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现代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有优势,但均需要创新发展,政治经济学创新需要实现从体系创新到范式创新的转变。“国民幸福论”的提出有着丰厚的经济学思想渊源,也必将助推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发展。中国学者对政治经济学创新的话语权较大,应该首先考虑用“国民幸福论”助推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创新。“国民幸福”是有较大理论创新空间和对新问题解释力的概念,符合市场与政府力量相结合的学术架构要求,可以开拓出历史阶段分析、数学分析、社会调查样本分析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论创新空间;中国特色的“国民幸福论”遵循政治家与理论界共同创新的路径,必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创新。  相似文献   

2.
新政治经济学:范式革命与异端的综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经济思想史上 ,“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是又一次大的分水岭 ,它将加快一种新型经济学的诞生。这种新型经济学将以新奇和意义内生为纲领 ,以批判实在论科学哲学的发展为媒介 ,通过异端经济学各流派的创造性综合 ,实现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范式革命 ,这就是本文所定义的“新政治经济学”(Neo -PoliticalEconomy)。新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不仅将使政治经济学重归经济科学的心脏地带 ,而且也将导致政治经济学已有的传统出现重大的范式转变 ,中国经济学家有可能对此做出独特和原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由于排斥政治因素的新古典经济学已无法解释许多经济行为和现象,加上当前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政府干预经济,新政治经济学成为经济学关于“政治与经济”、“国家(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研究的新阶段。引入政治因素、制度因素和实证主义构成其基本理论价值。而实践证明,任何一种试图在宏观上对中国经济转型进行经济学解释的分析框架,它要么将政府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考察变量,要么就将政府行为本身作为其分析框架。因此,作为这种研究取向的理论范式,新政治经济学为解释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1995年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出现的“两种范式”之争,即“‘苏联范式’批判”(1)与“‘西方经济学范式’ 危机”(2),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适用性以及是否需要进行范式的转换,即用西方经济学 范式代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不同判断(3)。这是近几年来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不同意见的一个缩 影。对上述问题人们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基本看法。“肯定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适用性,因此不 需要进行范式转换;“否定者”则反之。对待否定意见,也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反驳或批判,另一种是在坚 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的前提下,从否定意见中反思现行的经济学分析范式(4)存在的问题并找到 解决方法。本文所要做的是后一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政治经济学是西方社会科学中最古老的学科之一。近代西方社会科学学科的分化特别是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分离导致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衰落。 2 0世纪 60年代以来 ,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 ,促使政治经济学复兴 ,出现了政治学与经济学整合研究的“新政治经济学”。当代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表明 ,经济学和政治学必须综合为统一的社会行为理论 ,才能有效地说明和解释市场经济社会普遍存在的政治与经济、国家与市场、社会与个人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以西方经济学范式运动呈现出的规律性经验为借鉴,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能科学全面地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在特质与理论贡献。从经济学范式运动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综合”“交汇”“交叉”已有经济学范式的基础上,整体建构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体框架,不但改变了西方经济学范式在理论界的主导地位,而且将当代经济学理论推向全新高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性、实践性、历史性、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理论经济学的创新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显然已不足以解释和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新古典经济学代表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也缺少对制度的关注。即使在新政治经济学那里,制度转轨也是理论“空档”。当代的发展经济学也很不成熟,鲜有可以套用于中国改革者。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汲取当代经济学各派的长处,构筑适合中国情况的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已是大势所趋。而在我们看来,达到这一目标的理论前提之一乃是在经济哲学上取得突破。没有经济哲学的新突破,陷于旧的政治经济学框架不能自拔,就难以…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家进行经济研究时,一方面要观察现实,发现经济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另一方面,任何一个经济学家在面对这些问题、试图解决它们的时候,都是带着一个“眼镜”的,因为他们是用自己的经济学理论来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经济学家在进行历史制度分析时,是以特定的理论范式为前提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有的经济学家的理论范式与其制度分析及结论之间是矛盾的,他们却可以安然处之。比如国内一些学者的理论范式是新古典主义的,而其现实问题研究及结论却属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制度分析。国外的经济学家也是一样,比如奥斯卡·兰格,他在理论上是新古典主义者,但又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可行的。但是,当经济学家发现其带的“眼镜”看不清楚或者看歪了时,就会试图对“眼镜”进行矫正或者换一副眼镜,即进行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或创造。  相似文献   

9.
新古典与演化经济学经济政策分析范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古典和演化经济学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经济政策分析范式,在政策分析的对象与本体论预设、基本假设、分析框架与方法、主要内容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新古典范式是在手段—目标框架下追求资源配置效率的数量型经济政策分析,演化范式则是在附加了过程约束的手段—目标框架下追求资源创造的质量型政策分析;新政治经济学与新演化政治经济学作为新古典与演化经济学进行经济—政治整合分析的努力,分别揭示了政策形成之政治过程的不同特征,故其经济政策分析体现出很大程度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0.
“新质生产力”思维概念,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的理论范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范式,运用于对新时代新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在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理论范式中,对于“人”的概化具有特别重要的认识论和逻辑自洽性意义。“人”的概化,不仅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含人与人的关系,即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新质生产力经济学思维所概化的“人”,从“经济人”“组织人”演化产生了“智能机器人”。当新质生产力研究接受数字化人工智能的经济学思维时,主流经济学将发生颠覆性的范式变革。对生产力的“质态”关切,超越对生产力的“量态”关切,是新质生产力重要的经济学属性。经济学的范式变革,须将长期性、未来性、存量性、多元性等因素也纳入观察研究体系,这是域观经济学与新质生产力相契合的逻辑基础,可以引导现代经济学的“微观-宏观”范式体系,更科学地研究新时代、新世界所产生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的哲学传统论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  所谓经济学的哲学传统,意指哲学对于经济学理论的发生、发展以及范式革命的影响,表现为空间上的渗透和时间上的绵延。主要内容有:哲学对经济学主要概念、范畴的演变所给予的智力支持;古典经济学范式构建与西方哲学传统的关系;新古典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科学哲学、道德哲学的发展的关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影响;近现代实证经济学方法与实证哲学方法的关系;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的哲学根据;实证经济分析与规范经济分析在价值判断、经济理论与道德方面分歧的哲学本质;理性主义方法在古典、新古…  相似文献   

12.
<正> 1995年第10期《经济研究》发表了樊纲先生的《苏联范式批判》。该文认为,中国传统的主流经济学来源于50年代在斯大林主持下编写的苏联版《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种经济理论不能解释和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实践,甚至成为阻力,因而应当从根本上加以批判和抛弃。中国经济学界在某些重大经济理论问题的探索中已经开始突破和放弃“苏联范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迄今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原有范式,仍处在一种矛盾中。该文实际上提出了“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这样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因而分外引人注目,并且立即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巨大反响。一、如何看待传统经济学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版《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出版,“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主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是如何完善和发展这一体系,并不存在重新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问题。”多数学者赞成以上看法。这些学者承认传统经济学有严重缺陷,但并没有或不打算从根本上放弃既有范式,而是继续运用传统的范畴和方法,在传统体系框架内进行修补。  相似文献   

13.
自王亚南先生1940年在《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一文中提出“中国经济学”这一概念以来,已有71年,期间许多经济学家进行了积极探讨.中国的大国地位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质对中国经济学创立提出了现实要求;美欧日经济学研究的误区、国外经济学的中国化、中国经济实践的理论化与国际化则成为创立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必要;“中国经济学”提法与范式的不断探讨、研究方法的不断引进与创新和众多部门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为中国经济学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经济学“资源、区域、产业、环境、协调”的研究对象及其之间的关系,而中国经济学的目的是提高资源配置与培育的协同效率,任务是研究如何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21世纪中国政治经济学的革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中国政治经济学要与时俱进 ,不断变革与创新 ,必须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政治经济学的诸种弊端 ;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政治经济学变革与创新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必须展开一系列的“范式”革命 ;必须展开从基本范畴到框架结构及理论体系的全面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一、经济学发展概貌1、现代经济学体系庞大。过去政治经济学一统天下。古典政治经济学解体后,出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庸俗政治学两军对峙。20世纪随着近代工业化和现代经济发展,传统经济学不能适应需要,又分解为政治经济学与生产力经济学,并相继分出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和商业经济学等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随着现代经济飞速增长,发展经济学、增长经济学、发展战略学等应运而生。而近20年来面临着世界性科技革命挑战,技术进步驱动经济发展,带来了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新学科的诞生。我国改革开放以…  相似文献   

16.
《大庆社会科学》2007,(3):159-160
全国首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与创新论坛”日前在河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高校、中国社科院、部分省市委党校的70多位学者,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任务及重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面临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一些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路。卫兴华、刘树成、杨承训、李建平、颜鹏飞、简新华、蔡继明、许兴亚、耿明斋等出席会议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17.
政治经济学范式是在总结中国经验基础上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创新性理论研究,揭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尽管某些经济学范式对思考中国的改革问题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治经济学范式仍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性理论支撑。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应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各种不平衡问题、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社会文化运行环境、科学实施改革等领域探索改革的着力点、结合点和平衡点。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一百年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围绕着经济学消灭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的合理组织还是生产关系,以及苏联范式展开了三次大论战,形成了非商品经济论、半商品经济论和商品经济论三大学派。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于第三次大论战时期,以当时的主流学派苏联范式为理论依据。第三次大论战的后期,社会主义阵营一分为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随之分裂: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主要探索如何实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学,也没有类似苏联范式理论可以参考,其出路只能是从国情出发,艰难地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现从所有制经济学到分工经济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经过 2 0多年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经济学从根本上摆脱了“苏联范式”的束缚 ,实现了与现代经济学的接轨。本文分析中国经济学 2 0多年来创新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变化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经济学范式是以生产关系理论为中心的“生产关系范式”,改革开放后在我国经济理论界形成了以经济运行即资源配置理论为中心的“资源配置范式”,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学界出现了一种试图把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调和的“生产关系+资源配置”的折中范式.这三种范式在理论上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范式,在实践上都不适应当代中国的实际国情与发展要求.要科学构建中国经济学范式、正确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就必须对这三种范式进行认真反思与批判,在此基础上按照科学行性、适应性与综合性原则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生产方式理论为中心的现代中国经济学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