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社会要和谐,财富需普惠 人们向往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标准?古往今来,有过各种各样的提法。曾经提出过许多的概念。从“小国寡民”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到“均贫富、等贵贱”,到“社会大同”.再到“普天下的劳动人民都翻身解放”等等。可以说,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近代的康有为,对“社会大同”始终是一种社会理想。这些和谐社会理想概念的提出。都在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不同社会条件下的大众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2.
“盛世”是近年来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所谓“盛世”,在历史上是指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公认的盛世只有三次,即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的西汉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全盛”的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这三大盛世,一方面确立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也都没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因而给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与思索。  相似文献   

3.
苏杨 《决策》2006,(9):53-53
在中国,“循环经济”从学术用语发展到政策用语再到流行语不过十年时间,对大众来说还是“高档但费解”的词,但在学者和官员圈里,这个概念却十分热门。笔者因为参与过有关政策的制定,也经常与一些“业内”人士共话循环经济,因此发现了许多书报难觅但的确经常耳闻目睹的循环经济“逸闻”。  相似文献   

4.
马昌博 《领导文萃》2010,(12):86-89
对孟学农来说,这十年的命运似乎总让人措手不及:从“十六大政治新星”,到“sars问责典型”,再到“矿难救火省长”直至级别最高的“下岗人员”,然后又是“复出”。孟学农每次的跃升与请辞,都与中国过去十年中某个时段的“关键词”相关。  相似文献   

5.
史某在大同电子公司采购部担任采购员,在没有书面授权采购导电泡棉的情况下,私自向甲公司和乙公司采购导电泡棉等货物(并未签书面合同),并收受甲公司和乙公司“回扣”合计人民币6万余元。当甲公司与乙公司价值一百多万元的货物发到大同电子公司时,大同电子公司由于并未授权进行此项采购,就拒绝验收入库。史某以供应商发错了为借口,迅速将此货物转移,作为废品处理,得款千余元。后来史某从大同电子自动离职,  相似文献   

6.
曾在《领导科学论坛》(1999年第3期)发表《孔子的人本思想一瞥》一文,从重“人”与重“仁”两个角度评述了孔子的思想,今犹觉未尽,再从重“任”与重“忍”两个视角加以补充,可视为续。  相似文献   

7.
徐谨 《决策探索》2009,(18):24-25
如今,“民生新闻”风生水起,以其鲜明的“接近性”特点,成为践行新闻报道“三贴近”原则的急先锋,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出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民生新闻对构建和谐社会都有哪些独特作用及意义,现阶段又存在哪些问题,今后怎样使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8.
创建和谐社会与“仇官”现象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当代“仇官”现象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如何在官员和民众之间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如何加大官场的治理力度是当今政府必须解决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国有商业银行存在更为突出的“改革悖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性变革,是继国有工商企业改革之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一般来说,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工商企业在产权制度、组织管理体系、资源配备方式、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风险控制体制等方面,具有基本的一致性,因而国有工商企业既有的改革经验与教训,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国有工商企业改革的基本选择路线,从“放权让利”来独立化工商企业自己的利益开始,到国家控股前提下产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造,再到充分地运用中国的资本市场,运用…  相似文献   

10.
秦德君 《决策》2010,(1):12-12
人类21世纪第一个十年已走过。人类的进步就是在一个个十年、在一天天日出月落的交替中,积累和完成的。 政府管理有悠久的历史,但本质上,公共管理是“现代”社会才有的命题。它是“现代性”的一个标识。至少它从形式上表明,一个社会是由“公众”参与管理的。20世纪公共管理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由管制到管理、再由管理到治理的过程。而21世纪“政府再造运动”、“政府企业化”、“政府绩效评估”等业项的兴起,表明在新的历史时空中,公共管理又面临着新的革故鼎新的议程。  相似文献   

11.
历军 《经理人》2005,(8):47-47
联想从“拿起”到“放下”的战略转型,给了中国人很多理性的思考将企业做强做大,是企业家们心中梦寐以求的事情。人们习惯上把“做大”与“多元化”联系在一起,把“做强”与“专业化”联系在一起。究竟是该做强还是做大?先做强还是先做大?一代代企业人在“大”与“强”之间逐渐迷失了自我——要么在盲目多元化的迷途中失去方向,成了大而不强的“纸老虎”;要么在一个狭窄的领域里裹足不前,成为国外大公司的配角,既做不强也长不大。那么,如何在这二者之间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从2008年7月至今,重庆从外省市引进、交流的6名“一把手”到区县任职最长的已有一年多,这批“外来书记”上任后,在当地“烧了几把什么样的火”?他们又把沿海的哪些先进理念、思想引入到了内陆重庆?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决策探索》2005,(12):F0004-F0004
古有楚河汉界,今日交通纵横的荥阳市盘点2005年,在河南省率先实现公路村村通,是荥阳市委、市政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为农民群众办好“十三件”实事的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贯彻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在“十一五”期间.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措施到领导人的话语.更多的是关注民生,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本期“特别策划”专题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9·19”讲话的过程中,搞清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辩证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和理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与对策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今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又提出了着力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长期未解的“三农”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有关“三农”问题的理论和现实的分析,指出以往“三农”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强调只有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才是治理“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7.
宗和 《决策》2009,(11):51-51
人们常说“马太效应”,却鲜有人听说“马桶效应”。那么,何为“马桶效应”。马 桶效应本意是指,马桶再臭,屁股坐那儿压着,一旦屁股离开,臭味马上出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多地着眼于“等”,不要等到那些坐在马桶上捂着臭味的人离开以后再冲洗。  相似文献   

18.
从1961年第一次举办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到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再到即将开幕的广州亚运会,我国与世界级体育大赛有了越来越多的“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9.
肖一维 《领导文萃》2008,(17):119-122
在中国古代,“射”既是一种“兵”,也是一种“礼”。“礼”是“兵”、“艺”和“仁”三合一的境界。中国的“射”礼传到日本,演化为一种单纯的“艺”,一种“禅”艺。德国哲学家奥·根·赫立拉尔到日本修炼这种弓艺多年,最终体会到弓道的目标并非竞技射击而是精神射击。他把自己的体悟写成《弓和禅》一书,让人们完整地体会这种弓艺修炼过程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20.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新的执政理念,这种新理念已越来越深入地触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此,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