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会明 《学术交流》2005,(1):142-145
史传孕育了中国古代小说,又阻碍了它的发展。明末清初出现的续书繁盛现象,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从内容到形式对史传传统的一次强有力的突破。由于续书作者既依傍于名著,又在创作过程中体现了自觉的创作意识,采用了想像和虚构的文学手法,从而为中国古代小说挣脱史传传统的影响做出了贡献。续书是中国古代小说由依傍史实创作走向以想像和虚构为特征的现代小说创作、由群体型创作走向作家个体型创作的一个转折点。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马琳 《社科纵横》2006,21(9):177-178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 ingway)(1899-1961)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创作风格、小说的人物和人生态度不仅在英语国家而且在全世界都有广泛的影响,他那简短有力的艺术风格开创了现代小说。  相似文献   

3.
周密 《唐都学刊》2004,20(3):1-5
在战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日本文坛上产生了处于纯文学与大众文学之间的中间小说。川端康成即是其中一位出色的旗手,他创作的《舞姬》、《山音》、《东京人》等都是各具特色的中间小说佳作。其创作的原因或许主要缘于他敬畏的朋友横光利一诗魂的继承。  相似文献   

4.
周密 《日本学刊》2004,(3):121-131
在战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日本文坛上产生了处于纯文学与大众文学之间的“中间小说”。川端康成可说是其中一位出色的旗手 ,他创作的《舞姬》、《山音》、《东京人》等都是各具特色的“中间小说”佳作。其创作的原因或许主要缘于他敬畏的朋友横光利一诗魂的继承  相似文献   

5.
星新一(1926~)作为风格独特的微型小说作家,在日本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短小精悍,多为“千字文”,风格明快新奇而又犀利深刻。至1983年10月止,他所发表的微型小说篇数,已经突破千篇大关,可谓“世界之最”。当然,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致力于微型小说创作的作家,并非毛凤鳞角。古代中国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近代俄国契诃夫的《一个小公务员之死》,近代美国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  相似文献   

6.
陈云辉 《唐都学刊》2005,21(5):81-85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大江健三郎很快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界关注的焦点。从获奖后的1995年到2004年上半年,10年间全国共发表各类研究论文87篇。这些论文探讨了有关大江健三郎及其创作的方方面面,诸如大江小说的精神内涵和创作意识,大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大江小说的艺术成就和文体特点以及大江与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7.
赵江滨 《浙江学刊》2005,(2):109-114
<无名书>是现代著名作家无名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倾注毕生思想和艺术才力创作的大书,蕴含了他的大文化追求,渗透了他独特的艺术主张.本文从<无名书>的创作过程、艺术结构、主人公印蒂的形象蕴含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这是一部充满生命骚动与思想深度的"诗与哲理"小说.它的现代文学史的开创性贡献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8.
茅盾从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两个角度,提出寓理于情、理重于情的艺术美感心理论,其中理重于情成为他最有特色的理论主张。茅盾阐明了小说家与诗人美感心理结构的差异及其与艺术体裁选择的内在关系,廓清了小说与诗歌创作心理规律的不同特点,论述了侧重再现客体的现实主义中长篇小说创作心理的特殊规律,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杨德山 《社科纵横》2008,23(5):100-102
在汪曾祺的文学征途上,废名无疑是一块极为关键的路牌.汪曾祺是从心灵上虔诚地接受了废名的,他把废名的一些小说都吃透了.废名的"通过记忆与'反刍'从整体上表现社会现实"文学观,打破小说与散文、诗的界限的文学实践,对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泰戈尔是印度现代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 ,故印度人尊称他为“诗哲”。泰戈尔一生写了大量的诗歌、小说、散文和哲学著作。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 ,他还创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个体系容括了他的宇宙观、人生观、宗教观、真理观、美学观和社会观等。他那充满人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伟大情怀和崇高思想 ,不仅鼓舞着印度人民 ,而且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泰戈尔的思想 ,源于三个方面 :一、印度古代奥义书和吠檀多哲学。他早年受到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在他的心灵中播下了印度古代哲学的种子 ,奥义书与吠…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讽刺艺术是首屈一指的。在腐朽、黑暗的旧时代,为了唤醒民众,他以小说和杂文(更主要是杂文)为武器,对腐败的统治者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代理人物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讽刺。其思想的深刻,使人铭心刻骨;其娴熟的讽刺艺术,更为世人所惊叹。萧伯纳做为一个爱尔兰籍的剧作家,其讽刺艺术也是举世公认的,在戏剧创作中,他对腐败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对资产阶级绅士淑女们揭露和嘲讽同样是淋漓尽致。宽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王国维在方法论上的先进性、自觉性,是他的前辈学者所无法比拟的。在诗的历史发展的探索方面,王氏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原理,以衡鉴我国文学的历史演变及其盛衰得失,发现某些具有共同规律性的现象。他又建立了新的诗的本质说,在我国诗学发展史上赢得了无可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日本近、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正宗白鸟一生文学活动成就卓著,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但这位作家的创作道路比较复杂,本文试图以他的小说为重点,就作家所处的时代、他在自己文学道路上的探索、正宗白鸟文学的艺术特色,作此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星 《社科纵横》2001,(3):69-70
苏轼是我国北宋中期最著名的诗人 ,也是宋诗的开创者之一。他一生共创作诗歌大约二千七百多首 ,其中《和陶诗》一百二十四首。这部分诗 ,是作者在其文学成就最高、艺术经验最丰富的时候完成的。他本人也非常重视 ,亲自把《和陶诗》编纂成集 ,并让其弟苏辙为之作序 ,“以遗后之君子”。 (《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引》)苏轼与陶渊明相去六百年。但陶诗经过这么长时期的流传 ,却被苏轼视为艺术绝诣而“尽和其诗”。这在我国文学史上堪称特殊的现象 ,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就苏轼《和陶诗》的成因作初步的探讨。苏轼创作《和陶诗》 ,受到北宋时代…  相似文献   

15.
川端康成是个很有成就的作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包括小说、小小说、散文、杂文,文艺评论等。他的小说创作,正式开始于1921年的《招魂第一景》,至1972年他自戕为止,在整整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共写了超过500部(篇)小说(含120多篇小小说),在《川端康成全集》37卷本中占去了25卷。这些小说,除了《东京人》、《女人》比较长以外,中长篇小说一般都在八万至十二三万字之内,小小说短者仅有数百字。川端的小说,不仅数  相似文献   

16.
曹瑞娟 《社科纵横》2014,(7):119-122
陆游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他以极大的热情创作了数量庞大的诗歌作品。同时,陆游又是一位重要的诗论家,他从自身学诗作诗的经历出发总结出诗歌创作的本质规律,并以诗歌的形式道之,创作了大量论诗诗。论诗诗即以诗论诗,是中国古代别具特色的一种诗论形式。陆游论诗诗的创作情境、论诗缘起是丰富多样的,大致可分为读诗读诗、教诗论诗、酬赠论诗、触景论诗、感怀论诗等几种情况。前两种是专门论诗,后几种则是间或论及,但亦不乏精彩之论。本文以陆游诗歌为例,解析中国古代文人论诗诗创作的几种情境。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对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方面的贡献和剖析传统文化心理的创作追求,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具有重要意义.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对《复仇》《庙与僧》和《异秉》的重写象征着他小说创作的三次转型.这三次转型应和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三次大变化.从“重写”角度进行文本细读和对比研究,纠正了当前研究中对汪曾祺的一些误解,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汪曾祺被遮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晓亮 《唐都学刊》2000,16(4):101-105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意识流文学之父。他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既是意识流理论的最早介绍者和传播者,也是现代杂文、小说创作中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创作的最早实践者。鲁迅的文学作品形成了中国现代意识流文学的第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以往研究中对沈佺期的评价有失公允,实际上沈佺期的诗内容丰富多彩,有沈郁的自述诗,有深情的别离诗,有矛盾的战争诗,还有雄奇的山水诗,并不仅仅是宫廷应制诗,而且,应制诗也并非全都很糟。本文对沈佺期地位的评价是:他是初唐诗坛的一代宗师,对唐诗的发展尤其是律诗的定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高于“四杰”,而与陈子昂比肩。  相似文献   

20.
李恒田 《唐都学刊》2004,20(5):135-139
赵树理虽然在许多方面继承了传统小说观念,但他的小说创作的目的是"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的社会启蒙。和"五四"小说观念比较,赵树理超越了"五四"小说观念欧化风影响下的不注重读者接受的主观主义、个人主义,他更关心自己的小说是"为什么人"的。与建国初期"颂歌"式小说观念比较,赵树理执著地坚持为农民而歌的小说创作,坚持创作源自真实农村生活体验的"问题"小说。赵树理非常重视民间文学,他剔除了其中封建落后的思想倾向,吸收了其中明快幽默的叙事艺术技巧。所以,赵树理的小说观念是一种本着通俗化、大众化目的的兼容并蓄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