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概念、内容、形态、功能等基础理论的研究,又包括效度、问题及归因、建构等实践应用方面的研究。现有研究存在关键概念界定不统一、话语对象特殊性研究不足等问题,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界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概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象性、时代性研究,助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与其他学科理论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伴随着时代的变革,自身的话语系统不断得到转换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的建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的生成,需要重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架构,契合受教育者的实践,注重吸纳非本体的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3.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转换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与传承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文本话语、精英话语、传统话语和说事话语等基本话语形态。近年来,受多重社会因素和多元文化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不断遭到冲击。重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一是立足生活世界,从文本话语向生活话语转换;二是依靠社会主体,从精英话语向大众话语转换;三是把握时代精神,从传统话语向现代话语转换;四是融注情感要素,从说事话语向情感话语转换。通过话语转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软权力"、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表征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建构者。该书紧紧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发展”涉及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分析,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其发展历程进行解读基础上,探索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变迁的轨迹。在综合内部和外部社会语境下,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目标、基本策略,预测话语发展趋势,从而建构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该书内容完整、层次清晰、逻辑性强,初步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理论体系,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也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旧”话语体系的缺失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障碍,如何构建“新”的话语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迫在眉睫的任务。从“新”体系对语汇、概念、理论三个方面的诉求来展开,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话语体系构建的方法及其标准。  相似文献   

6.
金林南教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一书,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依托“范式”理论,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立场;达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哲学反思,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现象、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历史演变与现实存在、学科范式与实践范式等进行深层剖析,并阐明公共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空间.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理论内容体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理论、结构环境理论和操作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价值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北京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是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术理论研究机构。研究所还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相关学科方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9.
图像形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角色,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态,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图像语境内在逻辑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图像语境的构建应以澄清碎片化、消费主义及视觉景观化的消极性图像语境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与影响为现实前提。通过激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图像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图像素养;推动图像的日常生活化转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大众化;确证图像叙事与文本叙事的有机结合,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叙事功能,从而在实践观照的视野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图像语境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包括理念创新、内容创新、转译创新等基本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创新包括理论的理念创新和实践的理念创新,即包括"理念的理想的内容"和"理念的实际的内容"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创新包括宏观领域话语和微观领域话语的创新。宏观领域话语创新指称文本话语、生活话语、社会舆论创新等,微观领域话语创新指称网络话语、心理话语、良心的语言、信念的语言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译创新包括话语转化和话语翻译。  相似文献   

11.
社会物理学是大数据时代诞生的研究想法的交换如何驱动人类行为的新学科,这一新兴学科的学说观点对于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基于社会物理学视阈,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实践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思维需要迭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发生了变化。基于此,打造智慧思政新范式可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在这一新范式下,社会网络形态呈现出伙伴型网络新格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新角色是魅力型连接者,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新角色是主体参与者。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划分,体现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由于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等问题而产生了冲突与合作,这种主客体间的冲突合作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根本体现,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影响性和可控性的特征。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深刻认识并有效把握这种主客体间的冲突合作关系是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必须从主体需要的现实性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可能性两方面相联系的实践中来求解其实现途径。校园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研究与引发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而校园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原则、方法的把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素质的提升是确保其价值实现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划分体现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由于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等问题而产生了冲突与合作,这种主客体间的冲突合作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根本体现,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影响性和可控性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深刻认识并有效把握这种主客体间的冲突合作关系是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是社会及个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深刻理解(或科学认识)并按这种理解(或认识)去行动,思想政治教育自觉可分为主体自觉和客体自觉、群体自觉和个体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等。思想政治教育自觉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自觉,包括党和政府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觉、学校和各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觉及教师和各教育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思想政治教育自觉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要培养合格的奉公守法的公民,要培养心智健全的人,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觉。  相似文献   

16.
就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实际内容发现,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方面是相背离的,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又呈现合流的发展趋势。现阶段,通识教育正面临着生存困难,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实际操作效用的危机,但正是因为这一点原因,促使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走向合流。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对象、内容、方式以及价值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共性,这就是这两种教育“合流”的理论基础,并且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学生社会实践等一些方面的合作就是这两者合流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传统划分中的主体和介体需要重新确证和解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是认同并掌握特定教育内容的教育者。教育内容不是介体,而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内在有机组成部分,是教育者具备教育主体资格的内在要素和必要构件。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呈现介体特性既是教育内容回归主体的诉求,也是教育介体自身建构和完善的呼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和介体重新解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现实社会空间向虚拟网络空间的空间转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条件。面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碎片化、分散化和形式化现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空间转向过程中发生了身份断裂,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为了发挥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功能、维护好网络空间生态,需要在多元主体获得身份认同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致的目标、确立活动的规范和提升行动的能力,建构彼此间良性的互动关系。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领导、管理、进入、协调、共享、保障、评估和监督等综合协同机制,在网络空间中重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价值,建构一个有机的、开放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就是指教育者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的放矢,使整个教育过程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思想认识和行为选择问题,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研究是随着现实状况和学生思想的不断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其中要注意教育主客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教育环境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充分利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的迅速发展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方法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围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建设与发展这一主题,学术界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概念,方法的有效运用,方法运用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