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的合作行为是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内在因素,农户的合作行为是合作意愿与合作能力的统一。文章重点分析了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主要因素,并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行为受到户主的文化水平、认知程度、销售困难和政府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于这些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做好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产品市场疲软、价格下跌,有的销售渠道不畅,农民从事种养业的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种养业增收缓慢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组织人员深入到双流县的部分乡镇、村、社会及农户对种养业增收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结合县级农民收入调查网点的调查资料,对农民种养业增收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难点,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渭南市有109.5万农户,392万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2%,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长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根据多年来渭南农民收入调查数据,客观地分析了渭南农民收入的增长情况,  相似文献   

4.
杨雪 《四川省情》2010,(4):36-37
农户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兴起和发展的主体,其参与意愿程度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农民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四川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近年来各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此次调查中,我们以四川农户为调研对象,拟从农户的基本合作意愿人手,着重调查和研究农户参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意愿和行为,从而为推动和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供一些切实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徐勇 《中国统计》2013,(1):39-40
实现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是当前"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本文利用2012年国家统计局徐州调查队、市统计局和市扶贫办开展的低收入、4000元以下的农户状况调查及2011年农村低收入户调查等有关统计资料,对全市低收入农户的现状特征和致贫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基本思路。一、全市低收入农户的基本情况徐州是江苏省的欠发达地区,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6.
农户作为我国农村社会的经济主体,其生存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影响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农户经济的发展直接取决于农户的经营行为及其效果。因此,研究和分析农村住户的经营行为对挖掘现阶段的农村生产潜力,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拟利用农业普查资料对诸暨农村住户的经营行为以及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环境和基础建设等方面的关系加以研究,以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农村住户经营行为。一、农户经营基本情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对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农产品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产品营销中农户的合作意愿的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营销中农户的合作意愿与生产集中度、生产经营规模、政府的公共服务及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销售难度、农产品类型、专用设施投入及距离市场远近等因素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户主风险意识因素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户主教育经历因素关系不显著。实证结果表明:要使得有合作意愿的农户都能实施合作行动,一是提高农产品生产集中度;二是引导农户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加大力度培育各类农产品营销主体;四是政府加大公共服务力度。  相似文献   

8.
四川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鸣 《四川省情》2006,(11):35-36
四川省郫县唐元镇是远近闻名的韭黄产地。在当地政府引导下,成立了镇韭黄生产合作社,来自全镇各村200余户农民成为了社员。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分散的农户在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资金、技术和信息服务方面面临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从而导致合作制成为农民实现自我服务,减少经营风险的基本模式。尽管世界各国农村合作经济的组织形式各有不同,但其共同特征是都遵循合作社自愿互利、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并且程度不同地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从制度功能的比较看,农村合作经济的突出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能够方便、快捷地满足农户大量…  相似文献   

9.
农户是农业投入的主体,以家户为单位的农户生产经营行为决定着我国农业发展的水平以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竞争力。然而,近些年来,农户收入增长迟缓,在国民经济收入中所占份额不断下降,农村步履维艰,农业发展几近停滞,“三农”问题正日益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收入是整个农业、农村经济的综合反映.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及其增减变化,不仅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更受农村经济与农业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研究农村居民增收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对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栾江等 《统计研究》2021,38(8):96-110
在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下,土地经营权流转能否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缩小收入差距是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本文使用全国25省(自治区、直辖市)180个村的固定观察点数据,从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两个层面,分析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回归结果表明,土地经营 权流转(包括土地转入和土地转出)在平均意义上显著促进了农户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土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户人均收入的影响效应随收入分位点的提高而上升,这说明土地经营权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农民内部的收入差距。进一步使用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放弃过多观测特征后估计发现,土地经营权流转对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影响效应不显著,尤其是土地转入的影响效应在中位数及以下分位点上均不显著。这是由于低收入农户受到自身资金条件和 土地流转成本的约束,难以通过土地流转优化家庭资源配置来实现收益最大化目标。应采取规范农村土地市场秩序、降低土地流转成本等措施,以实现土地经营权流转带动农民收入均衡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重庆地区16个区县内1 710名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影响农户科技需求的因素归为七类,在此基础上建立排序选择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农户科技需求程度不高且存在地域差异;社会文化行为特征对科技需求起主导作用;经济行为特征中的农户收益水平偏低,限制了农户对科技产品的消费能力;农户的社会地位、其它他因素对农业科技需求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0-2010年安徽省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测度农民收入空间相关性和局部集聚空间格局演变,分别建立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农民收入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研究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呈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低收入集聚区沿安徽西侧边境向西南和西北部转移,高收入集聚区沿皖江城市带从苏皖边境向皖中地区扩张;空间计量模型能够分离出收入空间溢出效应,避免经典回归对工业化城镇化影响程度的高估;工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作用增强,但可能出现虹吸效应;不完全的城镇化发展对农民增收作用减弱,应发挥其扩散效应;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3年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农村住户调查数据,选取相关7个环境指标,运用Logit模型以及自助法(bootstrap),就环境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探讨了不同收入条件和不同年龄段下环境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差异化影响。结果显示:就社会环境而言,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加会导致农户借贷行为减少;在经济环境中,农户家庭恩格尔系数与农户的借贷行为成反比关系,而财政补贴占总收入的比例、通信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与农户借贷行为的发生成正比例关系;在自然环境中,本村是否通公路、所处地势以及距离县城距离的远近均会对农户的借贷行为产生影响;在不同收入水平下,低等收入群体的借贷行为对社会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而中等收入群体的借贷行为受经济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但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经济环境更重要;在不同年龄层中,不论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还是自然环境对青年的借贷行为都有显著影响,而对于中年农户来说,其借贷行为主要受经济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辽宁省设施蔬菜种植农户调查数据为例,运用Heckman模型分析农户采用可持续生产技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采用可持续生产技术行为分两步进行;户主文化程度、家庭总收入、家庭设施种植面积、有农技人员指导、参加培训与观摩、是政府推广项目对农户可持续生产技术采用决定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技术采用程度的影响因素中,家庭总收入、贷款可获性、有农技人员指导、参加培训与观摩、是政府推广项目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户主年龄则呈负向影响。因此,政府在促进农户做出技术采用决策与决定技术采用程度上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6.
丁如曦等 《统计研究》2020,37(11):93-105
本文从集聚外部性和网络外部性相结合的视角探讨多中心城市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影响,并以长江经济带这一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典型区域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全域城市网络多中心程度与其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控制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经典生产要素后,非中心城市通过嵌入多中心城市网络过程中相对节点中心度的提升,缩小了其与中心城市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影响,并且整体上通过中小城市获得节点集聚增长效应、中等城市发挥正向溢出效应以及节点中心大城市突破地理近邻的长波辐射效应的叠加互锁来实现;加快区域要素流动集散、促进区域产业竞合协作,是多中心城市网络驱动区域板块融合互动和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作用机制,而地理邻近城市间因节点中心度提升在制造业发展等方面展开的过度竞争,则不利于区域地域功能的整合提升和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在长江经济带等区域范围内应统筹推进中心城市与城市网络建设,培育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以更加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选取江西省21个县45个村作为样本,基于实地调研数据,采用ODM(Ordered Dependent Model)排序选择模型,对农村公共产品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满意度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自身状况,比较突出的是年龄、文化教育程度以及人均收入水平,其他如性别、家庭人数、劳动力数量等相对不明显;二是农民对各项公共产品如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村饮用水、生活垃圾处理、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社会保障等的满意度;三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关制度性因素,包括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农民参与决策程度、农民对筹资的支持等.  相似文献   

18.
以安徽省269个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Heckman选择模型对农户关于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的认知及采纳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户主文化程度、户主为村干部、社会资本、与村民交流、农业信息的获取、参加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培训六因素显著促进了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的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从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行为的因素有户主文化程度、户主为村干部、家庭人均收入及参加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培训,而户主年龄与到乡镇的距离则呈现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服务投资技术效率和均等化问题已成为公共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政府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利用2007—2009年的统计数据,采用DEA-Tobit两阶段评价模型,测算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公共服务投资技术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7—2009年,不同地区农村公共服务投资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呈现出梯度变化特征,即西部地区比中部地区高,中部地区比东部地区高;福建、山东、河北、河南、江西、内蒙古、贵州、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份属于DEA有效;中国农村公共服务投资技术效率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地区农村公共服务投资技术效率变异系数均小于0.080(除天津市、海南省外);财政分权、人口规模、农民收入水平、地理区位等对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农村公共服务投资技术效率差异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对其产生了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邹铁钉 《统计研究》2021,38(8):45-58
本文在三部门经济框架下拓展了Harris和Todaro(1970)关于劳动力流动及其经济与社会影响的H-T模型,对养老保险可携带性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增长效应和贫富调节机制开展了理论及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层级在地区之间的梯度分化与城乡之间高达1.9~2.6倍的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以及在不同城镇之间跨区流动的根本原因。养老保险可携带性是通过改变流动成本和流动收益影响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效率和流动方向,具有显著的收入增长效应和贫富调节作用。提高养老保险可携带性在2000—2019年间可使农村劳动力收入提高 35%以上,并可使城乡劳动 力收入差距减少15%~34%。有力地验证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在城乡协同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中的积极作用及其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性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