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第一期4主编寄语5纪宝成加强学术学风建设繁荣人文社会科11顾海良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他律与自律16章培恒关于建立学术规范的两点建议20苗怀明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论文抄袭案——评《古代小说公案文化研究》38吕小蓬对《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论文抄袭案》一文的答复与声明55苗怀明  相似文献   

2.
“学术批评网”在2004年12月4日、6日和11日先后刊载了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苗怀明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吕小蓬就后者博士论文“抄袭案”所展开的批评和反批评的三篇文章———《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论文抄袭案———评〈古代小说公案文化研究〉》《对〈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论文抄袭案〉一文的答复与声明》和《再评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论文抄袭案———驳吕小蓬的所谓“敲诈”说》,笔者对其中的是非曲直不敢妄加评论,因为这样严重的指控需要业内独立和权威的人士做出评判,像笔者这样的外人不该置喙。让笔者感兴趣的是争议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跨越话语类型的新建构——清代公案侠义小说的传承与创新苗怀明以《三侠五义》、《施公案》、《彭公案》为代表的清代公案侠义小说是在前代公案小说和侠义小说基础上合流发展所形成的一个新的小说类型,其作品包括三个系列、几十部小说,篇幅庞大,内容丰富,在清末民初广...  相似文献   

4.
2004年12月4日,笔者在“学术批评网”发表《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论文抄袭案———评〈古代小说公案文化研究〉》一文,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教师吕小蓬博士论文抄袭一事进行揭发。12月6日,吕小蓬在“学术批评网”发表《〈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论文抄袭案〉一文的答复与声明  相似文献   

5.
王令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1):80-83
明代书坊主余象斗为了牟利,编撰、刊印了两部公案小说集《廉明公案》、《诸司公案》,相比于同时代的公案小说创作来说有所创新,客观上促进了明代公案小说的发展和繁荣。但是作为明代公案小说初创期的作品,还是存在明显的缺点和不足。这些创新和不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其后的公案小说和其他类型小说的创作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迷宫案>是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用英语创作的二十四种狄公案系列小说中的第二种,也是由他亲自翻译为中文的唯一一种.高罗佩西传与回溯狄公故事的实践使中国公案小说在改良中得以重生,同时也向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扇展示中国刑律制度和广博文化的窗口.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外交官陈来元也将<迷宫案>译介给中国读者,完成了该小说的二重回溯.漫长的跨文化传播历程使<迷宫案>小说及狄公形象得到多重阐释和想象,使之成为跨文化语境下中国公案小说西传与回溯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公案小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产生了诸多作品。然而在小说史研究中,对公案小说的研究却不能令人满意,评者多半以鲁迅对个别公案小说的评价如“字句拙劣、几不成文”、“千篇一律,语多不通”贬抑整个公案小说,这显然不符合事实。为此,本文拟对我国历史上公案小说略加考察,希望得出一个比较公允的结论。 一、短篇文言公案小说:短篇文言公案小说产生  相似文献   

8.
《古代小说公案文化研究》,吕小蓬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该书是吕小蓬女士的博士论文,原名《古代小说中公案因素的文化探析》。作者以这篇论文于2002年7月在首都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段启明先生。吕小蓬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教师。笔者关注这部“资料翔实、角度新颖、视野开阔”并且“颇有新意与创见的学术专著”(见该书封底介绍语)是有原因的。因为笔者早在吕小蓬获得博士学位三年前即1999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史论》。截止到2002年7月,笔者还曾在国内各类学术刊物…  相似文献   

9.
《百家公案》本事考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家公案》卷一的7回全部出自文言小说,但第三回、第六回、第七回等至今尚无人正确指出来源,事实上,它们见于《稗家粹编》或《万选清谈》。《百家公案》将之改编成书时完全是照抄,没有体现出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姜维枫 《齐鲁学刊》2012,(2):124-128
从调查者与调查行为两要素来看,"公案"与"侦探"两种小说是有很大区别的。公案小说彰显调查者的忠孝伦理,侦探小说凸显调查者的科学智慧;公案小说注重断案的结果,侦探小说关注破案的过程;公案小说主观臆断、人神兼判的成分多,侦探小说则全凭客观审慎、科学实证之手段。侦探小说是以案件的发生和推理侦破过程为主要描写领域的小说,强调的是破案人侦破推理犯罪事实的过程,破案人崇尚的是科学精神、法律意识及逻辑推理、实证主义等侦探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 ,一些专业的辞书、论著 ,一致认定公案小说是在宋人的勾栏瓦舍中“说”出来的。其实不然 ,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始终伴随着中国古代小说走完了产生、发展、衰微的全过程。作为一种文体概念 ,公案小说是在大量的作品产生之后 ,经宋人的“说话”而定名的  相似文献   

12.
论晚明白话公案小说刘重一晚明,是我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创作的繁荣期,也是我国公案小说的成熟期。从冯梦龙整理并刊行《古今小说》的天启初年(1621)起至明朝灭亡,前后虽不过二十余年,却先后出现了像“三言”、“二拍”、《型世言》、《石点头》、《醉醒石》等二...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古代公案小说与古代判词的文体融合及其美学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怀明 《齐鲁学刊》2001,(1):109-115
判词是一种司法文体,经过漫长时期的发育演进,在唐代发展完备并完成其文学化的转型过程,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学品格,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到宋元时期,它开始与此时发展成熟的中国古代公案小说联姻,并在明代孕育出一种形式独特的书判体公案小说。判词在公案小说中有如下独特的美学品格和表现功能:一是有卒章显志、强化主题的功能;二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三是在作品中起着结构上的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比起《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古典名著研究的喧闹景象,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研究确实显得有些沉寂和冷清。但其自身的独特之处以及多方面的研究价值还是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收获。所有这些都丰富和充实了古代小说的研究,并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公案小说研究的酝酿与开创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研究是伴随着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小说史研究的确立而展开的,其直接的诱因和学术背景是近代西方侦探小说的译介和中国小说界的革命。这一时期不仅是中国小说创作的转型期,也是…  相似文献   

15.
明代公案小说勃兴的社会原因之一是上层统治者注重律令在民间的传播。明代初年,统治者即规定律令须"小民周知",因此社会中律令讲读、学习、刊刻之风都十分兴盛。影响到公案小说,首先决定了它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内容上紧扣国家律令和百姓的司法实践,形式上"三词"俱全。其次,也决定了公案小说的兴衰走向:当小说与律令传播结合紧密时,其传播相对兴盛;当小说与现实法律需求疏远时,则传播低靡。  相似文献   

16.
葛鑫 《齐鲁学刊》2005,(6):87-89
曹雪芹在继承中国传统诗词、戏曲、小说等古典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创作出《红楼梦》,他虽然没有对小说理论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第一回中管窥他的小说观:首先,曹雪芹对才子佳人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艳情小说持一种批判性态度;其次,从现实生活家庭琐事出发,以自身的人生体验去建构小说;再次,曹雪芹从读者需求出发去创作文本,并预见了他的创作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三个相关层次的问题:程小青的<霍桑探案>和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是中国式的侦探小说和西方式的公案小说;他们这样创作是由于各自的文化、文学的"偏食"和"误读";"偏食"和"误读"是不同民族、国家文化、文学传播中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8.
苏英姿 《南方论刊》2009,(11):93-95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先生的《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翻译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著。全书集中而全面的论述了他的“晚清文学现代性”的观点,作者将晚清小说视为一个新兴的文化场域,撷取晚清小说的四个文类:狎邪、侠义公案、丑怪谴责与科幻奇谈作为欲望、正义、价值、真理四种相互交错的话语,通过这四种话语的重新定义,通过对晚清文学历史与理论语境的建构,通过对被阻碍的晚清小说所包含的多重现代性的挖掘,追寻中国现代文学众生喧哗的起源,呈现其对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及建构的主要关怀。  相似文献   

19.
潘建国 《河北学刊》2023,(2):95-108
根据对现有数份书目的统计分析,韩国所藏中国刊本通俗小说总量可观,但其主体为清中后期坊刻本及清末民国时期铅石印本,学术文献价值相对较高的明版及清早期刊本藏量有限。不过,其中仍不乏孤善之本,既有《型世言》《莽男儿》这样的中国亡佚小说,也有《皇明英烈传》《百家公案》《廉明公案》《醒世姻缘传》《引凤箫》等明清小说的早期重要版本,足资学术。而在中国通俗小说传入朝鲜半岛的过程中,朝鲜王室及燕行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虽说在儒学占据社会文化主导地位的朝鲜半岛中国通俗小说整体上仍难以登入大雅之堂,但凭借汉字文化的特殊力量,它们终究在或明或晦的时空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朝鲜人。  相似文献   

20.
《芙蓉屏记》是明代传奇小说集《剪灯余话》中的一篇作品。它是一篇公案小说 ,也是一篇爱情婚姻小说。它高超的艺术手法尤其是情节的设计和人物的塑造深为读者所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