体现出作者从佛家的悲天悯人精神出发解读人性,以人道主义的关怀诠释侠武的艺术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6.
爱生之道:金庸小说的美学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武侠小说离不开格杀打斗,但金庸小说却讲究生活情趣,反对残忍暴力。这使充溢着一种生命气息的金庸小说蕴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品格。它来自于金庸作品里的"爱生性",通过这一原则,金庸小说成功地建构起了一种审美乌托邦。  相似文献   

17.
小说人物作为作家所创作的对象,一经生产出来就成为了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他们甚至会反过来压迫作家.这种精神生产的异化现象,将激起作家对于人物的反抗.金庸的创作发生明显的转向,一反他以前的武侠小说而虚构出韦小宝这个"反武侠"的形象,就是这种反抗的结果.为了改变英雄式主人公造成的道德、能力、位势、命运压迫,金庸把武侠小说中需要仰视的人物变成了一个俯视的宵小形象,由此重新确立了创作者的主体地位,使自己摆脱了精神生产的异化状况.  相似文献   

18.
自1955年《新晚报》连载《书剑恩仇录》以来,金庸的名字就伴随了华人半个多世纪,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成了华人世界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精品,香港的文学评论家林以亮先生甚至认为“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正因为金庸小说传播受众的广度及其雅俗兼得的特点,学术界也对其广为关注。  相似文献   

19.
金庸小说创下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文学传播的奇迹。金庸小说在不同文化群体中的流传体现了不同的现实文化诉求。作为通俗武侠小说,金庸小说能被市民大众广泛接受,主要源自娱乐至死的现实文化消费背景与社会未成年心理;而遭知识阶层的接受与拒斥,除去商业炒作及文化资源争夺等因素外,同时还存在相应的启蒙动机;至于其在海外华人群中的传播,除去娱乐的动机,同时还隐含着强烈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需求,不过渴求在金庸武侠小说中寻求民族文化之根,本质上存在着巨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20.
金庸是拥有华人读者最多的作家,其武侠小说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风靡至今,创造了一个阅读神话。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使读者群跨越了年龄、种族、阶层和政见等的不同,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生动形象的教材,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学修养,而且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进而培养和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