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现有伊斯兰教、佛教(包括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种宗教。伊斯兰教在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中几乎为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在藏族、蒙古族、裕固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几乎为全民信仰;汉传佛教和道教主要为汉族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信仰者主要是汉族,有的少数民族中也有少数人信仰。截止1995年底,全省信教人数约为21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7%,其中信仰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的人数约为202万人,占全省信教总人口的96%。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河西走廊中部的裕固族信仰藏传佛教,同时崇拜山神,祭祀鄂博。裕固语中将“鄂博”称为“乌垒”或“乌鲁额”。祭鄂博是当今裕固族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宗教活动之一,人们通过祭鄂博这种活动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祈求天地之神保佑人畜兴旺,风调雨顺。  相似文献   

3.
藏传佛教在土族和裕固族中的传播与发展唐景福藏传佛教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国藏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而且传播到我国西北的土族和裕固族地区,对这些民族的社会生活、精神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也产生了深刻地影响。本文只就藏传佛教传播到土族、裕固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裕固族地区出现修佛塔、建庙宇、祭鄂博的热潮,婚丧嫁娶方面宗教礼仪逐步恢复,藏传佛教、民间信仰等都表现出了明显复兴现象,人们对宗教的需求、民族认同的加强以及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推动等成为当前裕固族地区宗教复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元明时期,镇守于河西西部和西域东部的蒙古豳王家族与河西回鹘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蒙古豳王家族对藏传佛教的推崇与支持,受到了回鹘僧徒的欢迎,纷纷皈依藏传佛教;该家族尽管在政治上处于支配地位,但在文化上却颇受回鹘影响并逐步回鹘化。藏传佛教如同粘合剂,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促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裕固族的诞生。这个新民族一方面以藏传佛教为共同信仰,从而有别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新疆维吾尔族,另一方面又以回鹘文化为基石,也与今天的蒙古族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6.
一、裕固族及其宗教信仰概况 裕固族是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自治乡。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裕固族人口13719人。其中甘肃省裕固族人口就有12962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藏传佛教传播的文化生态学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藏传佛教是我国藏、蒙古、普米等少数民族的主要信仰。在地理上,藏传佛教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西北部,形成了一个半月形的分布区域。本文利用文化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藏传佛教文化在中国境内的传播与发展,认为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西北部和藏传佛教的诞生地——青藏高原具有相似的文化生态环境,藏传佛教对这一特殊的文化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是导致藏传佛教在中国境内半月形分布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张付新 《西藏研究》2005,(2):95-100
阿勒坦汗选择信仰藏传佛教标志着继蒙元之后,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再度弘传。文章从阿勒坦汗皈依藏传佛教的过程分析,认为阿勒坦汗信仰藏传佛教的动机在于他与藏传佛教互动中的自身信仰,同时还在于蒙藏传统及其文化共性。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不仅对藏族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曾经发生过、而且现在仍然发生着重要影响,甚至对周边民族地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就国内而言,如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门巴族、洛巴族等许多民族,至今仍有不少群众十分虔诚地信奉着藏传佛教。可见,藏传佛教不仅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我国国内很有影响力。因此,全面深入细致地研究或探讨我国的藏传佛教,是一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0.
藏汉民族对土族宗教信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族聚居区处在藏文化圈和汉文化圈的结合地带 ,土族文化是一种典型的连接地带文化。这种文化在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 ,又大量吸收了藏族文化和汉族文化。土族的宗教信仰深受藏、汉民族的影响 ,藏传佛教、汉族民间信仰和萨满教在土族的信仰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但藏传佛教和汉族民间信仰对不同地区土族的宗教信仰影响程度各有所异。  相似文献   

11.
看本加 《西藏研究》2008,108(2):94-101
青海湖南部之海南地区的文昌信仰文化,是安多地区藏传佛教文化圈中的特殊个案.田野调查表明,文昌信仰的地理分布、祭祀仪式与民俗事象颇具文化个性,其主要是受海南多民族汇聚的地理环境和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所造成的,是文化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裕固族宗教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裕固族是我国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县黄泥堡裕固族乡.裕固族有一万零五百多人(据一九八二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其中四千六百多人使用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西部裕固语,二千八百多人使用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东部裕固语,其余的人使用汉语.裕固族,在汉文历史文献中,曾被称为“黄头回纥”、“萨里畏吾”,“撒里畏兀儿…….这些称谓都和古代的回纥、回鹘、突厥民族有关系.裕固族的族源,可以退溯到古代的回鹘.但是,古代回鹘并非裕固族的唯一族源,古代蒙古人也是裕固族的族源之一,裕固族操东西部两种裕固语便是明证.可以这样说,古代回鹘人与古代蒙古人中的一部分相互融合,形成了今天的裕固族.裕固族在历史上先后信仰过萨满族、摩尼教、佛教和喇嘛教.今天,在裕固族现实生活中呈现的宗教文化仍然是多种多样,交错相织.本文旨在较为详细地综述裕固族历史上的宗教信仰以及呈现的宗族文化.全文分三部分.  相似文献   

13.
王巳龙  万果 《民族学刊》2020,11(2):84-90, 139-140
位于藏羌彝走廊区域的大小金川地区存在较为典型的苯教传统与藏传佛教信仰共存现象。大小金川地区民间在历史上曾以传统苯教为主流信仰,清乾隆时期,经历大小金川战役后,在清政府的推动下发生了从苯教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话语转换。改革开放以后,苯教传统在此地区重新被回归到当地宗教文化视野,并发生与佛教的去界限化乃至混同。两次转变无论从转换发生的社会语境、转换的触发机制和转换形式与结果均存在本质上的显著差异。这种佛苯话语转换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行为与其所根植的文化土壤语境需求相适应的结果,属于社会语境催生的宗教文化行为基于功能性所发生的调适。  相似文献   

14.
宋金时期,在今青海、甘肃及四川西北部的安多地区,由于安多藏族本土从未遭受西藏灭佛运动的影响、广泛的信仰藏传佛教的群众基础、藏传佛教信仰多神教徒不持戒的信仰方式,以及藏族蕃僧在政治上的崇高地位及其特权、中原王朝利用蕃部佞佛而实施羁縻政策,导致了佛教的繁荣和兴盛.  相似文献   

15.
宗教弱化现象试探─—肃南裕固族藏传佛教的调查研究阎天灵我国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曾一度形成了全民信教的局面,举族信奉某一种精致化了的人为宗教,宗教信仰和活动实质上已同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融为一体,成为民族特征之一。当代以来,随着整个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6.
宗教的现代转换是一种世界性趋势,藏传佛教亦然。文章根据对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萨迦寺、仁钦岗寺与周围社区互动关系的调查研究,认为藏传佛教信仰正在从传统向现代转换,藏区社会的现代化推动了藏传佛教的现代转换,藏传佛教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了藏传佛教的现代转换,主要表现在宗教行为功利化、宗教生活现代化、宗教观念淡化、宗教信仰理性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内齐托音是黑龙江地区藏传佛教的实际开拓者,也是黑龙江格鲁派寺庙共同的祖师.在皇太极和杜尔伯特、扎赉特、郭尔罗斯蒙古王公的大力支持下,藏传佛教一经传人,就在黑龙江地区取得了迅速发展.黑龙江乃至整个东蒙古地区废除萨满信仰,接受并皈依藏传佛教都与内齐托音及其弟子有莫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元明时期藏传佛教传入炳灵寺后,大部分窟龛壁画被重绘成藏传佛教内容。在藏传佛教造像中,四臂观音像出现的频率很高。四臂观音是观音化现的以代表六字真言的密宗观音之一,在藏传佛教中地位极高,这种最常见的密宗造像对我国观音信仰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藏传佛教班丹拉姆护法神信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丹拉姆是藏传佛教护法神之一,自佛教后宏期始传播到了雪域高原,后经过各教派高僧大德的传播和渲染,渐渐成为各教派主要的护法神灵,特别是对于格鲁派而言,她与乃琼护法神组成了格鲁派红黑护法神的信仰体系。对于班丹拉姆护法神的历史、文化考证,能够使人们清楚地了解藏传佛教护法神信仰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脉络,更能展现信仰与世俗之间所存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阿拉善地区的社会文化脉络中探析阿拉善信仰的根源。阿拉善蒙古人是卫拉特蒙古诸部离开故土迁徙到阿拉善地区后逐渐融合形成的,阿拉善信仰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本文通过追溯阿拉善信仰的形成以及分析阿拉善祭祀表现形式中的特点,呈现了阿拉善蒙古人精神世界的根底。阿拉善信仰中融入了两种信仰文化,即萨满教和藏传佛教。换言之,阿拉善信仰传承了先祖的知性,保留着萨满教崇拜的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等信仰的中心思想,同时结合了藏传佛教的表现形式。阿拉善信仰继承了蒙古乃至阿尔泰诸族信仰的内涵;佛教在阿拉善信仰中作为中介联系了信仰对象和民众,接茬发挥了原有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特色,进而在祭祀中起到沟通神界与凡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