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旅英华文作家虹影的小说创作,用一种回审的视角,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审视;其长篇小说多以情爱为母题,即被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冲突包围的情爱,是旨向救赎的情爱.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情爱叙事文本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其基本功能是建构一个“叙述者框架”,这个符号表意框架将整个叙述构筑成为有意义的整体。无主体性的女性形象是男性欲望话语的能指符号,介于封闭性与开放性之间的书斋是生命激情与文化规训矛盾的空间隐喻,“谁看”与“谁说”的区分意在实现个人化与公共性叙述的统一,凸显《聊斋志异》情爱叙事文本之叙述声音,传达出 “现实主义”叙事意趣。  相似文献   

3.
引论中国先秦的文化、文化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中国古文化大厦的基石是先秦文化的总和。因此,作为我国民俗文化中的情爱习俗,也导源于先秦。情爱习俗是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形态和民族心理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和社会的经济、政治、礼法以及生态环境都有直接间接的联系。诚然,它不是以上诸方面的注释和图解,但它却揭示着不同层面的社会现实。当然,它本身就是社会现实的一个分子。赖以繁衍人类的最基本方式是情爱行为和性行为。如果人类的情爱行为和性行为终止了(当然这不可能),那么,人类的繁衍也将随之终止。在人类的原始阶段,情爱行为和  相似文献   

4.
宫斗剧由中国古代宫廷历史正剧发展而来,在其十几年的发展中不断遭受各种争议和批评,但时至今日仍然有着强劲的艺术生命力。宫斗剧在女人的"权力游戏"中继承了宫廷历史正剧的权谋文化内容,但其历史叙事中的"艺术失真"及对权谋文化反思的缺位都使其难以产生质量上乘的艺术精品。从性别视点看,无论权力游戏还是情爱叙事,宫斗剧都完成了由男性主体到女性主体的"性别翻转",但其所传达的现代女性意识和观念极为有限,在某种意义上更多是源于大众消费文化的需要。在未来中国电视剧的历史叙事中,能否通过叙事和镜语建立一套基于现代思想观念的新认同机制将是决定中国历史剧艺术质量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三言"、"二拍"中情爱描写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它是明代中后期的时代文化环境、作家的情爱观念、读者的阅读趣味以及商业出版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作品有力冲击了封建理学的道德伦理体系,从而在更高一级的层面上揭示出中国小说从神化到人化、从自教化至世俗化演进的发展倾向."三言"、"二拍"对古代情爱文学题材的大突破,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6.
媒体,就其本身的存在方式以及社会效应而言,本来是没有什么有益与有害可言的,但媒体文化中所潜藏的意识形态能够产生极大的政治效应,这种政治效应自然而然地成为统治力量意识形态宣传的方式。媒体文化传达意识形态具有独特之处,其缔造的政治效应对我国媒体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的长篇小说《长沙白茉莉》再现了“大革命”失败至1930年间上海作为摩登都市的多重面相。在重构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摩登与都会传奇上,消费型的物质文化、“颓加荡”的欲望风习及对“青帮”形象的塑造等开拓了海派文学的叙事空间;在对一代怀揣“上海梦”的青年的情爱体验传达上,上海摩登欲望视野下的各式女性挑战传统男女情爱伦理关系,呼应享乐主义性观念的变革等,传达了身陷欲望“围城”的一代青年的人生困境;主人公赵克明历经考验最终拒绝上海摩登而选择革命,以此作为一般意志不坚的革命青年遭遇上海摩登的声光化电之后的超克之道的叙写法极有深意。黄仁宇的历史想象丰富并大大拓展了现代时期海派文学的叙事空间。  相似文献   

8.
情爱与性别有着天然的紧密关联,性别视角是情爱小说批评的一个合理切入点。性别的社会属性理论是对情爱小说进行性别批评的理论基石。情爱小说在写作、阅读、文本等环节中都渗透着丰富的性别文化内涵,可从多种途径予以挖掘。  相似文献   

9.
西曲歌的情爱主题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然对于其成因,尤其与道教房中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则鲜有问津者。南朝时期由于政局动荡险恶,士人内心苦闷,放诞成仙风气浓郁。道教房中文化阴阳并重的观念和杂玄素之道、容成御女术、涓彭之道和黄赤之道于一体而用爱情方式来传授的隐书之道,对西曲歌的影响十分显著。西曲歌大胆直露表现情爱的方式和浓郁的色情脂粉气息,不仅是这种影响的写照,同时也是作者厌恶家室、渴求断袖之欢心理的映像。  相似文献   

10.
身体是情爱叙事的重要符码.不同时期情爱叙事对身体进行修辞的方式,必然受到不同时期政治文化的影响.中国当代情爱叙事,在不同的政治文化语境中,采用不同的话语模式与身体视角,由此产生不同的身体修辞模式.在公共话语模式中,叙述者以审视的眼光关注身体与意识形态之间的隐喻关系;在日常话语模式中,叙述者以正视的眼光关注身体与主体建构之间的换喻关系;而在私人话语模式中,叙述者则有意无意地迎合受述者的窥视欲,关注身体与性(别)意识的提喻关系.中国当代情爱叙事的身体修辞不仅揭示了身体意味的丰富性,而且揭示了叙事修辞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雅斯贝尔斯论交往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雅斯贝尔斯的交往理论强调交往的条件,并将其归结为主体性、语言、爱等三个方面,其中的“主体性”条件指交往主体在交往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其参与交往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语言”的条件指任何交往都必须以可理解的语言为前提,“爱”的条件指主体在交往活动中需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彼此谅解。交往所需依赖的这三个条件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主体性是“语言”和“爱”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主体性,交往主体才能掌握“语言”,并具备发乎内心的真诚的“爱”;“语言”和“爱”是对主体性的深化,只有掌握了“语言”,并了悟了“爱”,主体才能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基础上更好地参与交往。  相似文献   

12.
徐成淼的<爱海情潮>是一部散文诗体内心独白长篇爱情小说.作者以其对爱无限幽深丰富的心理体脸,以饱蘸情感的艺术笔墨对真爱的内涵进行了一番诗意的阐释.在物欲横流和精神匮乏的时代症候中,作者对真爱的重新思索,对精神之爱的执著追求,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小说在诗性叙事方面也作了一次较为可贵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荣格的人格面具概念属于原型范畴,原型是通过原型意象或象征的方式表现出来,更多的是人们在无意识中获得一种表达。恋爱面具是在恋爱交往中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个体适应恋爱交往活动的必要工具。高校女生恋爱面具的常见问题有四种:恋爱面具的过分认同;恋爱面具缺失;恋爱面具使用不当;恋爱面具异常。针对高校女生的恋爱面具问题,心理分析的任务主要是唤醒她们恋爱中的无意识,使她们认识并能够接纳自己的无意识,找回迷失的心灵,从而摆脱精神上的迷惘,恰当地运用恋爱面具。  相似文献   

14.
冯梦龙“三言”中的爱情小说之所以家喻户晓 ,深受民众的喜爱 ,是与其小说中所体现的当时民众的思想和情绪密不可分的。通过小说中所描绘的一幅幅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画面 ,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 ,庶民的情感世界、生活愿望和理想追求。同时 ,这些小说在“情爱观”的认识上、表现手法的灵活上以及描写层面的多样上都有它接近庶民意识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爱对于我们与其说是一种情感,不如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它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习得。应该让"爱"充满每一个孩子的心中。但是现在我们对此还只能"心向往之",现在社会处处以利益为先,常常会阻隔我们通向爱的道路,从而使之变得异常荒芜,荆棘丛生。在现代信息化技术浪潮中,儿童的生活却越来越远离了自然、嬉戏、童话与梦想。这使我们清楚的意识到,让孩子们活在爱的氛围中是多么重要,让孩子们享受爱的教育,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相似文献   

16.
爱,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朱迪丝·赖特诗歌的中心主题,诗人以独特的艺术风格所表现的爱尤其优美动人.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恋爱观念与恋爱心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大学生恋爱的现象呈扩大趋势。正确分析和探讨大学生的恋爱观念与恋爱心理对于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大学生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恋爱的发展过程、恋爱的特点和恋爱观念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恋爱心理卫生指导。  相似文献   

18.
爱的意识、大爱精神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爱是普遍的又是历史的具体的,大爱精神既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人道精神,又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的利益关系中,表现为特殊的具体的形式,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大爱实践是大爱精神的源泉、动力、出发点和归宿;大爱行为是检验和区分"真爱"与"假爱"的惟一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盛可以的《道德颂》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情感力作。它以向内转的视角,对现代爱情和道德的悖难境遇进行了深度探寻,试图寻找情感中道德多维的可能性。这是一次心灵的受难之旅,历经劫难以后,爱情和道德依然回归中庸,走向仁爱的宽容。  相似文献   

20.
姜白石与吴梦窗是南宋词坛继辛弃疾之后的两位大家.他们创作的恋情词在整个情词的发展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他们情词所表现出的气韵风貌、审美特征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