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 ,对郭沫若小说与森鸥外《舞姬》中的忏悔形象进行了评析 ,认为 :中日两位文学大师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 ,均通过忏悔形象表达出尊重人、维护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强烈愿望 ,这种愿望正是中国五四文学及日本近代文学有识之士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2.
<阿部一族>是森鸥外的第二部殉死小说,本文围绕殉死问题,分析了各家臣的殉死观,并剖析了森鸥外对殉死问题的态度变化.  相似文献   

3.
日本近代文坛“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活动于大正时期,与森鸥外、夏目漱石并称为20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坛三大巨匠。在其短暂的创作生涯中为人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15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历史题材的短篇小说尤为著名。鲁迅的《故事新编》在创作取材、叙述视角、创作思想等方面与其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对其进行相似性研究有利于对两者进行更加深入地比较。  相似文献   

4.
鲁迅精神之火,照亮了科尔沁满族作家江浩的人生之路、创作之路。在身上带有“尼采气”、坚持民间立场和边民立场、“原生态”与“现代性”结合等诸方面,江浩都受到了鲁迅的强烈影响。与其说是他被动地接受了鲁迅的影响,毋宁说他是在鲁迅思想文化资源中找到了自我。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的父亲。鲁迅小说中具有彻底的反传统、反封建主义的主题,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创作艺术上都充满了强烈的反传统意识。  相似文献   

6.
“秀麿文”是森鸥外在南北朝正闺论争的触发下创作的以五条秀麿为主人公的系列思想小说。森鸥外基于实证历史主义立场从科学理性、机制保障、统治技术三个维度对日本近代天皇制国家神话的虚构性进行了揭露。同时森鸥外预见到实证历史主义可能引致权威的丧失、伦理精神的肢解,试图通过理性信仰的方式构建起一个合理的精神秩序来解决天皇制国家内含的巨大悖论:国家神话与近代科学理性之间的龃龉。但是,其提出的“仿佛”哲学、欧肯哲学都因不具备现实可行性而无疾而终。最终,在日本的现实面前森鸥外偏向了维护天皇制国家统治秩序的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7.
森鸥外是短篇小说的天才,同时也是长篇、戏剧、理论方面的能手。他不仅善于捕捉现实生活的主要问题,也写得一手出色的历史小说。和自然主义不同,森鸥外的后期创作的小说充满着理想和伦理观念。他的许多后期创作的小说从结构到人物都是根据伦理道德的主题思想创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在酒楼上》除了明线、暗线,应该还有一条"隐线"。这是鲁迅在写作时无意识流露出来的内心隐秘,读者不能很清晰地看出来。这条"隐线"是:"兄弟失和"给鲁迅带来的强烈的被侮辱、被伤害的情绪,以及鲁迅对兄弟情谊的深深怀念和珍惜。  相似文献   

9.
《舞姬》是日本著名作家森鸥外的代表作,也是日本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名篇。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留学德国的日本青年官员与当地一名贫穷的舞女的爱情悲剧故事,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森鸥外不仅是一位小说家,还是戏曲家、评论家和翻译家。他自幼熟读四书五经,七岁入校学习汉学,具有深厚的汉诗文基础,他对中国古典小说颇为精通,与中国  相似文献   

10.
看客:生命悲剧的隐喻——对鲁迅“看客”的生命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看客"是鲁迅最重要的表现对象之一.鲁迅书写"看客"一方面具有一种清醒的启蒙理性,另一方面又呈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在鲁迅笔下,"看客"的"看",潜藏着精神暴力欲望,蕴涵着"渴血的欲望".这是鲁迅对生命悲剧的正视,也是对人的巨大悲悯.  相似文献   

11.
鲁迅对目连戏终生都怀着诚挚的喜爱之情.在某种意味上,鲁迅也是一个"目连",历史赋予他的负罪感是如此强烈,以致于他必须用一生的挣扎与抗争来证明.与此同时,鲁迅的自我拯救显得更为深刻、复杂,这种基于自身心灵世界的绝望拯救,既是鲁迅对"目连"式负罪与拯救的超越之处,又注定了鲁迅一生都无法消除其生命的内在紧张和焦灼.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在锻词炼句、辞格运用等方面独具特色。鲁迅小说中将虚词也赋予强烈情感,运用在特定语境下构成临时同义关系的词语传情达意,因人因情设喻,以加强主题表现力度与深度,这些修辞艺术手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3.
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在他战斗的一生中,与刊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对不同政治倾向、背景的刊物,鲁迅的态度却是泾渭分明,有着强烈的爱憎。鲁迅对《越风》的态度,就表明了他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和原则立场。《越风》的创刊及其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文学家和杰出的教育家,是鲁迅人格中交相辉映、密不可分的两个侧面。已往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前者。作为杰出的教育家,鲁迅具有强烈的爱国忧患意识、博大的仁爱情怀、极强的自我约束能力、高度的负责精神、鲜明的现代意识和实事求是精神。这些品质,既造就了作为教育家的鲁迅,又是鲁迅留给后人的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正> 讽刺是铸成鲁迅杂文强烈战斗性的一个有力因素。在鲁迅的杂文中,作者经常地大量地通过语言修辞的艺术手法进行讽刺,取得了多方面的强烈的讽刺效果,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鲁迅杂文中的这种讽刺手法,很多同志都在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本文想就鲁迅杂文中的讽刺语言艺术也来作一点粗略的分析和探讨。 (一)搭配“反常”,巧用矛盾,换句话说,就是通过词语本身搭配的表达作用,利用词语的意义关系来进行讽刺。这种方式在鲁迅杂文中表现得特别突出。所谓“搭配‘反常’,巧用矛盾”,是指修饰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反抗哲学"与佛文化"勇猛精进"精神的关系体现在:"慈悲"并不排斥反抗,"精进"包含着斗争.鲁迅的"反抗哲学"包括:反抗专制,反抗苦难,反抗庸众,反抗虚无.鲁迅的"反抗哲学"具有下列鲜明特征:在立场上,坚定、鲜明;在感情上,真挚强烈,爱憎分明;在态度上,坚决果敢,是非清楚,旗帜鲜明.  相似文献   

17.
陆游与鲁迅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优秀代表。鲁迅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爱国爱民的思想源远流长,并有一个历史的辩证的发展过程,给后人的影响是深远的。鲁迅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土壤,努力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遗产,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今天,我们学习鲁迅、研究鲁迅,不仅应当研究鲁迅自身思想与创作的发展的轨迹,还要重视我国历代乡邦先贤特别是绍兴先贤对他的影响。显然,在给鲁迅以强烈影响的众多优秀作家中,陆游是突出的一个。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批评了几位作家、学者否定鲁迅的论点,为世纪之交的鲁迅研究摄影留念。本文坚持认为,鲁迅是20世纪中华民族的伟人之一,对他的否定与贬损,必然是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亵渎;并且否定鲁迅,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而是有着鲜明与强烈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杰出的翻译家,译作几乎占其文学作品的一半。鲁迅从未翻译过英美或其他强大国家的文学作品。在不同的翻译时期,鲁迅精心挑选翻译文本,译介弱小的和被占领国家的作品,其选择的翻译文本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操控痕迹,与特定社会意识形态及其本人的意识形态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绍兴生活了他一生的三分之一,不管他是否意识到,在他的意识深处,始终存在着一个越文化“场”。这表现在在鲁迅各种形式的作品中,不时浮现出一种“故乡情结”;鲁迅的精神气质,可用“硬”和“韧”二字概括,而这正是越文化的传统;在鲁迅的思维方式上,也显示了越文化“崇实”和强烈的批判意识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