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附录”中《文言词的一些用法》对名词作状语作了如下说明:“状语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对动词或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名词作状语是常见的现象,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三个问题:一是说明状语的位置和作用,指出状语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二是说明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三是说明在古汉语中“名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名词作状语是常见的现象,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但在运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名词作状语与名词作主语及名词作状语的词组与主谓词组的区别: 古汉语中,名词状语和动词、形容词结合在一起,容易和主谓词组混淆,要注意分辨。分辨一个名词在句中作主语还是作状语有两种方法:①如果动词、形容词前面的那个名词是谓语陈述的对象,那么这个名词就是主语;反之如果不是陈述的对象,那么这个名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的动态状语和静态状语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代汉语状语的语用分类——静态状语和动态状语进行了界定,比较了两类状语的差异:语义方面表现在语义角色,语义指向与功能,以及语义辖域上;句法方面表现在语法功能和标记模式上。  相似文献   

4.
名词作状语往往比形容词、副词作状语更加生动、形象、精炼,常能用一字而使全句生辉。现行统编中学语文课本对名词作状语的情况没有明确注解,因此也就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状语是附加在动词、形容词之前,对动词或形容词加以修饰和限制的连带成分。状语一般是由形容词、副词、介词结构等充当的。这一点古今汉语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名词可以直接充当动词的状语,这是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在教学中应当特别予以注意。名词充当动词的状语以后,可以起到表示动作行为的特点、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所用的工具、对待人的态度等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左传》、《史记》中的普通名词状语进行了比较,认为名词作状语由《左传》到《史记》大量增加;名词状语与动词的结合关系有重要发展;名词状语的描绘作用更明显;名词作状语是汉语名词的基本功能之一。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里,数词跟名词组合中间要加量词,不用数词直接修饰名词,这通常被看成是一般规律。但现代汉语中也存在着为数不少的“数词+名词”现象,绝非个别例外。从数词来看,现代汉语中各类数词都有“直接修饰名词”的用法,有时中间根本就不能加量词。现代汉语的“数+名”组合不能一概简单地解释为“省略”或“古代汉语的遗留用法”;究其成因,有句法因素和语义因素,也有语用因素和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内的加的夫语法角度对现代汉语介词词组的组成及其在句法中所填充的成分作了详细的描述,重点讨论了特殊句式“介词-X-方位词”、“把字句”、“被字句”等的语义句法结构以及介词词组是否具有填充主语的语法功能,旨在研究汉语介词词组的语义和句法功能,为汉语语法界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研究发现,现代汉语中介词词组主要包括介词和介词宾语,在小句中能够填充主语、补语和状语,在词组中能够填充名词词组中的修饰语和性质词组中的完成语。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史记》、《世说新语》中的普通名词状语进行了比较 ,认为名词作状语由《史记》到《世说新语》有明显变化 ,复音成分作状语的总数增加了 ,名词作状语的总数也增加了。同样是表比喻 ,《史记》中名词作状语表比喻的句子比例大于“如”、“若”比喻句 ,《世说新语》情形相反。《史记》中 ,方位名词可以直接作状语 ;《世说新语》中 ,不仅方位名词可以直接作状语 ,而且方位词短语作状语大量出现 ,体现出近代汉语口语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存现句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现句是汉语句式中区别于主动句、被动句的独具特色的句式。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现代汉语存现句的句式特征进行分析 ,可见存现句所体现出的区别特征不只是语用上的 ,更多的 ,更主要的是句法———语义特征上对词汇项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语序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不同语法平面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表达不同的内容。古汉语句法层面的语序是对具体语言事实抽象的结果,语义层面的语序则要对动词进行“价”类分析,着眼于不同类动词的表层配置形式,语用层面的语序是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而呈现的动态的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11.
定语后置句法及其标志 1.1定语和它所修饰、限制的中心语(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合成一个“定——名”词组充当句子成分。在这个名词性词组中,一般说来,定语是放在中心语前面的。但是,无论古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有定语置于中心语之后的现象、尤其在古汉语中,定语后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常用的句法。  相似文献   

12.
在汉语里,某词属于某一词类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子中的职务也有一定的专职分工.例如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常作谓语,形容词常作状语、定语等等.这种情况,古今汉语的语法情况一致.但是,在古汉语里,有些词类的用法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产生了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变化,这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就叫词类活用.例如,“绿”是形容饲,常作定语、状语,而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中,却临时作了谓语,带了宾语,语义也由“绿色的”转变为“使……绿”(即变绿),这就活用为动词了.  相似文献   

13.
词类活用是古今汉语比较普遍的语言现象。就古汉语而言,较常见的是名词用如动词、形容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等等。这是一般文言语法著作经常涉及的内容,但是由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活用为及物动词以及由及物动词本身所造成的诸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却很少有人详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的句法语义关系中,一种是状语同谓词中心语句法与语义相一致的情形;另一种是状语语义指向主语、宾语及状语语义的双指向等情形,这表明状语具有多功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充当状语成分是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句法功能之一,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形容词来说,充当状语成分的情况比较复杂,分为可以直接充当状语和不能直接充当状语两类,从句法功能频度上分,可以分为常作状语、不常作状语两类。考察了127个甲级形容词。统计数据表明,对于形容词这个词类来说,充当状语成分不是现代汉语形容词的主要功能、常用功能,但可以说是次要功能、次常用功能。而对于某些形容词来说,作状语的句法功能甚至超过作定语或谓语,成为主要的句法功能。分析了甲级形容词充当状语的频度和特点,并归纳了其句法和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6.
"副(程度)+名"框架在义形上都实现了增殖1.语义名词外延包含性状性;2.句法与程度副词直接结合;3.语境存在诱导实现性状义的背景."副+名"的效能值为实现语义增容、句法增殖与语用的增效.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状语成分的信息功能研究,属于汉语句法成分的语用研究,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拓宽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和视野,提高言语的交际效果。本文回顾了学界关于状语的预设和焦点功能、追补信息功能、边缘信息功能的研究,并对该成分的信息功能分类法、信息功能鉴别法以及汉语句子新的信息结构的构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动词、形容词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带上名词的色彩,这种语法现象叫名词化。名词化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里都有非常明显的表现。本文回顾了名词化的历史,在与名词化的现状对比后发现,古汉语名词化在词法、句法两个层面都有体现,而现代汉语的名词化则基本上都直接体现在词法层面上。在此基础上,本文试着分析了名词化的规律,重点是现代汉语里名词化的规律。此外,本文还对名词化所带来的歧义现象也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一行”是个多音多义词。从词性和语义、句法、语用的角度来探讨“一行(xing)”。从词性的角度来看,“一行”具有名词和数量短语的部分性质,同时还有一定的依附性;从句法上来看,“一行”的句法位置比较固定,具有后置性;从语用的角度看,“一行”经常出现在新闻语体中。  相似文献   

20.
状语与中心词结构(以下简称"状中结构")中的状语的语义指向会因为状语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有些类型的状语语义指向动词中心语,而有些类型的状语的语义常指向动词中心语以外的名词性成分.本文即考察语义指向名词性成分的状语的情况.通过从《王朔文集·挚情卷》中搜集到的约1600个例子,分析归纳出语义指向名词性成分的状语的类型,并揭示这些状语和名词性成分在语义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